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濮陽市 > 濮陽縣 > 海通鄉(xiāng)

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海通鄉(xiāng)

[移動版]
地名:海通鄉(xiāng)隸屬濮陽縣
區(qū)劃代碼:410928212代碼前6位:410928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行政級別:鄉(xiāng)車牌代碼:豫J
長途區(qū)號:0393 郵政編碼:457000
轄區(qū)面積:約63.2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4.22萬人
人口密度:668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47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宋鎖城村~201鄉(xiāng)中心區(qū)
此地是春秋衛(wèi)國之南境要津,建城扼要之沖,故名鎖城,宋氏由山西遷于此地建村,取名宋鎖城![詳細]
許鎖城村~202村莊
此地是春秋衛(wèi)國之南境要津,建城扼要之沖,故名鎖城,許氏遷此地建村,取名許鎖城。…[詳細]
何鎖城村~203村莊
此地因為春秋衛(wèi)國之南境要津,建城扼要之沖,故名鎖城。后何氏遷此建村,取名何鎖城![詳細]
商鎖城村~204村莊
據(jù)考:此地因為春秋衛(wèi)國之南境要津,建城扼要之沖,故名鎖城。商氏于明洪武年間遷此建村,取名商鎖城。…[詳細]
木梳營村~205村莊
明初,孫氏由山西遷此建村,因村莊形狀像木梳樣子,故名為木梳營![詳細]
林寨村~206村莊
明洪武五年(1372),林姓始祖奉旨東遷,自山西洪洞遷直隸大明府開州至此地安居,筑圍村寨,故名林寨村![詳細]
董莊村~207村莊
程氏自山西遷此建村,取名程莊。清代,一姓董姓去住,改名董莊![詳細]
沙固堆村~208村莊
原名叫呂家寨。清末,因黃河泛濫,村莊被淹后,在村南沖積幾座沙堌堆上建村,取名沙堌堆![詳細]
白拐村~209村莊
明洪武年間,白氏始祖自山西洪洞縣遷至大名府開州南定居,故名白家拐。建國后,改稱為白拐村![詳細]
劉呂邱村~210村莊
此地原名呂邱,是戰(zhàn)同時最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呂不韋的故鄉(xiāng),呂氏居于高地之上,故名呂丘。明初,劉姓始祖自山西洪洞遷到大名府開州城南呂丘定居,取村名劉呂丘。…[詳細]
甘呂邱村~211村莊
此地原名呂邱,是戰(zhàn)國時最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呂不韋的故鄉(xiāng),呂氏居于高地之上,故名呂丘。此村居中,故原名“中呂丘”。明洪武初年,甘氏始祖奉旨東遷,自山西洪…[詳細]
甘稱灣村~212村莊
李氏自山西遷此濮水像秤鉤拐彎處建村,取名李秤鉤灣,后因甘氏自甘呂邱遷入此村,人口漸多,改為甘稱灣。…[詳細]
王稱灣村~213村莊
古時,此地處于濮水拐彎處,形似秤鉤,也叫秤鉤彎。先民遷居至此建村,取村名時就在前面冠以姓氏,后面綴秤鉤彎三字,后來秤鉤彎演變成稱灣。據(jù)明初王姓始祖自山…[詳細]
張稱灣村~214村莊
古時,此地處于濮水拐彎處,形似秤鉤,也叫秤鉤彎。先民遷居至此建村,取村名時就在前面冠以姓氏,后面綴秤鉤彎三字,后來秤鉤彎演變成稱灣。明朝洪武年間,劉姓…[詳細]
太安集村~215村莊
明洪武年間,村民自山西遷此建村,希望安居樂業(yè),太平盛世,故名太安村。后來人口逐漸增多,形成集市,改名太安集![詳細]
張呂邱村~216村莊
此地原名呂丘,是戰(zhàn)同時最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呂不韋的故鄉(xiāng),呂氏居于高地之上,故名呂丘。明洪武年間,張氏始祖張長老奉旨由山西洪洞縣遷居現(xiàn)在的渠村鄉(xiāng)閔城村住…[詳細]
陳呂邱村~217村莊
此地原名呂丘,是戰(zhàn)同時最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呂不韋的故鄉(xiāng),呂氏居于高地之上,故名呂丘。后來溫姓遷此地附近建村,稱溫呂丘。明末,陳氏自本縣三里店遷居溫呂丘…[詳細]
耿呂邱村~218村莊
此地原名呂丘,是戰(zhàn)同時最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呂不韋的故鄉(xiāng),呂氏居于高地之上,故名呂丘。明洪武元年(1368),耿姓始祖耿長志奉旨東遷,自山西洪洞遷直隸大…[詳細]
海通村~219村莊
此處河流縱橫,經(jīng)常泛濫,常年積水,誤與大海相通,故名海通![詳細]
河灣村~220村莊
明初張氏自山西遷居海通東大堰灣處建村,取名河灣。…[詳細]
前雙廟村~221村莊
據(jù)《張氏家譜》記載:明初,張氏自山西遷居海通東北兩座廟前、后居住建村,取名雙廟。后因人口增多,居廟南(前),故名前雙廟![詳細]
后雙廟村~222村莊
據(jù)《張氏家譜》記載:明初,張氏自山西遷居海通東北兩座廟之間居住建村,取名雙廟。居廟北(后),故名后雙廟![詳細]
曹家村~223村莊
據(jù)《曹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曹氏自山西遷居海通村北建村,取名曹家海通,后改名曹家![詳細]
桑園村~224村莊
明洪武年間,仲氏自山西遷居海通附近的桑樹林旁建村,取名桑園![詳細]
高家村~225村莊
據(jù)《高氏家譜》記載:“吾高氏原籍河北渤海析居。明成祖永樂三年,遷居濮陽西子岸。成祖五年,又遷入草廟村。”因高氏人多戶大,明正德年間,改為高家寨,簡稱高…[詳細]
后劉家村~226村莊
洪武年間,劉、尚兩姓自山西遷居海通村北建材,取名劉海通。因居后(北),后改名后劉家![詳細]
武廟村~227村莊
明洪武年間,武氏自山西遷此建村,并在村東建廟一座,取名武廟![詳細]
劉辛莊村~228村莊
劉辛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許棚村~229村莊
據(jù)《許氏家譜》記載:許氏自山西遷何鎖城西北處建村,取名許鎖城。許氏子有一片杏樹林,搭草棚看護后漸居成村,改名許棚村,簡稱許棚。…[詳細]
韓家村~230村莊
明洪武年間,韓、李二姓自山遷居此地,榆樹林旁定居,故名榆林。后因韓氏人口增多,改名韓家莊,故名韓家![詳細]
柳漢村~231村莊
明洪武年間,村民自山西遷此柳樹行定居建村,因村民為漢族,取名柳漢村。…[詳細]
榆林村~232村莊
明洪武年間,韓、李二姓自山西遷此一榆樹林旁建村,取名榆林![詳細]
肖家村~233村莊
據(jù)《肖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肖氏由山西遷居海通里楊莊。后楊姓世絕,肖姓人丁興旺,改名肖家莊,簡稱肖家![詳細]
前康莊村~234村莊
明初張氏由山西遷居開州南大康莊南居住建村,取名前康莊![詳細]
后康莊村~235村莊
明洪武年間,王、李兩姓由山西遷居此地建村,為盼生活康樂,取名大康莊,后因張氏在南定居,取名前康莊,遂改名后康莊![詳細]
兩門村~236村莊
明洪武年間,趙、李二姓自山西遷居此地建村,因一村兩姓,取名兩門。…[詳細]
沙窩村~237鄉(xiāng)中心區(qū)
明洪武年間,村民自山西遷此一沙窩建村,取名沙窩村![詳細]
鐵爐村~238鄉(xiāng)中心區(qū)
據(jù)《王氏家譜》記載:明嘉靖年間,王氏由本縣鐵爐遷居此地建村,仍名鐵爐村。為避免重復,因位于縣城南面,改名南鐵爐![詳細]
團罡村~239鄉(xiāng)中心區(qū)
明初,村民自山西遷此為避水患,遷居一土崗上建村,取名團崗,后改名團堽![詳細]
寧家村~240鄉(xiāng)中心區(qū)
明洪武年間,寧氏自山西遷此建村,取名寧家莊,簡稱寧家![詳細]
史家村~241鄉(xiāng)中心區(qū)
明洪武年間,史氏由山西洪洞遷居海通西北,故名史家![詳細]
馬月城村~242村莊
據(jù)《讀史方與紀要》記載:“后晉時以胡良渡路通澶州,為往來要地,胡筑月城于此!币蚱湮挥诔俏鞴拭鲁,原名孫月城,因?qū)O氏世絕,馬氏增多,故改名馬月城![詳細]
朱月城村~243村莊
據(jù)《讀史方與紀要》記載:“后晉時以胡良渡路通澶州,為往來要地,胡筑月城于此。”因其位于城西故名月城,朱氏自本縣武陵遷居建村,取名朱月城![詳細]
王月城村~244村莊
據(jù)《讀史方與紀要》記載:“后晉時以胡良渡路通澶州,為往來要地,胡筑月城于此。”因其位于城西故名月城,明洪武年間王氏遷此建村,取名王月城![詳細]
姚家村~245村莊
姚氏于明洪武年間自山西遷此建村,取名姚家寨,簡稱姚家![詳細]
小海通村~246村莊
明代以前,此處河流縱橫,夏秋河水泛濫,常年積水,人們誤以為與大海相通,故稱海通。明洪武年間,村民自山西遷此建材,取名小海通![詳細]
伍營村~247村莊
伍營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地名由來:

傳明代以前,此處河流縱橫,夏秋河水泛濫,常年積水,以為與大海相通,故稱海通。

基本介紹:

一、概況:

海通鄉(xiāng)位于濮陽縣西南部,西與滑縣桑村鄉(xiāng)交界,轄35個行政村,3.1萬人,總面積30平方公里,耕地5.1萬畝。

二、發(fā)展優(yōu)勢

1、濮渠公路縱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2、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優(yōu)越,適宜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三、支柱產(chǎn)業(yè):

1、農(nóng)業(yè):是一個農(nóng)業(yè)鄉(xiāng),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為主,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初步形成蔬菜種植和食用菌生產(chǎn)兩大支柱產(chǎn)業(yè),是濮陽市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

2、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龍頭企業(yè):海通農(nóng)副產(chǎn)品開發(fā)貿(mào)易中心,華普養(yǎng)豬場等。產(chǎn)品:肉雞、生豬、平菇、雙孢菇等。

歡迎您到海通來投資合作!.

文化旅游:

丁鑒塘烈士碑

丁鑒塘烈士碑位于濮陽縣海通鄉(xiāng)劉辛莊村。年代為1944年。 丁鑒塘烈士碑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3年屬濱河縣三區(qū)。

1945年屬長垣縣十區(qū)。

1949年屬濮陽縣十三區(qū),區(qū)政府設海通。

1957年設海通鄉(xiāng),8月成立海通公社。

1984年為濮陽市郊區(qū)海通公社。

1985年復為海通鄉(xiāng)。

1987年撤海通鄉(xiāng)置兩門鎮(zhèn),屬濮陽縣。

1989年又分設海通鄉(xiāng)。

2005年撤兩門鎮(zhèn)并入海通鄉(xiāng)。


以下地名與海通鄉(xiāng)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