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普陀區(qū) > 蝦峙鎮(zhèn)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qū)蝦峙鎮(zhèn)歷史沿革

[移動版]

唐前屬鄮縣、鄞州。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以舟山群島置翁山縣,屬翁山縣安期鄉(xiāng)。

大歷六年(771)翁山縣廢,屬余姚郡鄮縣。

五代后梁開平三年(909),改鄮縣為鄞縣,屬鄞縣。

北宋熙寧六年(1073),在舊翁山縣地建昌國縣,屬昌國縣安期鄉(xiāng),屬扶桑村。

元因之。

明洪武十九年(1386),朝廷實行"海禁"政策,強徙島民入內地,次年昌國縣廢,改屬定?h(今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和北侖區(qū))。

清順治十三年(1656)十月,朝廷再次強遷島民入內地。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舊昌國縣地建定?h,屬定?h安期鄉(xiāng)。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設安期鄉(xiāng)蝦峙莊。

宣統(tǒng)元年(1909)建靈和自治區(qū),二年(1910年),籌辦城、鎮(zhèn)鄉(xiāng)地方自治,建定海直隸廳靈和鄉(xiāng),為鄉(xiāng)公所駐地。

民國初沿襲清制。

1919年,改編城鎮(zhèn)、鄉(xiāng)自治區(qū),靈和鄉(xiāng)屬定海第六區(qū)。

1934年,劃分為定?h第五區(qū)靈一、靈二、靈三3個鄉(xiāng),1935年合并第五區(qū)靈和鄉(xiāng),1936年撤區(qū)設鄉(xiāng)鎮(zhèn)聯(lián)合辦事處,屬第四辦事處。

1945年改設為六橫區(qū)靈和鄉(xiāng)。

1949年,改設為六桃區(qū)蝦峙鄉(xiāng)。

1949年10月11日解放,設六橫區(qū)蝦峙鄉(xiāng)。

1953年4月建普陀縣,設蝦峙區(qū),蝦峙島設大岙、柵棚、礁岙、涼湖、黃石、長河6個鄉(xiāng)。

1956年撤銷蝦峙區(qū),改設大岙、黃石、礁岙3個鄉(xiāng)。

1958年9月,成立舟山縣蝦峙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復設蝦峙區(qū),設蝦峙、柵棚、黃石3個人民公社。

1983年7月至1984年4月,改變"政社合一"公社管理體制,恢復建立3個鄉(xiāng)政府。

1987年8月,撤銷蝦峙鄉(xiāng),改建蝦峙鎮(zhèn)。

1992年5月撤銷柵棚、黃石2鄉(xiāng),并入蝦峙鎮(zhèn)。

1986年設有南岙、大岙、廟灣、龐公、岙口、石子岙、沙峧、柵棚、楓樹岙、小蝦峙、礁岙、涼湖、黃石、對岸、長坑、河泥漕16個行政村。

1998年,合并為岙口、柵棚、礁岙、對岸、涼湖、長坑、黃石、南岙、大岙、廟灣、沙峧、楓樹岙、河泥漕13個行政村。

2006年8月,南岙、大岙、廟灣3村和靈和居委會合并建立靈和社區(qū),岙口、柵棚、楓樹岙、沙峧、礁岙5個村與大雙山島上的雙山村合并建立柵棚社區(qū),河泥漕、對岸、涼湖、黃石、長坑5個村合并建立黃石社區(qū)。

2008年5月,13個村合并為靈和、興港、晨港、東曉、黃石5個行政村,同時柵棚社區(qū)分設為晨港、興港2個社區(qū),黃石社區(qū)公設為東曉、黃石2個社區(qū),現(xiàn)有靈和、興港、晨港、東曉、黃石5個漁農村社區(qū)、5個同名行政村和1個靈和居委會,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