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 > 白城市 > 洮南市旅游

洮南市文物古跡介紹

吳俊升大帥府
  在古城洮南府最繁華的興隆街中段北側(cè),有一座近似歐洲“哥特式”青灰色三層大樓,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吳俊升大帥府。它雖然沒有沈陽故宮、長春偽皇宮那樣名重四海,但它卻是軍閥爭雄、日本帝國主義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見證。1925年12月,“東北王”奉系軍閥張作霖嘉獎吳俊升“平叛郭松齡”有功,在奉天的慶功會上親授吳俊升上將軍銜,并賞奉洋50萬以犒三軍。吳俊升用這筆賞洋在洮南為他的三姨太靳大鵬和女兒-子修建了這座商業(yè)大樓。1926年春動工興建,1927年完工,總建筑面積為2925平方米,主樓東西長64米,南北寬12米,高22米,是洮南有史以來的第一座高層大樓。這座中西建筑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商業(yè)大樓,樣式新穎、風(fēng)格獨特。從外表看,由一樓和二樓之間的一圈圍沿,把整座大樓分為上下兩部分。樓自成一體,猶如一塊巨大的基石,托起……[詳細]
洮南雙塔與蓮花圖廟
  在我們古城洮南東北,洮兒河北岸,德順鄉(xiāng)境內(nèi)的雙塔村內(nèi)有兩座建筑精美,年代久遠的古塔。它就是赫赫有名的“洮南雙塔”。洮南雙塔,俗稱“雙塔子”,又名保安塔,屬于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它高12米,兩塔距離約20米,皆為清磚構(gòu)建,塔基方型底座,有4層塔階,下部四周有大型浮雕磚獅16塊,表情活潑雄健。雙塔頂部,原有數(shù)十斤重的銅制華蓋與寶珠相組成,別具一格,精致襯托,華蓋底部,掛有銅鈴4個,迎風(fēng)搖曳,清音悅耳,可惜如今一個也不在了,據(jù)當?shù)剞r(nóng)民講,其中一個在1979年春被盜,另一個在1937年遭風(fēng)雹掛落。被日本侵略軍弄走了。雙塔,是一座典型的-教(黃教)寺塔,此種建筑風(fēng)格與沈陽東,西,南,北四塔,北京北海的白塔,承德離宮的-塔極其相似,幾乎同出一轍。要知道洮南雙塔的來歷,這還要從塔后一座被毀的-廟說起,在以……[詳細]
德安禪寺
  德安禪寺俗稱老爺廟,始建于1927年,位于洮南市西郊。由山門、正殿、后殿、配堂、鐘鼓樓等建筑組成,整個寺院布局嚴謹、錯落有序。在歷史中幾遭破壞,1996年經(jīng)白城市政府批準復(fù)修,并改現(xiàn)名。現(xiàn)在的寺院占地面積6592平方米,建筑面積865平方米,有正殿1處,還有地藏殿、觀音殿、伽蘭殿等3處殿堂,有東西寮房各1處,寺內(nèi)有2米高1噸重的銅制佛像1尊,1米高銅制佛像10余尊。相傳1927年,鎮(zhèn)守洮南的張海鵬(張-子)突然日做一夢,見關(guān)公橫刀立馬大呼他為“三弟!”,于是他立即提槍上馬隨關(guān)公向西狂奔,直追到現(xiàn)在的德安禪寺附近——那時還是一片荒茅之地,那馬卻死活不再前進一步。醒后頗覺神奇。至此,“張-子”乃張飛轉(zhuǎn)世之說便不脛而走。張海鵬為感謝關(guān)老爺點明其身世的大恩大德,決意按照夢境所指之處建一座關(guān)帝廟終生供……[詳細]
天恩地局
  天恩地局位于吉林省洮南市興隆街中段北側(cè),天恩地局始建于1903年,它的名字是從清末光緒皇帝賜封札薩克圖郡王旗“蒙荒行局”而來的。“天恩地局”占地面積6670平方米,是洮南古建筑一條街上的亮點。那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的建筑,依然展示著古城洮南曾經(jīng)擁有過的輝煌。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東徙外蒙“喀爾喀三汗”之一札薩克圖汗子孫建部落于內(nèi)蒙科爾沁草原、洮兒河畔。清廷為籠絡(luò)其上層人士,采取“羈縻懷柔”的手段,賜以“親王旗、郡王旗和公爺旗”。1891年后,札薩克圖郡王旗傳至十二代郡王烏泰時,因襲爵興訟,迭遭參控;屢借外債,無力償還。故私自開放荒原土地、招墾漢民;私吞荒餉,有待異舉。后烏泰抗旨拒“官放”。是年六月六日,清廷下諭烏泰革職留任,以觀后效,并諭旨首立“札薩克圖蒙荒行局”,開放洮、蛟兩河沿岸的……[詳細]
海城子古城遺址
  海城子古城遺址位于洮南市福順鎮(zhèn)翟家村海城子屯西北1000米處,蛟流河?xùn)|岸,又名土城子。地理坐標:北緯45°38′51.0″,東經(jīng)122°23′06.5″,高程191.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180米,南北寬97米,面積約17485平方米。蛟流河流經(jīng)城北向東蜿蜒流過,近年因河水改道,城址的北墻大部,東西墻的北段均已被蛟流河吞沒,淪為河道。城址平面近長方形,周長約900米,城外有一條寬約11米的護城河。城址四角筑有角樓,東、西兩面偏南部各有一座“馬面”,南墻正中有一門,寬約6米,外有甕城,甕城直徑約17米。夯筑城垣,夯層清晰可見,每層厚約約0.12米,城墻寬約5.5米,頂寬約3米,殘高約2米,整個城內(nèi)地面文物較多,大部為灰陶片和布紋瓦殘片、青磚殘……[詳細]
阿斯冷昭遺址
  阿斯冷昭遺址地處洮兒河南岸2500米處,大體呈長方形,遺址座落在一條東西走向的漫崗上,地勢高而平坦。地理坐標:北緯45°23′27.5″,東經(jīng)123°06′12.0″,高程156.4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480米,東西寬195米,面積約93956平方米,大體呈長方形。遺址西臨一條南北走向的鄉(xiāng)村土路。地表磚瓦,勾滴,礎(chǔ)石等物都有暴露,應(yīng)是一組建筑,東端是骨灰罐群葬區(qū),過去這一帶多次發(fā)現(xiàn)骨灰罐和散亂人骨,至今地表仍可見到許多排列有序,直徑為1米許的園形凹坑。整個遺址地下遺物十分豐富,在此遺址出土過多件雞腿壇子,有一石獅,無首,石獅為紅色粗砂巖雕刻,前腿支撐,后腿蹲坐,殘高0.85米,現(xiàn)保存于白城市博物館。該遺址為遼金遺址面積東西長600米,南北寬40……[詳細]
于家大院遺址
  于家大院遺址屬于遼金時代遺址,該遺址處在洮南市安定鎮(zhèn)遠望村于家大院屯西南500米處,一條東西走向的沙崗耕地中。地理坐標:北緯45°07′44.6″,東經(jīng)122°35′02.1″,高程162.1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30.35米,面積為6070平方米,呈長方形。東為林地,西為耕地,地表文物豐富,出土文物有大型灰陶器物殘片,有口沿,有足有布紋瓦片,有青磚,為一處建筑址,該遺址較小,但出土文物較為豐富,根據(jù)出土文物分析為遼金時代遺址。于家大院遺址為二級臺地,在一個東西走向的沙崗上,大體呈長方形。遺址周圍均種有楊樹,西側(cè)為護林溝,南側(cè)15米有兩座沙崗,沙崗上有一片自然林。該遺址地處洮南市安定鎮(zhèn)于家大院屯西南500米處,西距于家至四海村路……[詳細]
七官營子遺址
  七官營子遺址位于洮南市向陽鄉(xiāng)玉成村七官營子屯西南400米漫崗上。地理坐標:北緯45°21′05.9″,東經(jīng)122°52′49.2″,高程149.498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寬600米,南北長約700米,面積為42000平方米,呈長方形。在遺址的北、東、西三處各有一隆起的土包,調(diào)查時采集到遼金至明代的文物標本,有白瓷碗、盤、罐和四系罐殘片,泥質(zhì)灰陶盆、罐、甕殘片,以及青磚,布紋瓦,勾滴等建筑材料殘塊,陶器紋飾多見壓印或波浪和附加堆紋,一九七四年四月曾在此遺址出土明代“禾屯吉衛(wèi)指揮使司”銅印一方,現(xiàn)收藏在吉林省博物館。從地表散布的文物標本和出土的“禾屯吉衛(wèi)指揮使司”銅印分析,該遺址的年代上限應(yīng)為遼金,下限延續(xù)到明代。該遺址西臨一條南北走向的村村通水泥路……[詳細]
西大坡遺址
  該遺址所處于洮南市大通鄉(xiāng),大通鄉(xiāng)位于洮南市西部,東與福順鎮(zhèn)蛟流河為界,西與沈陽軍區(qū)洮南軍馬場為鄰,南與安定鎮(zhèn)、呼和車力蒙古鄉(xiāng)接壤,北與蛟流河鄉(xiāng)毗連。鄉(xiāng)駐地三家子屯,距市人民政府西北18500米。地理坐標:北緯45°20′45.5″,東經(jīng)122°30′21.9″,高程160.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80米,東西寬78米,面積為6240平方米,大體呈圓形。遺址北臨三家泡子,西臨創(chuàng)業(yè)水庫四干渠,東300米為林地。該遺址處在耕地之中,西側(cè)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鄉(xiāng)村土路直抵三家泡子。遺址位于大通鄉(xiāng)惠清村敖包營子屯西北約1500米處,東南,西北走向的漫崗上為二級臺地,西距大通鄉(xiāng)霍家段屯2500米,北距大通鄉(xiāng)趙民村2000米處,西北距趙民村小學(xué)校500米,東北與……[詳細]
河夾信子遺址
  河夾信子遺址處于洮南市二龍鄉(xiāng)仁義村四社洮兒河南岸,北以洮兒河鄉(xiāng)洮兒河為界。地理坐標:北緯45°24′26.4″,東經(jīng)123°05′15.6″,高程191.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夾信子遺址南北長5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為75000平方米,呈長方形。該遺址上面有雜亂無序的民房與遺址中建筑遺跡相互交錯,難窺全貌,在民居西部,居民建民房取土?xí)r,出土過大量完整簡瓦,板瓦,勾滴等建筑材料,同時還出土兩塊柱礎(chǔ)。但地表文物較少,均為遼金時代文物,有少量的陶片和雞腿壇子殘片,和遼白瓷片。遺址的發(fā)現(xiàn)為我們研究了解遼金時期的生產(chǎn)生活及民俗提供了實物資料。夾信子遺址南端有一東西走向的村間小路,該遺址與二龍鄉(xiāng)仁義村四社屯相連,屯內(nèi)有百余戶人家,以打漁種地為生。南距二龍……[詳細]
閻群昌烈士紀念碑
  閻群昌烈士紀念碑座落在洮南市那金鎮(zhèn)群昌村小群昌屯北200米處的高地上,總占地面積2500米。地理坐標:北緯45°48′53.1″,東經(jīng)122°04′59.8″,高程272.4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通高15.4米。由碑身、碑座、護基三部分組成。碑身呈上窄下寬的長方體,正面書有“閻群昌烈士紀念碑”銘文,背面書有“閻群昌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碑座呈長方體。正面刻有楷書閻群昌烈士的簡介、背面是隸書“萬古千秋”四個大字護基呈長方體每面長均為15米,每面有水泥圍欄四個,在正面留有水泥臺階4階。該紀念碑立于1997年10月,墓葬建在洮南市烈士墓地。閻群昌曾擔(dān)任洮北縣十四區(qū)人民政府區(qū)長,1946年,為了建立紅色東北革命根據(jù)地,進行土改斗爭英勇犧牲。為我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東好南坡遺址
  東好南坡遺址位于黑水鎮(zhèn)東好村東南1500米,一個漫崗南坡上。地理坐標:北緯45°14′29.4″,東經(jīng)122°47′37.7″,高程154.0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西長400米,南北寬184米,面積為73805平方米,呈長方形。遺址在漫崗南側(cè),周圍為耕地,東側(cè)和北側(cè)為林帶,在黑水鎮(zhèn)北2000米,平齊線鐵路西300米處。遺址地表文物較豐富,有各種陶片,灰陶較多,從文物標本看大型器物較多,同時也有布紋瓦殘片,遼白瓷片和雞腿壇子殘片,此遺址為遼金時代遺存,為研究遼金時期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東好南坡遺址東鄰一條南北走向的村間土路,東南500米為黑水火車站,鐵路班道房,西側(cè)和北側(cè)為林帶,在黑水鎮(zhèn)北2000米,東300米處為平……[詳細]
哈森查干屯良種場東山遺址
  良種場東山遺址位于洮南市二龍鄉(xiāng)興義村哈森查干屯西南500米處。地理坐標:北緯45°22′56.1″,東經(jīng)123°05′00.9″,高程149.954米。2013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高于地表,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15米,面積為23000平方米,大體呈方形臺地,在遺址上散布著大量的青磚,素面陶片、青花瓷片和鐵鏃等遺物,青花瓷的紋飾多用蘇尼勃青顏料,釉下彩,具有典型的明代風(fēng)格。該遺址南距二龍林場1000米,西北距興義村哈森查干屯500米,屯內(nèi)有百余戶人家,以種植為主,打漁為輔,屯中多為泥草房。東北距西河信子3000米,四周為林帶圍繞,東距仁義村1500米,遺址北臨一條南北走向的林間小路。該遺址位于洮南至大安公路北側(cè)1000米處。據(jù)當?shù)厝罕娊榻B,六十年前曾在遺址邊……[詳細]
五烈士紀念碑
  五烈士紀念碑建于1995年,處于洮南市蛟流河鄉(xiāng)志強村西南,西臨洮南至瓦房鎮(zhèn)公路,南500米為盛家屯,北200米為開荒戶。地理坐標:北緯45°27′00.0″,東經(jīng)122°26′06.4″,高程16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五烈士紀念碑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碑由基座和碑身兩部分組成,基座為3米乘3米的正方形,碑高為9米,碑的主體為梯形上升,正面書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金色楷體大字,下方刻有烈士的名字和年代,整碑為磚砌成,外用水泥罩面,造型簡約古樸,給人以肅然起敬之感,該碑南面有護路溝,碑的四周均為松樹。是我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五烈士紀念碑位于洮南至瓦房鎮(zhèn)公路東側(cè),周圍為青松賠襯,碑前立有愛國主義教育墓地標牌。該碑位于蛟流河?xùn)|……[詳細]
四海村四海泡南壩遺址
  四海村四海泡南壩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位于洮南市安定鎮(zhèn)四海泡子南岸,東西走向的沙丘漫崗,為二級臺地上。地理坐標:北緯45°04′16.0″,東經(jīng)122°30′53.9″,高程168.200米。2013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寬90米,東西長327米,面積為29496平方米,大體呈南北短東西稍長的長方形,洮南至向海的公路從遺址中間穿過,遺址上長有蒙古黃榆,東側(cè)2000米為洮南四海林場場部,西南1200為洮南四海漁場,南200為泡沼,西1500米為草原圍欄。地表被風(fēng)沙覆蓋,地表文物較少,只看見少量的陶片和石片,大部份遺址被沙子覆蓋,南側(cè)為公路,公路兩側(cè)有護路林帶。根據(jù)二普時的調(diào)查,該遺址為新石器遺址。該遺址地處于四海林場場部西2000米,東南距四海泡漁場家……[詳細]
大黑坨子遺址
  大黑坨子遺址地處洮兒河南岸,地勢較復(fù)雜,東南部多沙丘、泡沼,風(fēng)沙土質(zhì),中、西部為崗地,該遺址位于二龍鄉(xiāng)保民村高產(chǎn)屯南75000米處一個東西走向的漫崗上。地理坐標:北緯45°15′10.0″,東經(jīng)123°03′39.9″,高程165.5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80米,面積為24000平方米,大體呈長方形。遺址中部隆起,為不規(guī)則橢圓形,形成龜蓋形淺丘漫崗,北與小黑坨子墓地相望,四周均為草原,遺址上種有密集的楊樹。地表文物較少,灰陶片較多,大部分為灰陶,有少量的遼白瓷和雞腿壇殘片,遺址地面為林地,根據(jù)出土文物分析,該遺址為遼金時代遺址。大黑坨子遺址中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鄉(xiāng)村土路穿過,該遺址地處于保民村高產(chǎn)屯南7500米處,南連接一片草原……[詳細]
東高家屯東北遺址
  東高家屯東北遺址位于洮南市蛟流河鄉(xiāng)龍山村東高家屯東北200米,東與福順鎮(zhèn)隔河相望,西與沈陽軍區(qū)洮南軍馬場毗連,南與大通鄉(xiāng)接壤,北與永茂鄉(xiāng)為鄰。地理坐標:北緯45°35′05.6″,東經(jīng)122°26′30.9″,高程181.3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208米,東西寬89米,面積為18570平方米,呈長方形。該遺址處于洮南市蛟流河鄉(xiāng),蛟流河鄉(xiāng)位于洮南市中部。東與福順鎮(zhèn)隔河相望,西與沈陽軍區(qū)洮南軍馬場毗連,南與大通鄉(xiāng)接壤,北與永茂鄉(xiāng)為鄰。遺址西南200米為龍山村一社屯,西1400米為永茂鄉(xiāng)茂好村滿倉屯,西面和北面有人工林,西北200米有一顆老榆樹,東220米為蛟流河主河道。該遺址地處沙崗南坡,地表出土有遼白瓷、陶口沿、陶器底、布紋瓦、青磚殘塊和建筑構(gòu)……[詳細]
立業(yè)屯西北崗遺址
  立業(yè)屯西北崗遺址屬于新石器遺址,遺址位于洮南市車力鄉(xiāng)立業(yè)村立業(yè)屯西北4000米處,遺址座落在起伏不平的沙丘中。地理坐標:北緯45°14′01.2″,東經(jīng)122°22′50.2″,高程172.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170米,南北寬92米,面積為15686平方米,大體呈長方形。由于季風(fēng)的侵蝕,四周的植被多以被破壞,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沙坑遺址。地面為耕地,地表文物較少,有少量石片、石核、石鏃(殘),有紅陶和灰陶片,但較少,火候較低。立業(yè)屯西北崗遺址位于洮南市車力鄉(xiāng)立業(yè)村立業(yè)屯西北崗4000米處,立業(yè)屯中有百十余戶人家,多數(shù)為磚瓦房和泥草房,居民多以種田放牧為生,屯中多為蒙古族。南距建業(yè)屯1300米,西距立業(yè)村水泥路240米,東60米為防護林帶立業(yè)……[詳細]
下三合堂屯南遺址
  下三合堂屯南遺址為遼金時期遺址,遺址北側(cè)建有民房,北靠一座山崗,西略高于東端,東距沖刷河約500米,南距鍋地山約1000米。地理坐標:北緯45°50′15.1″,東經(jīng)121°51′29.6″,高程295.109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西南距尖山子約1500米。東西長約108米,南北寬約62米,面積6696平方米,呈長方形。該遺址較大,地表文物豐富,地表散露有大量的布紋瓦殘片、青磚和,灰陶片同時也發(fā)現(xiàn)有雞腿壇子殘片和遼白瓷殘片該遺址為研究遼金時期聚落布局及生產(chǎn)生活提供了實物資料。該遺址處于洮南市萬寶鄉(xiāng),萬寶鄉(xiāng)位于洮南市西北部。東與東升鄉(xiāng)為鄰,西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科右前旗俄體鄉(xiāng)交界,南與煤窯鄉(xiāng)毗連,北與胡力吐鄉(xiāng)接壤。鄉(xiāng)駐地新民屯,因境內(nèi)多礦藏,又是重點產(chǎn)糧區(qū),俗稱“……[詳細]
林海村西崗遺址
  林海村西崗遺址為遼金時代的聚落址,位于洮南市瓦房鎮(zhèn)林海村西側(cè)450米處。地理坐標:北緯45°50′44.1″,東經(jīng)122°21′04.2″,高程223.1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180米,南北寬109米,面積為19620平方米,呈長方形。遺址西側(cè)、北側(cè)為防風(fēng)林帶和護路溝,南1000為楊樹林地,四周均為耕地,西臨洮南至洮北區(qū)嶺下鎮(zhèn)公路。遺址位于小漫崗上,地表文物豐富,有大量的青磚,布紋瓦殘片,和大量的灰陶片,陶器為大型器物,從采集的文物標本上看,此處遺址為研究遼金時代的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林海村西崗遺址北臨一條東西走向的村級土路,北900米為半拉山,東400米為一條南北走向的土路,西臨洮南至洮北區(qū)嶺下鎮(zhèn)公路,遺址東400米為林海村村內(nèi)有百余戶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