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 赤峰市 > 敖漢旗旅游

敖漢旗文物古跡介紹

趙寶溝遺址
  趙寶溝文化遺址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敖漢旗。保存較好的趙寶溝文化類型的遺址有:敖漢旗新惠鎮(zhèn)東北25公里高家窩鋪鄉(xiāng)趙寶溝村北、興隆洼文化遺址西南500米的小山遺址、敖漢旗燒鍋地、南臺地等。趙寶溝文化與興隆洼文化前后銜接,其原型形成于興隆洼文化中晚期。趙寶溝遺址面積約9萬平方米。房址平面呈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呈梯形,皆為半地穴式建筑,成排分布。與興隆洼文化相比,趙寶溝文化的聚落規(guī)模明顯增大,但二者在社區(qū)布局方面有很強的共性,如房址均成排分布,面積有大小之分等。這些共性與地域相同、技術水平相近、文化之間具有直接性傳承關系等多種因素有關,但更主要的應歸結為相近的經(jīng)濟模式。趙寶溝文化石器的主要特點是磨制器與豐富的細石器共存。石質的生產(chǎn)工具主要有尖弧刃石耜、扁平體石斧、弧刃石刀、磨盤和磨棒等。可以看出趙寶……[詳細]
興隆溝遺址
  時代:新石器興隆溝遺址位于內(nèi)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東部,地處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興隆溝遺址分為三個地點,分別屬于興隆洼文化、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2001年至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nèi)蒙古第一工作隊對興隆溝遺址進行了三次發(fā)掘,在房屋形制、聚落布局、居室葬俗、經(jīng)濟形態(tài)、原始宗教信仰、環(huán)境考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對西遼河流域文明起源及早期社會發(fā)展進程研究、東北亞地區(qū)史前文化交流等均具有推動作用。興隆洼文化中期聚落,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是目前所知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距今約8000—7500年。地表分布有房址灰圈150余座,自東向西分成三區(qū)。三年共發(fā)掘房址37座、居室墓葬26座、灰坑50余座,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動物骨骼、自然石塊等。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詳細]
草帽山遺址
  時代:新石器草帽山遺址,位于內(nèi)蒙自治區(qū)赤峰市敖漢旗四家子鎮(zhèn)北1公里的草帽山后梁上,是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南北走向約2.5公里的山梁上分布著紅山文化積石冢3處,2001年文物部門對其進行了清理挖掘,墓地面積達600平方米,石砌建筑十分規(guī)整,建筑形式前壇后冢,用琢成方形巨石砌筑的祭壇,層層疊起,有方有圓,勻稱有序地筑成三層臺階,距今約5500年左右。被學術界認為是中國現(xiàn)存時代最早的地上建筑之一,是中國最早的“金字塔”,所出土的玉璧是紅山文化玉器中迄今所知最明確的方形玉璧,陶器上的米字、十字等刻劃符號在紅山文化中也屬首例。草帽山遺址對研究紅山文化葬制、宗教祭祀、社會結構及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化保護單位![詳細]
興隆洼原始聚落遺址
  興隆洼原始聚落位于敖漢旗寶國吐鄉(xiāng)興隆洼村東南約1.3公里的丘陵西緣,南為連亙?nèi)荷、北向視野開闊、東有牤牛河上游的一條主流,遺址坐落在東西走向的山梁向北伸出的兩道漫崗的坡地上,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這里在2平方公里的范圍之內(nèi)分布有興隆洼遺址2處、紅山文化遺址4處、趙寶溝遺址3處、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3處,即這里在8200年至3600年間,均有先民居住。是敖漢旗乃至中國北方地區(qū)古文化的一個縱斷面。1983年至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興隆洼遺址進行7次大規(guī)模的考古發(fā)掘,總發(fā)掘面積4萬平方米,共清理古代房址153座。房址均為圓角方形,有的略作長方形,均為半地穴式建筑,其中最大的房址140平方米,尚未發(fā)現(xiàn)門道,可能以梯出入,中間為灶址,環(huán)灶有四個或六個較大的柱洞,沿穴壁邊的四邊各有5~6個……[詳細]
武安州遺址
  時代:遼、金、元武安州遺址,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敖漢旗豐收鄉(xiāng)白塔子村,南鄰駿馬河,是遼代至元代時期的古城遺址。由于河水沖刷和耕種所致,城垣保存較差,多已不存,只有北城墻尚依稀可辨,其余為斷斷續(xù)續(xù)的灰土帶?梢娪腥爻窃,最外一重保存最差,略呈方形,邊長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邊長約650米;第三重城垣保存稍好,向北回收,略呈方形,邊長約270米。城門遺跡已辨別不清。城之周圍有三處寺院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寧昌路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昌路遺址
  時代:遼、金、元寧昌路遺址,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敖漢旗瑪尼罕鄉(xiāng)五十家子孟克河西岸平地上,東距河床500米,西側靠山梁,F(xiàn)在城垣為長方形,南北約250米,東西寬225米,殘高2米左右,其外又有圍城墻,邊長約600米,但因耕作平整只見灰土帶。城內(nèi)外有多處建筑基址,1974年農(nóng)田大會戰(zhàn)時均被夷為平地。是遼代至元代時期的城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城子山遺址
  城子山山城位于敖漢旗薩力巴鄉(xiāng)哈拉溝村東南4公里的東山上,與瑪尼罕鄉(xiāng)交界處。因山之頂部有石砌圍墻如城,故名“城子山”,山城之西北3公里處是薩仁諾爾月芽湖旅游區(qū),東北10公里是遼代降圣州佛塔,南與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zhèn)僅30公里。山城所在的主峰是松遼平原南緣海拔最高的山峰,其鄰近山頭環(huán)繞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般的遺址,以城子山為中心,形成了一個15平方公里的人文和山水風光旅游區(qū)。城子山山城為橢圓長方形,平面呈不規(guī)則的“亞”字形。城北、東、西三面略呈圓形,南側略呈長方形,城頂?shù)貏葺^平,西北略高,東南略低,主梁總長2.2公里,呈西北至東南走向,西側有7道山梁,東側有3道山梁均與主梁相接,最寬約3公里,山頂主峰的中心城址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山城的四周砌筑著石圍墻,并有石砌護坡,全城設有9門,石墻周長1……[詳細]
大甸子遺址
  大甸子遺址位于敖漢旗寶國吐鄉(xiāng)大甸子村東1公里的二級臺地上。面積為7萬平方米,屬于4000年夏家店下層文化城址,城內(nèi)有居住房址和宮殿遺址,墻外有圍壕,圍壕北側外為墓葬區(qū)。1974年至1983年社科院、考古所進行4次考古發(fā)掘,清理墓葬804座,出土1200余件精彩無比的陶器、玉器、漆器、骨器、銅器、金器等,倒影出這座城址昔日的繁榮。專家們說大甸子城址是夏家店下層文化的樞紐和中心地區(qū)之一,就赤峰乃至東北地區(qū)的范圍內(nèi)的同類文化遺存,尚未有超過大甸子者,這里既有生居的城址,又有死葬的營區(qū),被稱為“海內(nèi)外孤篇”。死人的墓地反映了活人的社會,大甸子所發(fā)掘的各類人物墓葬,給我們復原了三、四千年間的這座城內(nèi)所住居民的生活情景和他們的社會地位。13座隨葬有爵墓的主人便是不同階段的首領,他們的墓規(guī)模大,隨葬的器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