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晉源街道 | 隸屬:晉源區(qū) |
區(qū)劃代碼:140110003 | 代碼前6位:140110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晉A |
長途區(qū)號:0351 | 郵政編碼:030000 |
轄區(qū)面積:約8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3.54萬人 |
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5個社區(qū)、18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晉源社區(qū) | ~001 | 主城區(qū) | 晉源為地處晉水源頭之意。2001年10月份成立,由原晉源鎮(zhèn)第一居委會和第二居委會合并改制,成立后在晉源區(qū)晉源街道閑置的晉源農具廠內辦公,2013年,農…[詳細] |
新城社區(qū) | ~002 | 主城區(qū) | 晉源新城社區(qū)因在太原市晉源區(qū)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晉源新城而得名。負責本社區(qū)居民的群眾自治工作![詳細] |
南城角社區(qū) | ~003 | 主城區(qū) |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晉陽城毀,難民避居晉陽城西南角高阜處,漸形成村落。始名賢富村。明洪武八年(1375年)更名城角村。后因地處晉陽古城遺址西南隅…[詳細] |
五府營社區(qū) | ~004 | 主城區(qū) | 由原五府營村城中村改造撤村建居而得名。負責本社區(qū)居民的群眾自治工作。處晉陽古城之南。1994年版《太原市南郊區(qū)志》載:”相傳太原、大同、平陽、潞安、汾…[詳細] |
龍灘社區(qū) | ~005 | 主城區(qū) | 因地處龍山腳下,城市改造前多沙石而得名![詳細] |
古縣城社區(qū) | ~006 | 主城區(qū) | 因管轄片區(qū)為古縣城內商鋪、常駐單位及古縣城周邊小區(qū),以“古縣城”命名。負責本社區(qū)居民的群眾自治工作![詳細] |
西街村 | ~200 | 主城區(qū) |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西街)而得名。地處古太原縣舊城西部,因西橫街貫穿村區(qū)故名西街村![詳細] |
東街村 | ~201 | 主城區(qū) |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東街)而得名。處古太原縣舊城東部,因東橫街貫穿村區(qū)而名![詳細] |
南街村 | ~202 | 主城區(qū) | 處古太原縣舊城南部,因南橫街貫穿村區(qū)而得名![詳細] |
北瓦窯村 | ~203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北瓦窯)而得名。處古潛丘故址!稜栄拧贰睍x有潛丘“,即此。明成化《山西通志》載,相傳潛丘”長四千三百十步,廣三千一百二十步,周圍一萬…[詳細] |
北街村 | ~204 | 主城區(qū) |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北街)而得名。處古太原縣舊城北部,因北橫街貫穿村區(qū)而得名。…[詳細] |
古城營村 | ~206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古城營)而得名。處晉陽古城遺址西城部位。宋末立時,稱歸德村。明、清志書謂“古城”。明寧化王府屯田駐兵處,故名![詳細] |
東關村 | ~207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唐、五代晉陽城東關,宋初城毀后在其遺址形成村落,故名![詳細] |
東城角村 | ~208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處晉陽古城遺址東城角,故名。1949年屬太原第二專署(晉源)下轄的一個自然村;1951年屬第六區(qū)(晉源)下轄的一個自然村;1954年屬晉源區(qū)晉源鎮(zhèn)下轄…[詳細] |
北莊頭村 | ~209 | 村莊 | 因地處東莊營的北部,形成村落后得名。1949年屬太原第二專署(晉源)下轄的一個自然村;1951年屬第六區(qū)(晉源)下轄的一個自然村;1954年屬晉源區(qū)晉…[詳細] |
龐家寨村 | ~210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龐家寨)而得名。舊為明太原縣屯軍“九營十八寨”之一![詳細] |
梁家寨村 | ~211 | 村莊 |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梁家寨)而得名。舊為明太原縣屯軍“九營十八寨”之一![詳細] |
晉陽堡村 | ~212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晉陽堡)而得名。處晉陽古城遺址東城之中西南隅,其處地勢低洼且鹽堿。明、清志書所稱“鹽堡”,即此![詳細] |
南瓦窯村 | ~213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以所在居民點名稱(南瓦窯)而得名。處古潛丘故址!稜栄拧贰睍x有潛丘“,即此。明成化《山西通志》載,相傳潛丘”長四千三百十步,廣三千一百二十步,周圍一萬…[詳細] |
武家寨村 | ~214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明代《太原縣志》記載:”九營十八寨“之一而得名.![詳細] |
北河下村 | ~216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處晉陽古城南汾河下游而名。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焚燒晉陽城,五年引汾水灌晉陽城,此處為引水河道,后形成村落,故名。…[詳細] |
鵝歸店村 | ~219 | 村莊 | 明嘉靖《太原縣志》記載,相傳古時此處雜草叢生,野花芳香,每年早春時分,大雁、天鵝等飛禽北飛,到每年秋末冬初返回南方度冬,均在此落腳留轉,形成村落后只有…[詳細] |
風峪新村 | ~227 | 村莊 | 因該村6個自然村地處風峪溝,是2019年合并的新村莊,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地處晉水源頭而得名。
基本介紹:
晉源街道地處太原市近郊,古晉陽城遺址之上,歷代稱 龍興之地 ,俗稱 鳳凰城 。街道地勢西高東低,山川各半,山俊秀,川平坦,俗稱 花果山,米糧川 。東臨汾河,南接晉祠風景名勝區(qū),西依呂梁山,北隔晉陽湖與省城相望。
街道氣候溫和,夏季最高氣溫34℃,冬季最低氣溫-15℃左右,有豐富的煤炭、石膏、坩子、石料等礦產資源,電力充裕,有3萬伏變電站一座。
街道面積87平方公里,共有27個行政村,1個社區(qū)組織,總人口35354人,勞力17261人,1個黨總支、41個黨支部,有駐地單位13個,街屬企業(yè)12個,村辦企業(yè)183個。
街辦現有工作人員 人,副科以上干部12人。設置有黨政辦、人大辦、團委、婦聯(
文化旅游:
魏家店石窟位于晉源區(qū)晉源街道辦事處要子莊村魏家店自然村東700米,年代為清代。魏家店石窟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晉源文廟晉源文廟(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太原市晉源區(qū)晉源街辦晉源東街晉源阿育王塔位于太原市晉源區(qū)晉源街道古城營村東。原為惠明寺附屬建筑。據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太原府志》記載,始建
東街東岳廟位于晉源區(qū)晉源街道辦事處東街村東大街,年代為明至清。東街東岳廟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街村龍?zhí)鞆R位于晉源區(qū)晉源街道辦事處南街村南門外,年代為明代。南街村龍?zhí)鞆R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關真武廟位于晉源區(qū)晉源街道辦事處東關村東,年代為清代。東關真武廟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龍廟位于晉源區(qū)晉源街道辦事處古城營村北,年代為明、清。九龍廟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清屬太原縣在城五都。
民國為太原縣城、晉泉縣城、晉源縣城。
1951年屬太原市第六區(qū),為區(qū)人民政府駐地。
1954年改晉源區(qū)。
1957年屬郊區(qū),設晉源鎮(zhèn)。
1958年改晉源農村人民公社。
1959年屬河西區(qū)。
1960年屬區(qū)級義井公社,設晉源分社。
1961年屬晉源區(qū),設晉源農村人民公社,為區(qū)人民政府駐地。
1963年屬郊區(qū)。
1970年屬南郊區(qū)。
1984年置晉源鎮(zhèn)。
1997年屬晉源區(qū)。
2001年改晉源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