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五堵鎮(zhèn) | 隸屬:城固縣 |
區(qū)劃代碼:610722112 | 代碼前6位:610722 |
行政區(qū)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陜F |
長途區(qū)號:0916 | 郵政編碼:723000 |
轄區(qū)面積:約7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18萬人 |
人口密度:16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10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五堵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明代,因周圍有五座山頭,拱圍成小盆地,人們在此定居,逐步形成集鎮(zhèn),故名五堵![詳細] |
宗灣社區(qū) | ~002 | 村莊 | 1958年為二里大隊,1966年改名新生大隊,1972年恢復原名,1982年因縣內重名更名宗灣大隊,1983年體改為宗灣村委會,2002年羅漢村并入宗…[詳細] |
金牛村 | ~201 | 村莊 | 1958年為金牛大隊,1966年改名紅燈大隊,1972年恢復金牛大隊,1983年體改為金牛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元山村 | ~202 | 村莊 | 1958年為元山大隊,1983年體改為元山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分水村 | ~203 | 村莊 | 明天啟元年(1621)村民居住于五堵、孫坪交界的山嶺附近,故名“分水嶺”,村委會駐于此地![詳細] |
鄭家壩村 | ~204 | 村莊 | 1958年為鄭家壩大隊;1966年改名革新大隊;1972年恢復原名;1983年體改為鄭家壩村委會;2002年豐都廟村并入鄭家壩村,成立鄭家壩村村民委員…[詳細] |
二里山村 | ~205 | 村莊 | 1958年為二里山大隊,1983年體改為二里山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黃沙村 | ~206 | 村莊 | 相傳此地原是一片黃沙,早年有人在此開店鋪,為來往行人提供吃、住,后逐漸形成村落,村委會駐此地。…[詳細] |
孫坪村 | ~210 | 村莊 | 1958年為孫坪大隊,1966年改名紅坪大隊,1972年恢復孫坪大隊原名,1983年體改為孫坪村委會,2002年土門村并入孫坪村,成立孫坪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玉皇村 | ~215 | 村莊 | 1958年為玉皇大隊,1966年改為東風大隊,1972年恢復原名,1983年體改為玉皇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青山村 | ~216 | 村莊 | 1958年為青山大隊,1966年改名烽火大隊,1972年恢復青山大隊,1983年更名青山村委會,2002年將姚家灣村并入青山村成立青山村村民委員會,沿…[詳細] |
高橋村 | ~217 | 村莊 | 1958年為高橋大隊,1966年改名星光大隊,1972年恢復高橋大隊,1983年體改為高橋村委會,2002年黃田村并入高橋村,成立高橋村村民委員會,沿…[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此地五座山頭相對,中部低平,五條谷道相間若門,故得名“五堵門”。
基本介紹:
五堵鎮(zhèn)位于城固縣東南,城、洋、西三縣結合部,屬巴山北緣淺山區(qū),鎮(zhèn)政府駐地距縣城17公里,316國道、陽安鐵路穿境而過,交通極為便捷。轄區(qū)總面積73.8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38個村民小組,有市、縣駐鎮(zhèn)單位21個,總人口11849人。
五堵鎮(zhèn)氣候溫潤,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14.3℃,無霜期243天。有耕地9669畝,其中水田8176畝,旱地1493畝,有林地87654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洋芋、元胡、烏藥、黃姜等,盛產茶葉、香菇、木耳,是城固生豬養(yǎng)殖基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和茶葉生產基地鎮(zhèn)。
近年來,鎮(zhèn)黨委、鎮(zhèn)政府圍繞“建設西部經(jīng)濟強縣,構建和諧社會”總目標,以“農
歷史沿革:
清屬南路24地的五堵門、孫家坪。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南部25壩的五堵門、孫家坪。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五堵鎮(zhèn)8保。
1950年,設五堵鄉(xiāng)。
1958年,為管理區(qū)。
1961年,成立五堵公社。
1966年更名五星公社。
1972年,復稱五堵公社。
1983年,復改為五堵鄉(xiāng)。
1996年,黃沙鄉(xiāng)并入五堵鄉(xiāng),更名五堵鎮(zhèn)。
2002年,所轄干壩村并人黃沙村、豐都廟村并入鄭家壩村,下轄8個行政村。
2011年
區(qū)劃: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五堵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