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天津市 > 東麗區(qū) > 軍糧城街道

天津市東麗區(qū)軍糧城街道

[移動版]
地名:軍糧城街道隸屬東麗區(qū)
區(qū)劃代碼:120110008代碼前6位:120110
行政區(qū)域:天津市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行政級別:街道車牌代碼:津
長途區(qū)號:022 郵政編碼:300300
人口數(shù)量:約8.79萬人
下轄地區(qū):10個社區(qū)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和順東園社區(qū)~007主城區(qū)
和順東園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qū)。…[詳細]
和順西園社區(qū)~008主城區(qū)
一村位于軍糧城東部,北靠津北路。民國初年由安徽舊督軍倪嗣聰伙同天津資本家王祝三等集中購買軍糧城東部大片草荒地,開墾稻田,開辟為“開源公司”,面積100…[詳細]
軍麗園社區(qū)~009主城區(qū)
劉臺新村位于軍糧城街道西北部,始建于明永樂元年。據劉氏家譜記載,劉氏祖先由金陵隨燕王掃北遷移至軍糧城西北部定居,擇高臺建房,村名即為劉臺。后來形成了后…[詳細]
軍宏園社區(qū)~010主城區(qū)
興農村位于津北路與東金路交口,臨近津濱高速公路。清末官吏何懷德在此置地開墾種稻,曾用七輛馬拉水車澆地,故名七車地。日本侵華后1939年金姓朝鮮人經營此…[詳細]
軍秀園社區(qū)~011主城區(qū)
三村位于軍糧城東部,北靠津北路。民國初年由安徽舊督軍倪嗣聰伙同天津資本家王祝三等集中購買軍糧城東部大片草荒地,開墾稻田,開辟為“開源公司”,面積100…[詳細]
軍華園社區(qū)~012主城區(qū)
四村位于軍糧城東部,北靠津北路。民國初年由安徽舊督軍倪嗣聰伙同天津資本家王祝三等集中購買軍糧城東部大片草荒地,開墾稻田,開辟為“開源公司”,面積100…[詳細]
裕嶺嘉園社區(qū)~013主城區(qū)
裕嶺嘉園社區(qū)地處東麗區(qū)津漢路和東金路交口,是由原山嶺子村村民組成的居民小區(qū),轄區(qū)面積約20萬平方米,人口7000余人3562余戶,黨員98人。設置網格…[詳細]
軍祥園社區(qū)~014主城區(qū)
軍祥園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qū)![詳細]
春竹軒社區(qū)~016主城區(qū)
塘洼村位于軍糧城街道西側,南依楊臺村,東臨苗街村,西于劉臺新村相連。明朝初年這一帶是一片葦塘,隨著明燕王朱棣掃北而人口逐漸增多,因村中有葦坑塘,得名塘…[詳細]
冬梅軒社區(qū)~018主城區(qū)
冬梅軒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qū)![詳細]

地名由來:

軍糧城之名與唐代海運有關。是為預防北方奚,契丹的騷擾而在此幽薊地區(qū)駐守重兵,當時軍隊給養(yǎng)問題無法解決,主要依靠南方供給,主要是從江浙沿海饒過膠東半島再經過滄州(現(xiàn)黃驊,鹽山)即渤海西岸到達軍糧城,在此轉輸軍糧從而又修筑城池,故名軍糧城。

基本介紹:

軍糧城鎮(zhèn)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因其距津門、扼?诘闹匾獞(zhàn)略位置,自古以來就是祖國海疆潘衛(wèi)重地。自唐筑城設防、漕運、聚積軍糧,便奠定了其軍事重鎮(zhèn)和航運樞紐的重要地位,因此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軍糧城鎮(zhèn)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人口5.3萬人,19個行政村,耕地面積3.8萬畝。農業(yè)以糧食、食用菌、果木、畜牧水產為主。食用菌規(guī)模為年產白靈菇、香菇、平菇等1000噸,產品銷往韓國、日本、香港等東南亞國家,并在遼寧大連;韓國中清北道建立生產基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為全鎮(zhèn)經濟的支柱產業(yè),共有各類企業(yè)199家,資產達5.9億元,主要以輕紡、化工、機械、食品行業(yè)為主;外向型企業(yè)15家,外貿出口額為4.2億元人民幣,產品有

+查看詳細軍糧城街道概況>>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wèi)會命名軍糧城街道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縣城)。

歷史沿革:

1956年2月,建立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1958年8月,建立東郊區(qū)軍糧城人民公社。

1958年10月,劃歸天津市河東區(qū),建立軍糧城管理區(qū)。

1983年4月,改為東郊區(qū)軍糧城鄉(xiāng)。

1984年4月,建立東郊區(qū)軍糧城鎮(zhèn)。

1992年3月,東郊區(qū)更名為東麗區(qū),屬東麗區(qū)。

2008年7月,撤軍糧城鎮(zhèn),建立軍糧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