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三門峽市 > 陜州區(qū)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qū)

[移動版]
地名:陜州區(qū)隸屬三門峽市
區(qū)劃代碼:411203代碼前6位:411203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行政級別:市轄區(qū)車牌代碼:豫M
長途區(qū)號:0398 郵政編碼:472000
轄區(qū)面積:約1611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28.85萬人
人口密度:約179人/平方公里
辦公地址:大營鎮(zhèn)陜州大道18號
下轄地區(qū):1個街道、4個鎮(zhèn)、8個鄉(xiāng)
區(qū)劃代碼 面積簡介
甘棠街道 411203001 64km2
張灣鄉(xiāng)位于陜縣城東南部,距縣城4公里,距三門峽市區(qū)8公里。209國道、310國道、“洛三”高速公路和隴海鐵路穿境而過,趙家灣鐵路隧道東100米處有張家…[詳細]
大營鎮(zhèn) 411203100 85km2
陜縣轄鎮(zhèn),縣府駐地。1958年建大營公社,1961年改大營區(qū),1962年復改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95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西端,黃河南岸。面積85平方…[詳細]
原店鎮(zhèn) 411203101 23km2
原店鎮(zhèn)位于陜縣新城區(qū),總面積23平方公里,下轄5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3.7萬口人,其中農業(yè)人口7624人,轄區(qū)交通便利,北傍洛三高速公路,南依…[詳細]
西張村鎮(zhèn) 411203102 186km2
西張村鎮(zhèn)位于陜縣南部,距三門峽市20公里,東接菜園鄉(xiāng),西連張汴鄉(xiāng),北鄰宜村鄉(xiāng),南與洛寧縣上戈鄉(xiāng)交界?偯娣e186平方公里。有簡易公路經宜村鄉(xiāng)通三門峽市…[詳細]
觀音堂鎮(zhèn) 411203103 119.7km2
 觀音堂鎮(zhèn)位于陜縣東部丘陵淺山區(qū),地處澠池、宜陽、洛寧三縣結合部,地形地貌概況基本為:“四山五嶺一分平”。全鎮(zhèn)觀音堂煤礦居委會、石壕煤礦居委會*、觀音…[詳細]
張汴鄉(xiāng) 411203200 132.53km2
張汴鄉(xiāng)位于陜縣西南部,由塬區(qū)和山區(qū)兩部分組成。塬區(qū)面積49.9平方公里,山區(qū)面積82.6平方公里。東邊與張灣鄉(xiāng)和西張村鎮(zhèn)毗鄰;西邊與大營鎮(zhèn)、原店鎮(zhèn)相接…[詳細]
菜園鄉(xiāng) 411203203 96km2
菜園鄉(xiāng)位于陜縣中部,距三門峽市14公里,東接東凡鄉(xiāng),南與店子、宮前2鄉(xiāng)隔山為鄰,西接宜村鄉(xiāng)、張汴鄉(xiāng),北與三門峽市交口鄉(xiāng)搭界。總面積為96平方公里。三門…[詳細]
張茅鄉(xiāng) 411203205 83km2
陜縣轄鄉(xiāng)。1956年建張茅中心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張茅區(qū),1962年復改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2.1…[詳細]
王家后鄉(xiāng) 411203206 131.65km2
陜縣轄鄉(xiāng)。1962年建王家后公社,1965年并入張茅公社,1975年復建王家后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西部。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1萬。轄王家后…[詳細]
硤石鄉(xiāng) 411203207 765km2
硤石鄉(xiāng)位于陜縣東部,距三門峽市區(qū)26公里,全鄉(xiāng)13個行政村,107個村民組,2802戶,10611口人,總面積7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213畝。9…[詳細]
西李村鄉(xiāng) 411203210 131km2
陜縣轄鄉(xiāng)。1958年建李村公社,1961年改區(qū),1965年復改公社,1982年更名西李村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端,距縣城74公里。面積131…[詳細]
宮前鄉(xiāng) 411203211 202km2
陜縣轄鄉(xiāng)。1958年建宮前公社,1961年改區(qū),1965年復改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面積202平方公里,人口1.6萬。三(門峽)洛(寧)…[詳細]
店子鄉(xiāng) 411203212 169km2
店子鄉(xiāng)位于陜縣東南部,總面積169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51個村民組,47個自然村,1059戶、3902人,耕地面積9600畝,是一個旱作農業(yè)鄉(xiāng),糧…[詳細]

地名由來:

秦始設陜縣,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始置陜州,1913年改陜縣,2016年1月設區(qū);因西周時周公、召公以陜原(陜陌)為界分陜而治得名;另據《直隸陜州志》:山勢四圍曰陜,環(huán)陜皆山故名陜,東有崤陵,西有函谷,南跨陜原依干山,北逾黃河至中條山,位于崤山環(huán)抱之中,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間的咽喉得名。

陜州區(qū)
陜州區(qū)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基本介紹:

陜州區(qū)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隸屬于三門峽市;東與澠池縣交界,西與靈寶市接壤,南依甘山與洛寧縣毗鄰,北臨黃河與山西省平陸縣隔岸相望,東西南三面環(huán)抱三門峽市區(qū)和湖濱區(qū)。地處北緯34°24′至34°51′,東經111°01′至111°44′,東西長65.25公里,南北寬48.8公里。

地勢地貌

陜州區(qū)地勢南高北低,東峻西坦,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狀。地貌基本可分為山區(qū)、丘陵和原川3種類型。山區(qū)為中山和低山。中山分布于南部;低山分布于東北部。丘陵主要分布在東部,最高點馬頭山海拔為881.5米、熊耳山海拔為885.3米;西部為原川區(qū),本區(qū)黃土層厚約20米至70米,地面由南向北呈階梯降落。海拔最低

+查看詳細陜州區(qū)概況>>

榮譽排行:

2023年4月,陜州區(qū)被確定為2023年河南省肉羊大縣培育縣

2021年11月,陜州區(qū)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縣(區(qū))。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陜州區(qū)人口數量為28.85萬人,位列三門峽市各縣市區(qū)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河南省各縣市區(qū)人口數量排名第138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qū)人口數量排行第1805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達標縣(市、區(qū))名單出爐,陜州區(qū)上榜。

2020年6月,陜州區(q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河南片區(qū))。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qū))名單,陜州區(qū)榜上有名。

2019年,陜州區(qū)入選2019年綠色循環(huán)優(yōu)質高效特色農業(yè)促進項目實施縣。

歷史沿革:

夏、商時屬豫州。

西周為焦國、虢國。

春秋歸晉。

戰(zhàn)國始屬晉,后歸魏,又入韓、入秦。

秦惠公十年(前390)置陜縣。

西漢屬弘農郡。

三國魏、西晉因之。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首置陜州,并析置崤縣,屬恒農郡。

隋開皇年間屬陜州。

大業(yè)初廢,復屬河南郡。

唐武德元年(618)復置陜州。

貞觀十四年(640)改崤縣為硤石縣,陜縣、硤石縣同歸陜州。

宋熙寧六年(1073)省硤石縣為石壕鎮(zhèn),入陜縣。

金初屬河南府,后復稱陜州,廢

+查看詳細陜州區(qū)歷史沿革>>


以下地名與陜州區(qū)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