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巴中市旅游

巴中市文物古跡介紹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群
  1.寫字巖紅軍石刻標語(通江縣)保護范圍:分布標語的山崖頂向后外延40米、前臨河,以“政”字向右、“活”字向左各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2.王家灣紅軍石刻標語(通江縣)保護范圍:標語巖石四周邊沿各外延2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3.沙帽石紅軍石刻標語(通江縣)保護范圍:標語巖石四周邊沿各外延2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4.柏林巖紅軍石刻標語(通江縣)保護范圍:標語巖石頂部向后外延20米、底部向前外延10米,標語幅面第一字和最后一字各外延3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5.長灣里紅軍石刻標語(通江縣)保護范圍:標語兩端各外延20米,前后各外延2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6.新房子紅軍石刻標語(通江縣)保護范圍:分布標語的……[詳細]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位于四川省通江縣城和沙溪王坪村。舊址包括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和紅四方面軍烈士墓。1932年冬,紅四方面軍由鄂豫皖革0據(jù)地進入四川,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開辟了川陜革0據(jù)地,之后,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和總政治部就設在通江縣城。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原來是文廟,始建于明代末年,有前廳、大廳(啟圣殿)、左右?guī)俊粜情T等多處建筑,占地約1000平方米,當年-、王樹生等在此辦公和居住,總指揮部在這里召開軍事會議,指揮紅四方面軍在川陜蘇區(qū)的軍事斗爭,F(xiàn)在在這里建立了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陳列館。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與總指揮部舊址相鄰,原來是建于清朝中期的學宮,分左右兩院、前后兩院,相互連通,建筑全是木質(zhì),保存也較完好。紅四方面軍烈士墓位于通江縣沙溪王坪村,距縣城20多公里,建……[詳細]
雷輔天將軍墓
  雷輔天將軍墓(巴州區(qū))雷墓,位于化成鎮(zhèn)宋家碥村西500米,雷家衙門右側(cè)100米,建于光緒三年,竣工光緒六年。坐北朝南,為土冢墓,封土為長條形,長10.5米,前寬7米,后寬3.4米,前有墓碑,碑前是牌坊,再前是化紙庫、石獅一對。墓碑為石質(zhì)仿木結(jié)構(gòu)建筑,5重檐歇山頂,底層為7柱、六開間,寬10米,高9.3米,厚0.8米、二,三,四層為4柱三開間,上層為2柱單開間。碑壁上刻有二十四孝、戰(zhàn)當陽。石柱上刻有滾龍等高浮雕及鏤空雕刻20余幅。下層當心間石壁正中刻有帝誥封武功將軍諱輔天、字世義,號仁山,雷老大人,揚太夫人一位壽藏。左側(cè)刻有光緒六年,誥授奉政大夫,特授南溪縣正堂,前署巴州正堂,宗弟,乙垣雷爾卿拜撰的碑序。(見附1)又在次間和稍間的石壁上刻有五言詩二首(見附2)。雷輔天墓園全景牌坊為石質(zhì)仿木結(jié)構(gòu)……[詳細]
4、平昌小寧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昌小寧城
  此城位于平昌縣荔枝鄉(xiāng)楊柳村。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絕壁,三面環(huán)水,東有小徑通山頂,平昌縣城至邱家鄉(xiāng)公路經(jīng)城東山腳而過,城東有北埡巖,西有羅城巖。從東向西是石鑄固城,從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巖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東北面設有渡口,可通報敵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負責漕運。北埡口興有小場,營有棧房和商店。南宋戰(zhàn)亂時期,入城要經(jīng)店主通報或響箭發(fā)出信號,得到州官允許方可進城。四周城門雙層,戒備森嚴。只有東門沿石級而上,一路可通。但鎮(zhèn)守更嚴,必經(jīng)三關(guān),層層盤查。城上筑子午兩城,內(nèi)為子城,巖高約五丈,城高約二丈,環(huán)圍約三里。外有午城,巖高十余丈,環(huán)圍約六里。子午兩城均為方石所壘。東西南北,內(nèi)外四門,城樓高懸,威嚴壯觀。城中央建有三進口衙門,并有廟宇、寺院……[詳細]
5、巴中石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巴中石窟
  巴中石窟(巴中市)巴中石窟造像有著鮮明的藝術(shù)風格及特征。一是注重寫實。除佛教特有的造像儀軌外,在一些菩薩、世俗人物等雕造中,匠師們以當時、當?shù)噩F(xiàn)實社會中各種人物形象為依據(jù)進行雕造和彩繪,竟出現(xiàn)了護法天王足穿草鞋、訶利諦母純?yōu)樘拼鷭D女形象的情況。二是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硯焸兒茏⒁馔ㄟ^造像五官的配合、人物的身姿手勢等整體結(jié)構(gòu)的雕造,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巴中石窟中的人物形象各具不同性格和神情,佛的莊嚴、菩薩的慈悲、弟子的善良,以及護法天王、力士的威武勇猛,無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三是龕楣精美,裝飾性強。匠師們在造像中以人物的雕造為主,但又十分注重龕楣的雕刻、彩繪。設計了很多的屋形龕,雕了花草、動物、天神、化佛等圖案。加強了裝飾性,并配合主體雕像,對佛教題材內(nèi)容的表達起到了輔助作用。同時,以綠、紅、……[詳細]
平昌縣紅軍石刻標語
  1.華嚴庵紅軍石刻標語(平昌縣)保護范圍:字墻邊緣向東外延20米,向西外延15米,南至環(huán)山公路外沿,北至坡墻外沿。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2.北山寺紅軍石刻標語(平昌縣)保護范圍:東至工商所房屋后壁墻,南至北山寺梯道抵街口,西至李繼林屋后環(huán)山石圍墻,北至糧站倉庫圍墻。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3.龜碑紅軍石刻標語(平昌縣)保護范圍:以龜碑基座為基點,四周外延3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4.粉壁街紅軍石刻標語(平昌縣)保護范圍:以圍墻內(nèi)外各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10米,西至民居住房基腳,南至街道,北至石壁。5.農(nóng)豐村紅軍石刻標語(平昌縣)保護范圍:標語所在崖體向東外延30米,向西外延20米,向南外延15米,向北外延3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詳細]
水寧寺摩崖造像
   水寧寺摩崖造像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巴中市巴州區(qū)清江鎮(zhèn)。唐代鑿刻,F(xiàn)僅有27完窟、300余尊造像。目前保存完好的有11龕窟,其中第1、2、3、4、8號龕雕像最為精美,造型生動,技藝精湛,人物特征鮮明、生動! ∷畬幩率,地處巴中縣城東37公里的清江、斯連、花溪三鄉(xiāng)交界處。水寧寺,古為始寧寺!跺居钣洝吩啤皬U始寧縣,在縣東南五十里。梁普通六年(公元526年)于此置遂寧郡,又于郡理置始寧縣,因山為名”。隋開皇三年廢郡。北宋乾德四年廢縣,省入化成縣(今巴中縣)。水寧寺石窟就坐落在古遂寧郡、始寧縣故地水寧河兩岸的始寧山、龍骨山麓。  水寧寺石窟,現(xiàn)存造像27龕,近300軀,全系佛教造像藝術(shù)。主要內(nèi)容有“釋迦說法像”、“藥師三尊變”、“釋迦多寶并坐說法像”、“五佛”、“釋迦真如舍……[詳細]
米倉古道
  米倉古道以翻越米倉山而得名!掇o源》記載;“米倉道,在今陜西南鄭縣南,位于川陜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自南鄭經(jīng)此山為入蜀要道,路皆險峻,古稱米倉道。古代用兵,自陜?nèi)胧,多出此道”。米倉山作為南北屏障,米倉道為南北出入要塞,遠古巴人在米倉山中開辟了多條道路,形成了一個道路網(wǎng)絡,通稱米倉道。米倉古道是中國最早的國道,其歷史久遠,在夏商時期便有記載,夏禹王會盟涂山,巴蜀往焉;殷高宗婦好伐巴方,曾設巴戌關(guān)于險阻;周武王滅殷伐紂王,巴師出征于牧野;秦惠王派司馬錯滅巴蜀;蕭何月下追韓信于寒溪,漢王劉邦伐川北賨民平三秦王;曹操征漢中張魯南下巴州;劉備駐軍大壩牟陽城,張飛戰(zhàn)張郃于木門,擒嚴顏于巴州;唐代皇子李賢、廢帝李重福、李重茂等謫貶巴州集州;宋元之際元憲宗蒙哥經(jīng)此入川攻合州釣魚城;明朝設巡檢司于牟陽城;清……[詳細]
南龕摩崖造像
  南龕摩崖造像巴中南龕古窟造像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龕坡山,南龕古窟巖石壁立,高十余丈,長數(shù)百尺,方正如削,列層分龕,鑲佛累累,南龕造像精巧玲瓏,姿態(tài)各異,氣質(zhì)渾厚,端莊豐滿,神情瀟灑,典雅大方。巴中曾榮獲石窟之鄉(xiāng)美名,它有東龕、南龕、北龕、西龕,尤以南龕最勝,規(guī)模宏大,雕嵌玲瓏,櫛比相連,巴中南龕古窟是古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shù)精品,是古代石窟藝術(shù)的優(yōu)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歷史見證。南龕古窟造像,始創(chuàng)于南北朝,隨廟不斷增鐫,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石窟群。現(xiàn)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龕,二千余尊,有經(jīng)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則,新建碑四則,嚴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題記五十條,詩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瓏,姿態(tài)各異,氣質(zhì)渾厚,端莊豐滿,神情瀟灑,典雅大方。南龕造像以佛教為主的宗教藝術(shù),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詳細]
恩陽紅軍石刻標語
  1.胡爾包字庫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qū))保護范圍:字庫四周邊緣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2.玉井寺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qū))保護范圍:石刻標語四周外延8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3.石匣子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qū))保護范圍:標語崖壁頂端向北外延5米,向南外延8米至對面崖壁處,向東外延10米至浮圖關(guān)寨門處,向西外延30米至村民李國富住房。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4.黑坑子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qū))保護范圍:以標語為中心向東南外延15米,向西南、東北外延10米,向西北外延5米至黎家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5.大巖殼紅軍石刻標語(恩陽區(qū))保護范圍:以標語為中心向東、南外延15米,向西外延2米至大巖殼溪溝,向北外延3米至崖壁。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海鷹寺林場
  通江縣海鷹寺林場位于通江縣城東部,距縣城95公里。經(jīng)營面積分布于董溪鄉(xiāng)、龍鳳鄉(xiāng)境內(nèi)。東連萬源縣的三溪鄉(xiāng)、絲羅鄉(xiāng),南接萬源縣的新店,西與本縣董溪鄉(xiāng)相嵌,北與斯波鄉(xiāng)接壤。境內(nèi)群峰重疊,連綿起伏,溝谷深切,環(huán)抱于佛爺山、海鷹寺兩條主山脈之間,海拔一般為1000-1500米,最高海拔1906.6米,為亞熱帶秦巴區(qū)濕潤季風氣候。林場下設驢坪山、磨子坪、麻柳坪三個工區(qū),驢坪山、田嘴、麻柳坪、印子石、牛毛溪、核桃河壩、伍家河壩、灘灣、磨子坪、老廟堂十個護林點。總面積3976.5公頃,其中林業(yè)用地面積3976.2公頃,占總面積的99.99%;非林業(yè)用地0.3公頃,占0.01%。在林業(yè)用地中,有林地面積3862.5公頃,占林業(yè)用地面積97.14%;疏林地27.7公頃,占0.70%;未成林造林地65.1公頃,占……[詳細]
12、平梁城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梁城遺址
  平梁城位于巴中市巴州區(qū)城西郊10公里處的平梁寨上。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先任四川安撫制置使、時任兵部尚書的余玠令都統(tǒng)張實修筑平梁城,取掃平梁州之義,而山寨遂以此而得名。平梁城居山寨之上,而山寨四周如削,易守難攻,是四川抗御蒙軍的古城寨之一。宋時在山寨上修筑城墻達20里,5寨9門,內(nèi)外兩層,排列整齊,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抗蒙期間,州城官民及州衙曾遷入此城寨。清嘉慶二年(1797年),白蓮教農(nóng)民起義軍占領(lǐng)巴州城,州城吏民及州衙再次遷入平梁城,并在城內(nèi)建有鴻禧寺,又名真武廟(已毀)。清咸豐皇帝賜四川提督、抗英將領(lǐng)張必祿為“武壯”謚號,張必祿系古巴州人,死后葬于平梁寨上。山前刊有“武壯佳城”四字。1933年,紅四方面軍曾在乎梁城作戰(zhàn),總指揮徐向前在此指揮戰(zhàn)斗。城寨上有天生的平梁洞和古時……[詳細]
鳳儀蔣氏祠堂
  鳳儀蔣氏祠堂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8),為前殿、左右?guī)、正殿三級臺地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50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前殿所在一級臺地以三級踏道與二級臺地天井壩子相連。穿8米深的天井青石板壩子登7級踏道上三級臺地所在的正殿,F(xiàn)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鳳儀蔣氏宗修修建于光緒23年(公元一八九八年》距今118年,該祠堂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鳳儀鄉(xiāng)永合村二社(蔣家梁),詞堂背靠陽嶺山,前向三匯雪山,左依永合村劉家場,右偎七家長灘河,由入川始祖蔣一亮之玄孫蔣明忠率本房蔣明喜、蔣正剛,蔣正常、蔣正倫等依前低后高地勢修建,歷時兩年多建成,呈四合院布局,闊22米、深34米,由前殿(商3.5丈)左右?guī),為上下兩層,正?高3.6丈)組成,總面積660平方米,現(xiàn)四周被七彩林環(huán)繞。祠堂建筑宏偉,……[詳細]
14、西龕石窟
西龕石窟
  西龕石窟位于巴中市城西約2公里的鳳谷 山西龕村,現(xiàn)存造像90余龕,分布在龍日寺、流杯池、佛爺灣三處,為巴中現(xiàn)存石窟中內(nèi)容最豐富者。佛爺灣位于山腳下,又稱西龕寺,現(xiàn)存龕像集中分布于南北向的一崖面上,共50余龕。內(nèi)容有釋迦佛、彌勒佛、菩提瑞像、七佛、釋迦多寶并坐、釋迦彌勒并坐、阿彌陀佛與五十菩薩、觀音菩薩、釋迦老君并坐及墓塔和碑刻等。絕大部分像龕鑿于盛唐,其中1 0號龕側(cè)有開元三年(公元715年)的造像記。距離1 0號龕不遠的21號龕側(cè)有五代時題刻的“檢得大隋大業(yè)五年造前件古像”題記。21號龕內(nèi)雕釋迦說法像,釋迦兩側(cè)的天王和力士特別引人注目。力士項飾瓔珞,下著長裙,身軀修長,衣著和裝飾有別于以巴中他處唐代力士;天王身著鎧甲,腳穿長—靴,佩劍,足踏地鬼,舒相坐,與一般的天王姿勢不同。窟內(nèi)頂上的四身……[詳細]
15、擂鼓寨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擂鼓寨遺址
  擂鼓寨遺址位于通江縣東南約20公里的春載鄉(xiāng)擂鼓寨村,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07°17′,北緯31°51′,海拔高度740米。這里地處川東北米倉山的東段南麓,屬低中山區(qū)。通(江)——達(川市)公路從擂鼓寨北面自西向東經(jīng)過,附近有長江水系的通江河及其支流自東向西南流過。鼓寨孤峰獨出,呈三角形,三面都是懸崖。遺址地處擂鼓寨西北和南面懸崖下的緩坡地上,分為北區(qū)和南區(qū)。北區(qū)南北長約50米,東西寬約10米,面積約500平方米;南區(qū)東西長約60米,南北寬約10米,面積約600平方米。遺址地表為耕地。擂鼓寨遺址,1984年春載鄉(xiāng)小學教師趙明皓在編寫《春載鄉(xiāng)志》時發(fā)現(xiàn),1987年文物普查中得到確認。1990年進行了科學發(fā)掘,文化層深3米,共分9層,共出土石器、陶器等20685件(片),其中石器及石器半成品812件,……[詳細]
古白石縣遺址
  通江縣文勝鄉(xiāng)白石寺村,兩只鳳凰迎面而來,距今1460年的古白石縣遺址就坐落在雙鳳山間。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館員白云翔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等專家眼里,“古白石縣遺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研究古代南北方佛、道、儒文化在巴國大融合的重要載體”。日前,省文物局將古白石縣遺址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山林中掩藏秦道漢墓白石寺村地形像兩只鳳凰。走進雙鳳山,只見青石板山路兩旁雜草叢生、林木蔥郁!斑@些道路的歷史,或許比古白石縣還要早!卑资麓宕逯尉w堯從小就喜歡研究白石寺村的歷史,他告訴記者,按照《華陽國志•巴志》、《寰宇記》等記載和老人們的傳說,自秦巴聯(lián)合抗楚始,自漢中至達州的王道就經(jīng)過白石寺村,唐宋更為“川陜往來要隘”、“茶馬要道”,道旁有碑刻,后人……[詳細]
紅四方面軍北山寺軍以上干部會議舊址
  紅四方面軍北山寺軍以上干部會議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得勝鎮(zhèn)得勝社區(qū)居委會,清初兵燹被毀,康熙元年(1662)修復,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從渠縣云游到此掛塔為僧,賣產(chǎn)、化緣擴寺,歷時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發(fā)動宣達戰(zhàn)役之前,其總部在北山寺召開了各軍以上領(lǐng)導干部會議,研究部署作戰(zhàn)方針和計劃,亦為革命舊址。該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門、前殿、正殿、后殿、廂房、禪房組成復式三進四合院。整體建筑占地面寬50米、進深40米,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4平方米。青石天井,泥土屋地面,穿斗臺梁混合結(jié)構(gòu),板壁花窗,青色板瓦屋面,殿為歇山頂,廂房、禪房為懸山頂。山門前有11級踏道,山門面闊3間14米,進深1間2.4米,通高5.13米,檐高4.85米,廊寬0.96米。……[詳細]
18、水寧寺石窟
水寧寺石窟
  水寧寺石窟位于巴中市城東37公里的水寧寺鎮(zhèn),是古代巴蜀通往漢中的古道,即“米倉道”的必經(jīng)之處,F(xiàn)處于巴中至通江、達川公路的三岔口上,有巴中至達川、通江的公路橫穿鎮(zhèn)前。在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以前此地稱始寧縣,因位于南北交通的要道上,當時是這一區(qū)域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水寧寺舊稱“始寧寺”,古寺今已無存,而寺前沿水寧河兩岸約500米的石巖上至今仍有盛唐造像38龕316軀。其中最精彩的當數(shù)位于原寺后山崖上的1-9號龕,此九龕均鑿于盛唐,堪稱巴中現(xiàn)存窟龕中雕刻最精美、最具藝術(shù)價值者。1號龕為雙重龕,外方內(nèi)圓。龕內(nèi)東方三圣立于正壁,藥師佛居中,左手托藥缽,右手執(zhí)錫杖,額上有毫光,面相豐圓,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侍立左右,體態(tài)婀娜。內(nèi)龕外側(cè)二力士形象勇猛,作搏斗狀。龕楣兩角各雕一身飛天飄舞于朵朵祥……[詳細]
南江縣紅軍石刻標語
  1.紅四門紅軍石刻標語(南江縣)保護范圍:紅四門門洞口順門洞方向各外延10米,門洞口兩側(cè)順城墻各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2.長赤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及石刻標語(南江縣)保護范圍:禹王宮山門正壁墻基內(nèi)外、左右各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3.楊河林紅軍石刻標語(南江縣)保護范圍:分布標語石刻巖體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4.柏王碥紅軍石刻標語(南江縣)保護范圍:標語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5.熊氏祠堂紅軍石刻標語(南江縣)保護范圍:標語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靠河邊及靠公路的兩側(cè)不足20米的,以河的邊沿和公路外邊沿為界限。30.新房子紅軍石刻標語(南江縣)保護范圍:標語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川陜蘇區(qū)將帥碑林
  此碑林位于巴中市巴州區(qū)南完山頂,占地7萬多平方米,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龕摩崖造像、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相毗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青少年教育基地。整個碑林有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lǐng)徐向前、陳昌浩、李先念和張國燾紀念像園;劉伯堅烈士紀念像園;碑林長廊;楹聯(lián)長廊;川陜蘇區(qū)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吳瑞林將軍紀念碑;紅軍陵園;奉獻碑;標牌碑;觀景臺共十大碑區(qū)。安放有“殲六”戰(zhàn)斗機一架及“二七”高炮兩門。共嵌立石碑3388塊,刻紅軍英名10萬。其中紅軍將士個人紀念單碑2666塊;楹聯(lián)碑500塊、1000幅。立個人紀念單碑的紅軍將士分布在29個省、市、區(qū),中有元帥1人,國家領(lǐng)導人18人,大將3人,上將28人,中將86人,少將360人,夫妻紅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