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博望鎮(zhèn) | 隸屬:方城縣 |
區(qū)劃代碼:411322102 | 代碼前6位:411322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R |
長途區(qū)號:0377 | 郵政編碼:473000 |
轄區(qū)面積:約1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10萬人 |
人口密度:約65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5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博望村 | ~200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據(jù)《漢書·張騫傳》記載,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于此,故名。…[詳細] |
東風(fēng)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地處博望老街東端東閣附近,而得名東閣,后改為東風(fēng)。…[詳細] |
皮莊村 | ~202 | 村莊 | 清初,從山西遷來一皮姓,兄弟三人各建一村,都稱皮莊,老大居此,老二在西,老三在北,為區(qū)分三個皮莊,按方向而定![詳細] |
尚莊村 | ~203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尚姓到此地占業(yè)后,蓋起了一座樓房,取名尚家樓,清末樓房倒塌后,改名尚莊![詳細] |
艾莊村 | ~204 | 村莊 | 因清初先來定居者為艾姓而得名艾莊。清屬裕州南陽縣博望東節(jié)。民國時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博望鎮(zhèn)。1948年屬博望區(qū)王張橋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后,屬博望區(qū)艾莊…[詳細] |
姜莊村 | ~205 | 村莊 | 姜姓自山西遷來,因人少村小而得名小姜莊,后因戶、人增加,隨去掉小字,更為今名![詳細] |
沈橋村 | ~206 | 村莊 | 清初從山西遷來沈姓數(shù)家,看到這里地勢平坦,又有河流,隨定居于此河兩岸,又在河上修建一座橋,故名![詳細] |
孟河村 | ~207 | 村莊 | 清初移民時由山西遷來孟、何兩姓居住,而得名孟何,又因座落在小河岸邊,后“何”訛為“河”![詳細] |
張灣村 | ~208 | 村莊 | 因系張姓始居,地勢低洼,故名。清時李華莊屬南陽縣博望東節(jié),張洼、后荒屬裕州招老下里。民國期間李化莊屬南陽縣博望鎮(zhèn),張洼、后荒屬方城縣宣勤鄉(xiāng)。1951年…[詳細] |
王張橋村 | ~209 | 村莊 | 因此村張姓系清初由宛(今南陽)遷此居住,后在村西河上修了一座橋,而得名宛張橋,后字音謬訛為王張橋![詳細] |
向莊村 | ~210 | 村莊 | 清初,向姓始居于此,故名。清屬裕州南陽縣夏響鋪東里。民國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夏東鄉(xiāng)。1947年屬南陽縣第八區(qū)(今博望)張洼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屬博望區(qū)…[詳細] |
羅莊村 | ~211 | 村莊 | 清初,山西洪洞縣數(shù)家盧姓遷居于此,以姓定名為盧莊,當(dāng)?shù)刈x音多將“盧”讀成“羅”,故成今名![詳細] |
灣街村 | ~212 | 村莊 | 清初這里荒草遍地,人們自山西遷來后,建街村于一條小河彎曲處,外村人認為這個荒涼的地,只有鬼來居住,故名鬼灣街,后更名為灣街![詳細] |
周莊村 | ~213 | 村莊 | 清初,原名魏堂廟,后魏姓敗落,周姓遷至廟東蓋房居住隨更名為周莊。…[詳細] |
朱崗村 | ~214 | 村莊 | 清初,朱姓由山西遷來后,定居在這條南北崗上,故名![詳細] |
郭街村 | ~215 | 村莊 | 清初,建村后叫小閻莊,后遷來一家郭姓,其主人叫郭杰,在方圓比較有名,隨將小閻莊改名為郭杰莊,后將“杰”訛為“街"",隨名郭街![詳細] |
毛莊村 | ~216 | 村莊 | 清順治年間,由山西遷來毛姓二兄弟于小清河兩岸各建一村,兄居為大毛莊,弟居為小毛莊![詳細] |
許莊村 | ~217 | 村莊 | 清初,許姓自山西遷居于此,而得名許莊。清光緒年間,屬南陽縣博望東節(jié)。民國年間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博望鎮(zhèn)。1948年屬南陽縣博望區(qū)許莊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詳細] |
郭老莊村 | ~218 | 村莊 | 清初原叫周老莊,系由山西遷來的周姓所建。乾隆末年,周姓遷出,一個叫郭勝的一家由宛南穰東移此后,人丁興旺,家業(yè)日盛,隨改名郭老莊![詳細] |
水飯店村 | ~219 | 村莊 | 明末因此村位于博望東七里的小河邊,而得名七里河。后因村處許宛古驛道路上,且林木茂盛,過往行人,車馬多在這里休息,村民便在道旁開了一些飯鋪、茶館,故易為…[詳細] |
東李莊村 | ~220 | 村莊 | 清初,李氏兄弟二人由山西遷此各建一村,稱為大、小李莊,后因小李莊重名,更名為東小李莊。2017年更名為李莊村民委員會![詳細] |
靈龜鋪村 | ~221 | 村莊 | 因地處許宛右驛道上,來往人、車、馬甚多,明初,林、魏兩姓在村中開設(shè)店鋪,而得名林魏鋪,幾經(jīng)滄桑,人們訛傳為今名。…[詳細] |
董莊村 | ~222 | 村莊 | 清初有董泉任者攜全家來此占業(yè),故以姓氏名村。…[詳細] |
王莊村 | ~223 | 村莊 | 清嘉慶年間,有一個叫王好善的人遷居于此,人丁興旺,村莊發(fā)展較大,故名![詳細] |
王崗村 | ~224 | 村莊 | 清初,王姓自山西遷來定居,故名。2017年更名為王崗村民委員會![詳細] |
楊莊村 | ~226 | 村莊 | 清初,楊家自山西遷至此地建村,故名。清屬裕州南陽縣四棵樹鄉(xiāng)里。民國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四棵樹鎮(zhèn)。1947年屬南陽縣博望區(qū)賈莊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屬仍舊…[詳細] |
王彥莊村 | ~227 | 村莊 | 清初,自山西來此建村的人叫王彥,故名。清屬南陽縣四棵樹里。民國屬南陽縣四棵樹鎮(zhèn)。1947年屬南陽縣第八區(qū)(博望)四棵樹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后,歸屬…[詳細] |
柳樹底村 | ~228 | 村莊 | 清初,山西移民遷來定居時,此處有很多大柳樹,故名![詳細] |
趙樓村 | ~229 | 村莊 | 清初,趙姓自山西遷此后,先蓋了一座樓房,故名![詳細] |
曹河村 | ~230 | 村莊 | 清初,因曹姓首先定居于此河岸邊,故名。清光緒年間分屬南陽縣常崗廟鄉(xiāng)里(曹河、卞莊、馬莊)及寶珠堂鄉(xiāng)里(趙崗)。1932年后,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博望鎮(zhèn)。19…[詳細] |
楊崗村 | ~231 | 村莊 | 清初,由山西洪洞遷來一家楊姓,定居此崗,故名![詳細] |
棗園村 | ~232 | 村莊 | 清初趙姓先于此建立家園,故名趙園,后趙家遷出,逐漸訛為棗園![詳細] |
池莊村 | ~233 | 村莊 | 清初,池姓先來建村定居,故名。清屬裕州南陽縣寶珠堂里。民國年間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寶珠堂鄉(xiāng)。1949年屬南陽縣第八區(qū)池莊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歸屬仍舊![詳細] |
司洼村 | ~234 | 村莊 | 因司姓自山西遷來定居于此,地勢低洼,故名![詳細] |
朱莊村 | ~235 | 村莊 | 清初從山西洪洞遷來幾家朱姓建村于此,故名![詳細] |
秦王廟村 | ~236 | 村莊 | 清初從山西遷來一家郭姓,于此建村稱郭樓。后因此村在秦王廟西側(cè),人們習(xí)慣稱秦王廟,隨約定谷成,改為今名![詳細] |
付村村 | ~237 | 村莊 | 清初建村時系由山西遷來的傅、崔二姓占業(yè),而得名付崔,后訛“崔”為“村”,隨成今名。2017年更名為付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關(guān)坡柳村 | ~238 | 村莊 | 因清初建村時,系關(guān)、花、劉三家居住,后“花”訛為“坡”,故成今名。2017年更名為關(guān)坡留村民委員會![詳細] |
白河村 | ~239 | 村莊 | 古稱清水,發(fā)源于河南省嵩縣攻離山,流經(jīng)嵩縣、南召縣、方城縣、南陽縣、新野縣,于瞿灣入湖北襄陽縣,于兩河口與唐河交匯后始名唐白河。…[詳細] |
包莊村 | ~240 | 村莊 | 包姓自山西遷來聚居于此,故名。清屬裕州南陽縣寶珠堂里。民國年間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寶珠堂鄉(xiāng)。1947年屬南陽縣第八區(qū)包莊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屬博望區(qū)。1…[詳細] |
前劉莊村 | ~241 | 村莊 | 清初,劉姓自山西遷來后,分建南北倆莊,名前、后劉莊,此村在南,而得名前劉莊。2017年更名為劉莊村民委員會![詳細] |
汪莊村 | ~242 | 村莊 | 汪姓先來定居,故名。清屬裕州南陽縣寶珠堂里。民國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寶珠堂鄉(xiāng)。1949年屬博望區(qū),為汪莊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屬仍舊。1958年成立汪莊…[詳細] |
白莊村 | ~243 | 村莊 | 清初白姓來此居住,故名。清屬裕州南陽縣寶珠堂里。民國年間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寶珠堂鄉(xiāng)。1949年屬南陽縣第八區(qū)前荒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后,歸屬仍舊。19…[詳細] |
沙山村 | ~244 | 村莊 | 村莊建于北宋初年,因村處白河渡口,取名東渡莊,后于太平興國三年(978)西京轉(zhuǎn)運使程能獻議修筑襄漢漕渠,渠首開于此,因挖出的沙堆成了兩座小山,而得名沙…[詳細] |
李良莊村 | ~245 | 村莊 | 清初有一個叫李良的人定居于此,故名。清屬裕州南陽縣寶珠堂里。民國年間屬南陽縣第四區(qū)寶珠堂鄉(xiāng)。1949年屬南陽縣第八區(qū)為河灣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歸…[詳細] |
前荒村 | ~246 | 村莊 | 清初有胡、苗、曾、左四家由山東曹州府,范縣一帶遷來,在鐵河南北各建一村,因當(dāng)時此處林木森然,荒草遍地,渺無人煙,此村居南,故名![詳細] |
胡家張莊村 | ~247 | 村莊 | 原名張莊,后胡姓遷入并分兩村,而得名胡家前張莊和胡家后張莊。2017年更名為張莊村民委員會![詳細] |
梅林村 | ~248 | 村莊 | 漢代,這里有大片梅林,《世說新語·假譎》載:“建武十三年(37)魏武行役(征宛)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座卒聞之,口皆…[詳細] |
賈莊村 | ~249 | 村莊 | 清初這里栗樹成林,由山西遷來的群眾就在此林間建村居住,而得名栗樹爬,后稱栗盤。…[詳細] |
吳莊村 | ~250 | 村莊 | 清初,山西吳姓遷居于此,故名。清屬裕州南陽縣廣陽東節(jié)。民國年間屬南陽縣廣陽鄉(xiāng)。1947年屬南陽縣博望區(qū)賈莊鄉(xiāng)。1951年劃歸方城縣,歸屬仍舊。1956…[詳細] |
齊莊村 | ~251 | 村莊 | 清初齊姓先來建村,故名。2001年建齊莊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西漢外交家張騫出使西域,博得眾望,漢武帝封其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曹軍于“博望坡”,博望由此名揚中外。鎮(zhèn)因此得名。
基本介紹:
方城縣博望鎮(zhèn)東臨省道豫01線,西依漢水最大支流白河,北傍伏牛山,南與宛城社旗接壤,許平南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調(diào)工程穿境而過。鎮(zhèn)域面積153平方公里,轄50個村,10萬人,14.3萬畝耕地。因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功高蓋世,博得眾望,漢武帝封其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曹軍于“博望坡”,使博望名揚中外,F(xiàn)存景點有:張騫祠,一步三眼井,火燒博望坡留下的唯一一棵古柘樹,唐初名將尉遲敬德監(jiān)修的三空石拱橋。博望為國家級三國旅游線重點段之一。
博望鎮(zhèn)黨委、政府立足區(qū)位、交通、水利和歷史名鎮(zhèn)優(yōu)勢,著力培育壯大蔬菜、林果、小辣椒、肉雞四大特色產(chǎn)
榮譽排行:
2022年12月,博望鎮(zhèn)入選2022年河南省省級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強鎮(zhèn)創(chuàng)建名單。
2022年9月,博望鎮(zhèn)被確定為2022年度河南省”平安農(nóng)機”示范鄉(xiāng)(鎮(zhèn))。
2022年1月,河南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認定博望鎮(zhèn)為河南省首批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特色產(chǎn)品:黃金梨)。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選擇博望鎮(zhèn)河南省第一批重點示范鎮(zhèn)。
2014年7月,博望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博望鎮(zhèn):西漢外交家張騫出使西域,博得眾望,漢武帝封其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曹軍于“博望坡”,博望由此名揚中外。鎮(zhèn)因此得名。
歷史沿革:
清末分屬南陽縣博望東節(jié)、廣陽東節(jié)、博望西節(jié)、夏響鋪西節(jié)以及裕州靈龜鋪里。
民國后期屬南陽縣博望鎮(zhèn)。
1948年屬南陽縣第八區(qū)。
1951年劃屬方城縣,仍為第八區(qū)。
1955年改為方城縣博望區(qū)。
1958年成立博望公社。
1961年復(fù)置博望區(qū)。
1969年仍為博望公社。
1984年改設(shè)博望鄉(xiāng)。
1986年改置博望鎮(zhèn),屬方城縣。
區(qū)劃: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