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永康地屬越國。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定江南,平百越,建立會稽郡烏傷縣,永康即屬烏傷縣。
漢因秦制。
王莽篡權后烏傷縣改名烏孝縣。
東漢建武元年(25)恢復烏傷縣之名。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以烏傷縣上浦鄉(xiāng)置永康縣。
吳寶鼎元年(266)以會稽郡西部設東陽郡,永康屬東陽郡。
晉朝沿用孫吳的建制。
南朝,梁紹泰二年(556),東陽郡設縉[jìn]州,永康屬之。
陳天嘉三年(562年)廢除縉州,不久又改東陽郡為金華郡。
隋開皇九年(589),隋滅陳,廢除金華郡,永康屬吳州。
同年,永康縣被并入?yún)菍帲ń鹑A),不久又復置永康縣。
開皇十三年,設婺州,永康屬于婺州。
大業(yè)三年(607),廢婺州為東陽郡。
唐朝,永康為望縣。
唐武德四年(621),擢升為麗州,屬越州總管府,縣治遷至縣城北部。
唐武德八年(625),廢麗州為永康縣,屬婺州管轄。
天授二年(691),從永康縣析置武義縣。
登封元年(696),從永康縣析置縉云縣。
天寶元年(742),改婺州為東陽郡。
乾元元年(758),又將東陽郡設為婺州。
此后至五代十國、兩宋,永康均屬婺州。
五代十國期間,永康縣為吳越國之土。
宋代的永康縣為緊縣,北宋為兩浙路地,南宋則屬兩浙東路。
元代,永康為上縣,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婺州路。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的軍隊攻取了婺州,永康歸附其下。
后婺州路改為寧越府。
至正二十年(1360)正月,又將寧越府改為金華府,永康屬之。
明朝,永康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華府。
清朝屬浙江省。
1912年廢府置道,永康屬金華道。
1927年,廢除道制,永康縣直屬浙江省。
1939年,將永康縣東北翠峰、五美、盤峰三鄉(xiāng)劃歸大盤山區(qū)(盤安縣前身)。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浙江省政府一度遷方巖辦公(1938-1942),永康縣成為浙江省臨時省會。
1949年5月8日,永康解放,轄區(qū)承舊,屬于第八行政督察區(qū),后改為金華專區(qū)。
1958年11月21日,《國務院關于行政區(qū)劃變更的決定》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2次會議通過,撤銷武義縣,其行政區(qū)域并入永康縣。
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關于恢復浙江省富陽等7個縣的決定》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4次會議通過,恢復武義縣,以原武義縣并入永康縣的行政區(qū)域為其行政區(qū)域。
1978年后,金華專區(qū)改為金華地區(qū),永康依舊從其管轄。
1985年5月15日,《國務院關于同意浙江省撤銷金華地區(qū)實行市管縣給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復》(85)國函字68號,撤銷金華地區(qū),金華市升為地級市,永康歸金華市管轄。
1992年8月24日,《關于浙江省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的批復》民行批〔1992〕93號,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域名沿用至今。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