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溫州市 > 樂清市 > 虹橋鎮(zhèn)

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虹橋鎮(zhèn)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白龍山石殿

白龍山石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該建筑群建在白龍山之陽半腰,總占地約2000平方米。由山門、石殿、照壁(石)、石亭、石塔(部分構件)等組成。山門位于寺右,坐東朝西,仿木構石構建筑。石殿,原為自然洞穴,明萬歷十年在洞前增建仿木構大殿,明間檁下銘刻“明萬歷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石殿前照壁,為四柱三間,下置須彌座,明間浮雕佛像八十尊,兩次間佛像各四尊及鹿一只。石亭(名太空亭),仿木結構,歇山頂。亭后壁嵌石碑三方,記載眾僧舉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等。石塔現存構件有塔身、塔檐等。白龍山石構建筑群的各建筑依地形而建,結構簡樸,佛像及裝飾雕刻線條粗獷流暢,保存完整,是我省為數較少的明代石構建筑之一。

壽寧堡

壽寧堡位于樂清市虹橋鎮(zhèn)瑤岙村,明代樂清人民抗倭的重要設施。萬歷《溫州府志》載:“壽寧堡,在窯岙,嘉靖間邑人朱守宣倡議,筑以防倭。周五百丈,門五”。五門名迎曦、臨清、駐景、來重和登龍,F存迎曦(東)和登龍(北)兩門:東門闊3米,進深5.5米,高2.8米,門上石額大書“壽寧堡”三字,門中石梁鐫楷體“溫臺第一關”五字,下刻“嘉靖四十一年(1562)建”。北門闊1.75米,進深5.6米,高2.2米。門中石梁刻“大明嘉靖四十一年秋建”,門上石額則書“龍山毓秀”四字。

紅巾軍起義舊址

紅巾軍起義舊址位于樂清市虹橋鎮(zhèn)東街。鴉片戰(zhàn)爭以后,外患內憂,民不聊生。虹橋人瞿振漢有志反清,密制武器,準備起義,由金佩銓與天京太平軍取得聯系。咸豐四年(1854)十二月二十日在瞿氏宗祠祭旗誓師,自任水陸兵馬大元帥,以陸紹芳、黃用烺為先鋒,紅布纏頭為識,即日率義軍攻克縣城,張貼檄文,聲討清廷罪行,浙南震動。后被鎮(zhèn)壓,振漢等壯烈犧牲,瞿氏宗祠被清廷焚毀。1946年于原址重建,木構樓房五間,內有墓葬,傳為紅巾軍頭領瞿振山、倪廷模犧牲后埋葬處。

倪文亞故居

倪文亞故居位于虹橋鎮(zhèn)四村五彎曲巷36號,年代為民國,為樂清市文物保護點。

倪文西故居

倪文西故居位于虹橋鎮(zhèn)梅隆路,年代為民國,為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

碗窯山瓷窯址

碗窯山瓷窯址位于虹橋鎮(zhèn)瑤北村,年代為宋,為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

朱質庵墓

朱質庵墓位于樂清市虹橋鎮(zhèn),年代為明。樂清市虹橋鎮(zhèn)瑤岙西邊的一條溪流,沿溪而上,是一條新鋪的水泥路。峰回路轉間,有一座頗有氣派的古墓葬,這就是瑤岙靈山的朱質庵墓。朱質庵的墓其最大的特點是一條長長而又蜿蜓的墓道,從谷口到墓地200米左右。墓道從神道門開始,經過豎立的望柱,及用塊石雕刻而成的石獸和翁仲。這些石獸特別是保存下來的虎與馬,雖歷經500多年的風雨滄桑,石雕已變得黑乎乎,但依然憨態(tài)可掬。墓道兩旁的石翁仲武將,是文物部門在整修墓葬時,在溪谷亂石中發(fā)現的殘件。一尊是上半身,頭戴盔甲,表情肅穆;另一尊是下半身,殘高1.67米,身披鎧甲,雙手握長劍豎置身前。這兩件殘件不屬于同一石翁仲。文物部門根據這兩尊石翁仲的式樣,用同樣的石質重新打造了

清遠橋

清遠橋位于虹橋鎮(zhèn)瑤岙村,年代為明,為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殿石刻照壁

白馬殿石刻照壁位于虹橋鎮(zhèn)瑤北村,年代為明,為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

朱鏡宙墓

朱鏡宙墓位于虹橋鎮(zhèn)瑤岙村,年代為民國,為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

連世瑜墓

連世瑜墓位于虹橋鎮(zhèn)蔣宅村,年代為宋,為樂清市文物保護點。

白馬殿包括痘公殿

白馬殿包括痘公殿位于虹橋鎮(zhèn)瑤北村,年代為明、清,為樂清市文物保護點。

感祝亭

感祝亭位于虹橋鎮(zhèn)灣底村西南側,年代為清,為樂清市文物保護點。

朱匯東墓

朱匯東墓位于虹橋鎮(zhèn)瑤岙村,年代為清末,為樂清市文物保護點。

趙樹聲墓

趙樹聲墓位于虹橋鎮(zhèn)凰岙村,年代為民國,為樂清市文物保護點。

孝善坊

孝善坊位于虹橋鎮(zhèn)溪西村,年代為明,為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