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北省 > 邯鄲市 > 魏縣 > 前大磨鄉(xiāng)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前大磨鄉(xiāng)

[移動(dòng)版]
地名:前大磨鄉(xiāng)隸屬魏縣
區(qū)劃代碼:130434205代碼前6位:130434
行政區(qū)域:河北省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行政級別:鄉(xiāng)車牌代碼:冀D
長途區(qū)號:0310 郵政編碼:056800
轄區(qū)面積:約37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2.83萬人
人口密度:765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1個(gè)社區(qū)、28個(gè)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戶村社區(qū)~001村莊
戶村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前大磨村~201鄉(xiāng)中心區(qū)
前大磨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詳細(xì)]
破井村~202村莊
明初先民從山西遷此時(shí),此處有深井,井水很少,后噴黑水而枯,成為廢井,故以“破井”為村名。…[詳細(xì)]
后崔村~203村莊
前崔村、后崔村明初從山西遷民至此時(shí)取名“集賢村”。1930年崔姓有名望,又近鄰棗林,更名為崔棗林。后按方位分兩村,即前崔棗林、后崔棗林。1958年改稱…[詳細(xì)]
李棗林村~204村莊
李棗林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連才曲村~205村莊
韓柴曲、栗柴曲、任柴曲、后柴曲、李柴曲、連柴曲此六村原系七村,即韓、王、栗、任、后、常、南七柴曲,與北皋鎮(zhèn)張、楊二柴曲彼此相鄰,素有“九柴曲”之稱。“…[詳細(xì)]
韓才曲村~206村莊
韓柴曲、栗柴曲、任柴曲、后柴曲、李柴曲、連柴曲此六村原系七村,即韓、王、栗、任、后、常、南七柴曲,與北皋鎮(zhèn)張、楊二柴曲彼此相鄰,素有“九柴曲”之稱!啊[詳細(xì)]
后才曲村~207村莊
韓柴曲、栗柴曲、任柴曲、后柴曲、李柴曲、連柴曲此六村原系七村,即韓、王、栗、任、后、常、南七柴曲,與北皋鎮(zhèn)張、楊二柴曲彼此相鄰,素有“九柴曲”之稱!啊[詳細(xì)]
李才曲村~208村莊
韓柴曲、栗柴曲、任柴曲、后柴曲、李柴曲、連柴曲此六村原系七村,即韓、王、栗、任、后、常、南七柴曲,與北皋鎮(zhèn)張、楊二柴曲彼此相鄰,素有“九柴曲”之稱。“…[詳細(xì)]
任才曲村~209村莊
韓柴曲、栗柴曲、任柴曲、后柴曲、李柴曲、連柴曲此六村原系七村,即韓、王、栗、任、后、常、南七柴曲,與北皋鎮(zhèn)張、楊二柴曲彼此相鄰,素有“九柴曲”之稱。“…[詳細(xì)]
栗才曲村~210村莊
韓柴曲、栗柴曲、任柴曲、后柴曲、李柴曲、連柴曲此六村原系七村,即韓、王、栗、任、后、常、南七柴曲,與北皋鎮(zhèn)張、楊二柴曲彼此相鄰,素有“九柴曲”之稱。“…[詳細(xì)]
白棗林村~211村莊
原為棗樹林地,明初先民從山西遷此時(shí),以“棗林”為村名,并各冠以姓氏![詳細(xì)]
郭棗林村~212村莊
原為棗樹林地,明初先民從山西遷此時(shí),以“棗林”為村名,并各冠以姓氏![詳細(xì)]
連棗林村~213村莊
原為棗樹林地,明初先民從山西遷此時(shí),以“棗林”為村名,并各冠以姓氏。…[詳細(xì)]
趙棗林村~214村莊
原為棗樹林地,明初先民從山西遷此時(shí),以“棗林”為村名,并各冠以姓氏![詳細(xì)]
樂善會村~215村莊
樂善會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恩善會村~216村莊
恩善會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后寺村~218村莊
前寺、后寺、后寺張莊此三村原名胡貫村,因該村有一寺院,遂改為村名。后一村分三村,寺院南一村稱前寺;寺院北一村為后寺;另一村因距后寺較近,且張姓較多,稱…[詳細(xì)]
后大么村~219村莊
后大么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連戶村~220村莊
連戶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南戶村~221村莊
南戶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和順會村~222村莊
和順會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東薛村~223村莊
東薛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公議會村~224村莊
公議會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西王莊村~225村莊
西王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魏戶村~226村莊
魏戶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前崔村~227村莊
前崔村、后崔村明初從山西遷民至此時(shí)取名“集賢村”。1930年崔姓有名望,又近鄰棗林,更名為崔棗林。后按方位分兩村,即前崔棗林、后崔棗林。1958年改稱…[詳細(xì)]
張莊村~228村莊
前寺、后寺、后寺張莊此三村原名胡貫村,因該村有一寺院,遂改為村名。后一村分三村,寺院南一村稱前寺;寺院北一村為后寺;另一村因距后寺較近,且張姓較多,稱…[詳細(xì)]
前寺村~229村莊
前寺、后寺、后寺張莊此三村原名胡貫村,因該村有一寺院,遂改為村名。后一村分三村,寺院南一村稱前寺;寺院北一村為后寺;另一村因距后寺較近,且張姓較多,稱…[詳細(xì)]

地名由來:

據(jù)傳唐代高僧達(dá)摩曾在此修行,故得名達(dá)摩,后演變成大磨。民永樂二年(1404),栗姓由山西襄垣縣遷此定居,人口漸多,部分人北遷立村,名后大磨,原村遂改為前大磨。

基本介紹:

前大磨鄉(xiāng)位于魏縣西南部,距縣城8千米。面積37平方千米,耕地4.3萬畝,人口2.83萬人(2002年)。轄29個(gè)行政村,鄉(xiāng)0駐前大磨村。鄉(xiāng)域經(jīng)濟(jì)以種植,養(yǎng)殖,建材和勞務(wù)輸出為主。

1961年建張莊公社,1963年因洪水成災(zāi),公社遷址于前大磨,1982年更名前大磨公社

前大磨鄉(xiāng)

,1984年改鄉(xiāng),1989年更名大磨鄉(xiāng)(DamoXiang)。1997年,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白棗林、郭棗林、連棗林、李棗林、趙棗林、任戶村、連戶村、魏戶村、南戶村、栗才曲、任才曲、后才曲、韓才曲、連才曲、前崔村、后崔村、后寺、羅善會、公議會、和順會、恩善會、前大磨、后大磨、東薛村、破井、西

+查看詳細(xì)前大磨鄉(xiāng)概況>>

歷史沿革:

1940年6月前,鄉(xiāng)所轄村莊歸大名縣管轄,此后歸復(fù)置的魏縣管轄;1953年置前大磨鄉(xiāng);1982年成立前大磨人民公社;1984年改前大磨人民公社為前大磨鄉(xiāng);1989年4月白棗林鄉(xiāng)并入前大磨鄉(xiāng),鄉(xiāng)名沿用至今。


以下地名與前大磨鄉(xiāng)面積相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