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新疆 > 喀什地區(qū) > 葉城縣 > 烏吉熱克鄉(xiāng)

新疆喀什地區(qū)葉城縣烏吉熱克鄉(xiāng)

[移動版]
地名:烏吉熱克鄉(xiāng)隸屬葉城縣
區(qū)劃代碼:653126208代碼前6位:653126
行政區(qū)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行政級別:鄉(xiāng)車牌代碼:新Q
長途區(qū)號:0998 郵政編碼:844000
轄區(qū)面積:約00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1.71萬人
下轄地區(qū):18個(gè)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阿亞格古勒巴格村~200村莊
因地處村莊下游,故名。意為“下花園”。1984年為烏吉熱克鄉(xiāng)阿亞格古勒巴格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xì)]
巴什古勒巴格村~201村莊
因此村處于古勒巴格村莊上部分,故名。意為“上花園”![詳細(xì)]
巴什硝爾艾日克村~202村莊
巴什硝爾艾日克,意為堿渠上游,故名。1972年至1984年為烏吉熱克公社巴什硝爾艾日克3大隊(duì),1984年為烏吉熱克鄉(xiāng)巴什硝爾艾日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詳細(xì)]
歐吐拉硝爾艾日克村~203村莊
因系硝爾艾日克(即堿渠之意)村莊中部,故名。意為“中堿渠”![詳細(xì)]
阿亞格硝爾艾日克村~204村莊
因處于硝爾艾日克(即堿渠之意)地方的下部,故名。意為“下堿渠”。…[詳細(xì)]
巴格艾日克村~205村莊
因這里有個(gè)果園,有一條往果園引水的水渠,故名。意為“果園渠”![詳細(xì)]
巴什阿瓦提村~206村莊
因此地過去為荒灘,后人們遷來居住開荒造田,植樹造林繁榮起來,并處村莊上部,故名。意為“上繁榮村”。…[詳細(xì)]
阿亞格阿瓦提村~207村莊
因處阿瓦提(即繁榮之意)村莊下部,故名。意為“下繁榮村”![詳細(xì)]
喀斯克吐格村~208村莊
因此地有往喀斯克開閘的堤壩,故名。意為“喀斯克堤壩”![詳細(xì)]
薩依阿瓦提村~209村莊
因以前這里是河灘,居住的人越多越熱鬧、繁榮,因而得名!八_依”意為“河灘”,“阿瓦提”意為“繁榮、熱鬧”![詳細(xì)]
阿亞格喀其村~210村莊
因地處提孜那甫河?xùn)|岸,并處喀其村莊下部,故名!卑喐瘛耙鉃椤毕虏,喀其系“喀爾希”的轉(zhuǎn)音,意為“對岸”。…[詳細(xì)]
歐吐拉喀其村~211村莊
因此村地處村莊中部的高地,故名。意為“高地村的中部”。…[詳細(xì)]
巴什喀其村~212村莊
因此村地處村莊上部的高地,故名。意為“高地村的上部”。…[詳細(xì)]
吐格曼貝希村~213村莊
因此村莊邊上有一座水磨作坊,因而得名。意為“水磨旁”![詳細(xì)]
艾利熱克村~214村莊
因早年人民出錢從提孜那甫河引水開挖一條渠引水到村里,故名。意為“人民”渠![詳細(xì)]
和田買里村~215村莊
因早年和田人來此居住成村,故名。意為“和田村”![詳細(xì)]
墩霍依拉村~216鄉(xiāng)中心區(qū)
因早年這里地勢較高,并在此地建院子,后周圍成村,故名。意為“高處的宅院”![詳細(xì)]
喀薩普買里村~217村莊
因早年這里居住屠夫,故名。意為“屠夫村”。…[詳細(xì)]

地名由來:

因此地早年有位上層人士讓居民挖渠開荒造田,故名。烏吉熱克,意為“上層人士的水渠”。

基本介紹:

烏吉熱克鄉(xiāng)位于縣城南部,距縣城20公里處,是全縣重點(diǎn)貧困鄉(xiāng)(鎮(zhèn))之一。有18個(gè)行政村,1個(gè)園藝場。烏吉熱克鄉(xiāng)屬灌溉農(nóng)業(yè)區(qū),水源主要引用七一大渠中高山融雪水,該河徑流時(shí)極下均街,來水與農(nóng)業(yè)用水極不協(xié)調(diào)、洪枯懸殊。總?cè)丝?7100人,總戶數(shù)3360戶,耕地面積5.2萬畝。大部分都是維吾爾族、由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漢族組成。氣候四季分明,夏長春秋短,年平均氣候12度,光熱資源十分豐富,干燥少雨,蒸發(fā)量大,年平均將水量50毫米。2005年人均收1801元。

鄉(xiāng)行政區(qū)劃:

鄉(xiāng)位村名區(qū):鄉(xiāng)政府居住在本鄉(xiāng)17村3組,距縣城20公里處,鄉(xiāng)東南方向靠巴仁鄉(xiāng)約10公里處,鄉(xiāng)東北方向靠江格勒斯鄉(xiāng)23公里

+查看詳細(xì)烏吉熱克鄉(xiāng)概況>>

歷史沿革:

1950年屬五區(qū)。

1953年為恰爾巴格四區(qū)烏吉熱克鄉(xiāng)。

1958年為恰爾巴格公社烏吉熱克管理區(qū)。

1972年成立烏吉熱克公社。

1984年建鄉(xiāng),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