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古城回族鄉(xiāng) | 隸屬:平安區(qū) |
區(qū)劃代碼:632121202 | 代碼前6位:632121 |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qū)號:0972 | 郵政編碼:810000 |
轄區(qū)面積:約111.9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1萬人 |
人口密度:9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4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古城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清乾隆三年(1738),經(jīng)西寧道僉事楊應(yīng)琚奏準(zhǔn)建城堡,城北小山上有一小廟,當(dāng)?shù)厝朔Q為皅思觀,后毀于兵燹,又在舊址重建,遂稱古城,故名。…[詳細(xì)] |
總門村 | ~201 | 村莊 | 原農(nóng)戶莊廓前面有一土制圈門,稱總門,故名![詳細(xì)] |
北村村 | ~202 | 村莊 | 處于中村的北面,故名。1978年前稱屬湟中縣古城公社中村大隊,1961年改稱為北村,1984年改稱北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詳細(xì)] |
沙卡村 | ~203 | 村莊 | 此地曾設(shè)置有一道關(guān)卡,故名。1984年政社分設(shè)改稱沙卡村村民委員會,自命名起沿用至今![詳細(xì)] |
木場村 | ~204 | 村莊 | 堆放木料的場所,故名。1961年稱南村,1984年政社分設(shè)后稱木場村村民委員會,自命名起沿用至今。…[詳細(xì)] |
且爾甫村 | ~205 | 村莊 | 且爾甫意為簡易的放牧窩鋪,故名。1938年保甲制時且爾甫編為民樂鄉(xiāng)三堡,1984年政社分設(shè)后稱且爾甫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詳細(xì)] |
山城村 | ~206 | 村莊 | 原先村中的山上有一座小土城(堡),故名。…[詳細(xì)] |
牌樓溝村 | ~207 | 村莊 | 相傳原先在村口有一木制牌樓,故名。1978年前隸屬湟中縣古城公社牌樓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后稱牌樓溝村村民委員會,自命名起沿用至今。…[詳細(xì)] |
新莊爾村 | ~208 | 村莊 | 新建村莊,“爾”字是居住村民特有口語,故名。…[詳細(xì)] |
角加村 | ~209 | 村莊 | 藏語意為半山洼,故名。1978年以前隸屬湟中縣古城公社角加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后稱角加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詳細(xì)] |
扎門村 | ~210 | 村莊 | 扎門村位于古城鄉(xiāng)南部,臨平公路和平阿高速公路橫穿扎門村,平阿高速公路的出口離扎門村2公里,交通便利。平均海拔2250-2500米,屬于高原干旱大陸性氣…[詳細(xì)] |
石壁村 | ~211 | 村莊 | 石壁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六臺村 | ~212 | 村莊 | 村口附近有六個階梯狀的臺地,故名。1978年以前隸屬湟中縣古城公社六臺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后稱六臺村村民委員會,自命名起沿用至今![詳細(xì)] |
黑林灘村 | ~213 | 村莊 | 長有黑刺(學(xué)名沙棘)的一片灘地。1978年以前隸屬湟中縣古城公社黑林灘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后稱黑林灘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詳細(xì)] |
地名由來:
鄉(xiāng)政府駐地古城村,回族人民居多而得名。
基本介紹:
古城回族鄉(xiāng)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1千米。人口1.1萬,以漢族為主,其中回族占總?cè)丝诘?1.4%。面積111.9平方千米。轄總門、山城、角加、木場、古城、扎門、六臺、牌樓溝、黑林灘、新莊爾、沙卡、石壁、北村、且爾鋪14個村委會。沿舊制于1953年改設(shè)古城鄉(xiāng),1958年并入紅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1年分設(shè)古城公社,1962年復(fù)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4年復(fù)設(shè)古城鄉(xiāng),同年8月改設(shè)古城回族鄉(xiāng)。
歷史沿革:
20世紀(jì)50年代初,為湟中縣第二區(qū)。
1960年,為西寧市平安區(qū)所管轄。
1962年,歸湟中縣管轄。
1979年,歸平安縣管轄。
1955年,為古城鄉(xiāng)。
1958年,為古城公社。
1984年,改為古城回族鄉(xiāng)。
區(qū)劃: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qū)·古城回族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