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錦屏村 | 隸屬:嶺腰鄉(xiāng) |
區(qū)劃代碼:350725204208 | 代碼前6位:350725 |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H |
長途區(qū)號:0599 | 郵政編碼:3530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村內南屏山有一百多畝原始闊葉林,猶如美麗畫屏豎立于村后,故名。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錦屏村被確定為2021年度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白茶)。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wèi)辦命名錦屏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wèi)生村。
2019年1月,錦屏村入選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7年10月,中國生態(tài)文化協(xié)會授予錦屏村2017年度“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稱號。
2016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認定錦屏村為第五批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
2014年11月,錦屏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原名遂應場,1951年改稱今名。民國時期有南平山,洋口、榜店、碇頭4個小村,70年代,擴建住房,將4個村連接起來,1977年后,先后建成小學、村部辦公樓等。下轄5個自然村,共有人口2086人。
特色經濟:錦屏現(xiàn)在耕地面積3291畝,竹林面積4000畝,茶山1000畝,錐栗2000畝,工農業(yè)總產值524萬元,人均收入2000余元,主要特色產品有:錦屏仙巖茶、錐栗、野生牛根干等。礦產資源豐富,有古銀礦170洞,18坑。
旅游資源:村內風景優(yōu)美,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有:百年古茶樹、樹齡四百余年,樹高3米,每年可采青8公斤,為茶中之王;千年杉木王,高達49.5米,主干胸圍4.
錦屏水尾橋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嶺腰鄉(xiāng)錦屏村尾的樂平溪上,是政和境內保存完好的伸臂式平梁木廊橋。該橋創(chuàng)建于清咸豐八年(1858年),因年久破損,上世紀80年代初曾進行過一次修葺,現(xiàn)有建
錦賽茶銀古道位于政和縣嶺腰鄉(xiāng)錦屏村--澄源鄉(xiāng)黃嶺村,時代為唐—宋。錦賽茶銀古道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逐應場銀礦遺址位于政和縣嶺腰鄉(xiāng)錦屏村,時代為宋代。逐應場銀礦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遂應場銀礦遺址位于政和縣嶺腰鄉(xiāng)錦屏村,年代為宋。簡介:分布于錦屏村東北的山谷間,銀礦采掘始于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封閉于正德十六年(1521)。宋隆興二年(1164)在銀礦設立坑冶轉運
歷史沿革:
1951年設錦屏鄉(xiāng),屬第五區(qū),1954年屬第六區(qū);1958年改錦屏大隊,屬躍進公社,1969年屬鐵山公社;1984年改為錦屏行政村,設立錦屏村村民委員會;1997年從鐵山劃出7個行政村設立嶺腰鄉(xiāng),錦屏村屬嶺腰管轄。
周邊相關:
錦屏村附近有錦屏水尾橋、錦賽茶銀古道、逐應場銀礦遺址、遂應場銀礦遺址、佛子山風景區(qū)、政和天村稠嶺景區(qū)等旅游景點,有政和白茶、政和工夫、政和茉莉花、政和銀針白毫、政和錐栗、白毛猴等特產,有政和四平戲、楊源英節(jié)廟會、東平后布畬族文化節(jié)、政和配茶習俗、新娘茶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嶺腰鄉(xiāng)·錦屏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