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五岔鎮(zhèn) | 隸屬:瑪納斯縣 |
區(qū)劃代碼:652324104 | 代碼前6位:652324 |
行政區(qū)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新B |
長途區(qū)號:0994 | 郵政編碼:831100 |
轄區(qū)面積:約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4500人 |
下轄地區(qū):10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大廟村 | ~204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清朝光緒十三年(1886年)建廟,敬奉牛王、馬王、藥王、財神,民國初年又續(xù)建娘娘廟,故稱“五圣宮廟”,因廟宇規(guī)模比較大,方圓數(shù)十里皆有人前往供奉香火,…[詳細] |
朱家團莊村 | ~212 | 村莊 | 民國初年,該地朱姓人家最多,筑團莊以自保,故得名朱家團莊村![詳細] |
黑沙窩村 | ~215 | 村莊 | 本村邊有1個沙包,長滿堿蒿,呈墨綠色,習(xí)稱黑沙窩,沿用其名。…[詳細] |
沙窩道村 | ~220 | 村莊 | 該地地處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村頭原有一條通往沙漠腹地的小道,俗稱沙窩道,村沿用其名![詳細] |
涼州戶村 | ~221 | 村莊 | 清朝咸豐年間,從甘肅涼州府(今武威)經(jīng)商、逃荒、當兵來的人,在此建莊落戶,習(xí)稱涼州戶,后因莊戶增多,位于公路以西的便稱為西涼州戶,故名![詳細] |
西溝村 | ~222 | 村莊 | 清乾隆后期,這里開挖了一條渠,曰西中渠,故名。…[詳細] |
油坊莊村 | ~223 | 村莊 | 1940年,李愛元、李洪元兩家在此各開一個油坊,故命名為油坊莊![詳細] |
田家井村 | ~226 | 村莊 | 清朝光緒初年,有一姓田的人家在此居住,并挖一眼井(井已廢棄),俗稱田家井,村沿用其名![詳細] |
魏家場村 | ~227 | 村莊 | 因1926年甘肅魏姓人家在此定居建莊放羊,俗稱魏家場,故名。…[詳細] |
紅柳坑村 | ~228 | 村莊 | 紅柳坑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意為北部五條支渠。境內(nèi)有莫合渠有北部出縣城,在此分為的五岔(支渠),故命名為北五岔。
基本介紹:
北五岔鎮(zhèn)處于瑪納斯河沖積平原北部,海拔在366~407.2米之間,坡降約0.1%。地勢較為平坦,土層較厚,地下水位較高,鎮(zhèn)區(qū)地下水位在0.5~3米之間,土壤鹽堿嚴重,干旱缺水屬半荒漠帶。
北五岔鎮(zhèn)屬中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半荒漠氣候區(qū),冬季嚴寒,夏季酷熱,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年、日溫較差懸殊,春季氣溫變化大,秋季涼爽季水少,平均無霜期為15天,年平均日較差14.5度,7月最熱高氣溫可達43.1度,年較差85.9度,年平均奇聞.2度,7月降水量多,平均7.7毫米,月降水量最少,平均.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于4~8月,年降水量121.8毫米,光照充足,日照2749.9小時,夏季理論照數(shù)可達15小時左右
歷史沿革:
1950年屬第三區(qū),1957屬二區(qū),1958年為北五岔人民公社,1984年設(shè)立北五岔鄉(xiāng),1996年6月撤鄉(xiāng)建鎮(zhèn),沿用至今。
區(qū)劃: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北五岔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