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溫州市 > 甌海區(qū) > 澤雅鎮(zhèn) > 黃坑村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澤雅鎮(zhèn)黃坑村概況

[移動版]

黃坑村(解放前叫黃川村)坐落在溫州市甌海區(qū)澤雅鎮(zhèn),離澤雅鎮(zhèn)10公里,是浙江省級歷史文化遺產(chǎn)古村落,我們的祖先大約在唐末元初黃巢-時,自福建漳州、泉洲逃難遷移到永嘉西溪居住,歷史上我們的祖先還出了名人,如宋朝時的吳表臣(1084~1150),字正仲,晚號湛然居士,北宋大觀三年(1190)進(jìn)士及第,后累官至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元末明初時吳表臣的后裔部分支派遷移到黃坑村居住。在我小時候聽祖輩們說:黃坑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古代有個風(fēng)水先生從澤雅林岙垅空一路走,一路看地形山脈一直走到了黃坑。他說這個地方是個風(fēng)水寶地。這里有三條溪匯集在一起,一條是從東往西流,一條是從西往東流,另一條是從南往北流,這是三龍會集之地,俗稱三龍搶珠,是個龍穴地。他還說村莊對面有東水往西流實屬罕見。這個村會有才子出的。果真是,在歷史上我們村確實一直都是名門望族,還出了不少名人,如明朝時的抗倭將領(lǐng)吳碧山,清朝的禮部侍郎提督浙江學(xué)政吳為,民國時蔣介石的部下南京警備司令黃寅(后跟蔣介石去了臺灣)等等及現(xiàn)代的吳姓博士生導(dǎo)師中科院士,溫州上海有幾家大企業(yè)家都是黃坑出生的。在溫州地區(qū)都是有一定影響的人物,現(xiàn)政府機關(guān)干部公務(wù)員還有好多位。還有二位黃姓的北大畢業(yè)的博士,浙大畢業(yè)的碩士。我們村名人錄上還記載著歷朝歷代很多政府-的名字簡介。村內(nèi)居住著黃姓和吳姓兩大家族,吳姓家族為宋禮部尚書吳表臣后裔。吳碧山是湛然居士的后裔,我們是碧山公的后裔,碧山公有五個兒子,分五房,有一房不詳,現(xiàn)在村里吳姓有四房。有大房、二房、三房與四房。黃姓為官拜揚州通判黃敬公的后裔,九代才子。黃姓家族的祖先當(dāng)時娶妻吳氏聯(lián)了姻親,所以當(dāng)時二個家族前后遷移到黃坑村的居住,繁衍生息至今,有800多年歷史。因黃坑村山多田少,先祖?zhèn)円郧岸际强吭旒埗l(fā)跡的。流傳到了我們這一輩還都會手工造紙的全套工藝,可惜到了我們的下一代這套手工造紙工藝可能就很難流傳咯。黃坑古村四面環(huán)山,有三條大山龍脈,三個龍頭會集在一起,黃坑有好幾個地方都是以龍為名的,如天龍頭,青龍頭,龍角田,龍?zhí)犊,龍珠山等這些地名都是有來歷的,可能都與當(dāng)時的風(fēng)水先生所說有關(guān)。三條從大山深處流出的溪水從村前下的杜江樟樹潭相遇相擁,合而為一,古俗稱三龍搶珠。民居集中在大溪西南向上面雙龍的腹位,有坐北朝南,坐東朝西依山而筑,沿山勢逐級升高,布局錯落有致?上КF(xiàn)在很多的古建筑因很久沒有人住,年久失修倒的倒,塌的塌一片破敗不堪的荒涼景象,黃坑本來單單才子屋就有六座,可是現(xiàn)在保全完好的只有一座了,還是政府撥款修的,有很多只是歷史文化遺址和古跡了。黃坑村地形比較開闊,象C字型口小里大,有四條古道通往四個方向,東南為十二盤嶺古道,通往蘇田,大石垟,瑞安方向,西南為門前嶺古道通往仙大山,瑞安方向,西面有長堂嶺古道通往黃嶺頭,林垟方向。村中西北有黃嶺古道,青龍頭古道,東面有樟柴嶺古道,每條古道都非常完整,古人說黃坑有四條嶺條條透天頂。村前二條大溪兩邊遍布水碓,村中紙槽作坊處處可見,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紙文化村落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