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曲靖市旅游

曲靖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遺址分新局和舊局2處。清雍正時期東川府鑄錢局稱寶云舊局和寶云新局,清嘉慶時期稱府局,又稱寶東錢局。舊局遺址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翠屏社區(qū)第六組東直街上段東側芳華建材公司內。新局遺址位于會澤縣古城街道堂瑯社區(qū)十六組(靈璧路42號)院內。舊局遺址分布面積為11000平方米。歷史上,舊局建筑坐南向北,設有辦公署,沿中軸線建有大門、儀門、大堂、總門、戲樓、爐神廟等。錢局東西兩側分別設有東更道、西更道。東更道分別建有書房、巡欄房、巡察衙署、廚房、炭房、銅庫、鉛庫、錫庫、罐庫、錢庫、倉房、秤房、號房、澡堂,西更道分別建有土地廟、錢庫、爐房、鐵匠房、木匠房、白泥房、堆卡、瞭望樓等200余間房屋建筑,F僅存大門、……[詳細]
  者海鉛廠古礦冶煉遺址位于會澤縣者海鎮(zhèn)三多多村委會鉛廠村民小組內。遺址北接徐家大垴包,南接大井垴包,西接舒家彎,東接老炭山,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200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礦渣堆積層達10余米。312國道從遺址正中的爐渣上面區(qū)域內穿過。據《云南通志》記載:早在宋五代時期,朝廷就派太監(jiān)到礦山廠督辦。者海鉛廠由于遺址所處地理位置適宜,加之盛產無煙煤,為礦業(yè)的冶煉所需燃料提供了方便。因而原礦石從相距19千米的礦山用牛車運到者海鉛廠就地建爐冶煉。冶煉爐子均為小型馬槽爐(鉛)。由所堆積的爐渣可以看出,遺址冶煉使用時間久遠,早在元代就已開始。據相關文獻記載:明代永樂及成化年間(1403~1487……[詳細]
  云峰古驛道位于會澤縣娜姑鎮(zhèn)云峰村委會汛上村至大閘村之間的緩坡上。古道全長6700米。驛道現保存基本完好的一段為云峰村委會汛上村至大閘村之間的2800米。此段驛道呈東西走向,經過汛上村、獅子溝、二道溝、三道溝、大閘村。驛道路面大多用不規(guī)則的紅砂石鋪成,少部分由不規(guī)則的青石鋪砌,道面寬約2米,坡道及轉彎處,均鋪砌成石臺階,彎道處最寬約3米,F保存最為完整的為二道溝和三道溝2處約200米。道路由于使用時間長,人畜往來頻繁,路面石塊上踏痕累累,蹄跡斑駁。此段道路現仍被使用,是云峰及遠近村寨到甘溝的必經之路。 據文獻記載和田野考古調查資料證實,歷史上川滇古道專指云南經由曲靖進入四川的古道。曲靖市境內的川……[詳細]
  龍海山古驛道由峰合村古道、泉豐古道、龍鳳寺古道 3段組成。 峰合村古道,位于陸良縣板橋鎮(zhèn)白塔村東側 800米陡石坎山上。古道依山勢而筑,呈東西走向,東起陡石坎山腳,西抵陡石坎山頂。全長 1400米、道寬1.45~2.4米不等,石灰石塊鋪筑。由于長期商旅、馬幫往返行走,古道石鋪路面踩踏較為光滑,并遺留1~4厘米深淺不一的馬蹄印跡。泉豐古道,位于陸良縣馬街鎮(zhèn)泉豐村截坡山和老尖山之間,距泉豐村10千米。古道呈東西走向,東起老尖山水庫,西抵山頂。全長2500米、道寬1.1~2.1米,石灰石塊鋪就。現存路面馬蹄印隨處可見,最深達4厘米。龍鳳寺古道位于陸良縣三岔河鎮(zhèn)寺腳村龍海山與鸚鴿山之間。古道呈東北—西……[詳細]
  位于師宗縣竹基鎮(zhèn)抵魯村委會小龍甸村東南1000米的月濤山腰。建筑于陡峭的石灰?guī)r懸崖之下,依山勢而建,坐東南向西北,原建筑分別由山門、前殿(子孫殿)、中殿(關圣宮)、后殿組成,中殿、后殿兩側均建有配殿及廂房數間。三大殿依次升級,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大殿,建于高約1.6米的13級石砌臺階的臺基上,單檐懸山頂穿斗式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4.3米、進深11.2米、高7.5米。屋頂覆蓋青灰筒板瓦。前檐接抱廈,寬3.2米,卷棚頂;架梁制作規(guī)整、精巧,用材大方;檐頭樸實疏朗,檐下木雕柔麗,整個前檐格扇齊備,欞花紋樣千姿百態(tài),雕工純熟洗練;檐柱、檐檁、檐板皆彩繪,紋樣多為“如意”花草或幾何圖案;雀替鏤刻……[詳細]
  又稱上水洞。位于會澤縣娜姑鎮(zhèn)樂里村后小尖山山腰。水洞呈南北走向,全長1023.5米。水洞洞口向南,為打鑿光滑的五面石砌筑,頂部呈拱形。高1.62米、寬1.1米。洞口前建有分水閘。閘寬3.1米、高1.42米、厚0.99米。洞內最高處可容成年人直立行走。水洞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由陳啟義、郭開甲、陳仕通(巧家米糧壩人)3人倡議、民眾共同集資而建。初建時,水洞從樂里村直通小尖山后水槽子,工程為引水隧道,主要引以禮河水灌溉娜姑壩子。由于工程艱巨,缺乏科學技術指導,3人耗盡家資,開鑿未果。清乾隆二年(1737),云南巡撫張允隨在《請定官民疏浚之例》奏折中寫道“東川府之娜姑水洞……皆現在興修,未……[詳細]
  位于羅平縣富樂鎮(zhèn)第一中學東南側龍脈山麓。建筑坐西南向東北,依山勢沿中軸線排列,為三進院布局,由涼亭、山門、前院西岳廟、中院真武殿、后院斗閣等組成建筑群,占地面積3697.36平方米。山門,高4.4米、寬2.8米,后設13級臺階通往前院西岳廟。每級臺階長3.15米、寬0.32米、高0.2米。前院西岳廟,單檐歇山頂磚木結構。5開間,通面闊19.3米、進深8.45米。明間為8扇幾何形紋飾格子門,門楣上方匾額題“西岳廟”3字;前設8級臺階。殿內正方塑靈光、呂主、韋陀神像,左側塑牛王等神像,右側塑馬祖神像。中院真武殿,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磚木結構。5開間,通面闊22.2米、進深8.1米。明間為6扇雕花格子門……[詳細]
  分布于宣威市海岱鎮(zhèn)澤嘎村北約1000米的坡地上。海岱恐龍化石最早在20世紀60年代修筑鄉(xiāng)村簡易公路時發(fā)現,后至70年代修建羊場至田壩鐵路支線時再次發(fā)現。20世紀80年代,在澤嘎村一帶又多次發(fā)現恐龍化石露出,因而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1986年3月,羊場煤礦汽車駕駛員在石口子村拉沙,于村東約50米的路邊發(fā)現股骨化石1節(jié),被取走送有關單位。同年12月,曲靖地區(qū)科協和地理學會等單位組織人員到現場考察,在石口子村東約150米處公路邊的臺地上采集到一批骨骼化石。1987年6月,澤嘎村的中學生孔焱在一次大雨后于石口子村東約300米的小河岸邊發(fā)現被雨水沖刷出的脊椎動物化石1段;^為完整,共有9節(jié),每節(jié)長1……[詳細]
  馬過河米軌鐵路橋位于曲靖市馬龍區(qū)馬過河鎮(zhèn)馬過河村民委員會河邊村北50米處。橋東西橫跨馬過河,占地面積220平方米。圖片米軌鐵路橋,青石質石拱橋,共3孔。橋面全長66.4米、寬3.3米。兩側護欄高0.4米、寬0.5米。孔高11.2米,中孔跨徑22.8米,兩側孔跨徑均為11.6米,中間橋墩呈圓柱形,下大上小。橋面中央直行鋪設軌距1000毫米的雙線鐵軌,橋梁載重為中華16級。米軌鐵路橋始建于1941年,是敘(府)昆(明)鐵路上的重要津梁。敘昆鐵路自敘府(宜賓)南桿壩經鹽津、昭通、威寧、宣威、曲靖至昆明北站,全長865千米。中華民國27年(1938)10月開始勘測、籌建和施工招標,同年12月正式開工,……[詳細]
  洞潭橋位于富源縣大河鎮(zhèn)白巖村委會新田沖村南1000米處的塊澤河上。橋呈西北—東南向,依地勢而建,巧妙運用河中石灰?guī)r巨石作為橋墩中心基座。橋為石灰?guī)r拱券縱聯砌筑,2孔。橋面呈西北高、東南低斜坡狀。全長43.9米、寬4米,橋面距河底高15.5米。橋面為青石板直聯橫砌,用材碩大。橋面中部微凸,兩側設高0.45米、圖片厚0.3米的五面條石護欄。橋孔一大一小。大孔跨徑12.5米,小孔跨徑7.4米。橋拱中部置鐵質避邪寶劍,兩側橋楣正中陽刻太極圖。圖片橋西南端立有洞潭橋碑記1通。青石質地,碑額呈半圓首形,碑身呈長方形。碑通高2米、寬0.96米、厚0.18米。碑上部從右至左橫書陰刻“洞潭橋碑記”5字;碑文直書……[詳細]
  保太戲臺位于師宗縣五龍鄉(xiāng)保太村委會保太村小學校內。建筑坐東北向西南,由戲樓和戲臺兩部分組成,占地面積66平方米。戲樓,單檐懸山頂穿斗式磚木結構,一樓一底,青瓦屋面。3開間,通面闊12米、進深5.5米、通高9米。底層明間,置普通雙扇板門;2次間前后安裝直欞窗,透光通氣較好;樓板全封閉,底層不可上樓。樓上由于柱身加高,房屋空間也隨之擴大,室內較為寬敞,前檐部分皆裝修為格扇,2次間安裝方格直欞窗,腰串及裙板上彩繪花鳥和其他動物紋飾。戲樓明間樓板與戲臺水平銜接,相交處設3開6扇雕花格扇門,格心和裙板全部用木板鑲嵌嚴實,均飾山水、花鳥彩畫;格扇門內設插關,逢演戲時可任意開啟和拆卸,使用十分方便。戲臺,建……[詳細]
  原稱圣武廟。位于會澤縣娜姑鎮(zhèn)云峰村東首的川滇古驛道旁。建筑坐北向南,依中軸線建有照壁、山門殿、圣武大殿、魁閣、觀音殿組成二進院,占地面積4503平方米,F僅存照壁、山門殿、正殿(中殿)、東西配殿,占地面積1151平方米。照壁,位于山門殿前(南)8米處,長14.75米、寬1.5米、高2.8米,頂置兩坡瓦屋面,正脊兩端起翹,中部鑲嵌彩色琉璃九龍雕塑,龍脊后中偏上部飾白色云紋,底部飾藍色海水紋。山門殿,臨街建在1石臺基上,臺階前端兩側各置一尊石獅造像。殿為歇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土木構架。青瓦屋面,一底一樓。前檐兩重,卷棚出廈,后檐為單檐。山門下層通面闊3間,明間為通道。山門后面樓層為戲臺,臺口前為院……[詳細]
  位于富源縣富村鎮(zhèn)南約7000米的亦佐村。歷史上亦佐城占地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因北部城墻修建在山坡上,受地形限制,城墻形成三角形的兩條斜邊,致使整個城呈五邊形,現墻基全部清晰可見。古城設東、南、西、北4道門,其中東、南、北3道門均處于正方位,唯西門偏北45°。城墻均為石灰?guī)r打制的五面石砌筑,未使用任何黏合劑,也未見夯土墻體。4道門現均為當地村民出入村莊的通道。城內街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縣衙3間正堂和城內城隍廟3間后殿保存完整,青石板路面已毀。據文獻記載,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于此設亦佐縣!耙嘧簟睘橐驼Z,“亦”即“彝族”,“佐”意為“官或頭人”,“亦佐”意為“彝族頭人(或官家)居住的地方……[詳細]
  雍家村民居建筑群位于陸良縣芳華鎮(zhèn)雍家村。建筑群坐東向西,為明、清時期形成的家族式聚落民居建筑群,總占地面積667萬平方米。雍家村在南、北、西三面各設一道大門,進入大門形成網狀式閭巷,通往每戶人家,各戶均為四合院漢式民居建筑。現存建筑附近部分被拆除或局部拆除外,完整保存的尚有10余座院落,規(guī)模布局、雕刻制作基本相同。各四合院相互連接并貫通,深入其中,宛如進入迷宮。除大門供出入外,全部建筑的外部墻體均相互連接成一個封閉的整體。建筑大多數為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正房,均為3開間,通面闊均在10.5米左右;廂房,通面闊均為2開間;門樓,通面闊均為3開間。所有房屋均為一樓一底二層,樓上樓下各家各戶都有通……[詳細]
  俗稱大谷堆。位于宣威市豐華街道辦事處螃蟹坡村西南約 200米的耕地中。1983年宣威縣文物普查時發(fā)現。由于封土高于地面,較為明顯,多次被盜。2004年3月,曲靖市、宣威市文物管理所征得云南省文物局同意,對墓進行搶救性清理。墓封土堆頂部平面呈橢圓形。南北長 11.5米、東西寬 9米、高 3.2米,面積約 103.5平方米。封土全部為黃褐色。經清理發(fā)現此墓未挖墓坑,直接在地表用石灰?guī)r石板豎砌成 1長方形墓室,石板與石板間未使用黏合劑填縫。墓室長 3.34米、寬 2.04米、深 0.9米,墓向北偏東 10°。石板寬窄不一,厚薄不等,最大者 70×70厘米、厚度 2.8~4厘米,多數厚 3厘米。墓室外……[詳細]
  又名“通海廟”,也稱“通海會館”。位于會澤縣娜姑鎮(zhèn)白霧村委會第八村民小組內。地理坐標為:北緯26°29′17.0″、東經103°11′31.0″,海拔1964米。建筑坐東北向西南,原由山門、東西廂房、正殿、東西配殿、墨石香爐等組成建筑群,現僅存山門、門房、東西配殿、正殿、東耳房,占地面積1320.46平方米。山門,單檐歇山頂土木結構建筑。通面闊4.24米、進深2.89米,建于3米高的基石上,臺前置石臺階15級,現臺階上覆蓋水泥。門房,硬山頂土木結構建筑。東門房3開間,通面闊13.35米、進深3.03米;西門房1開間,通面闊3.5米、進深3.43米。正殿,建于高1.7米的基石上,單檐歇山頂穿斗式……[詳細]
  姬家老城遺址位于宣威市田壩鎮(zhèn)龍家村委會樂肥座村西600米處的山頂上。姬家老城與姬家小城南北相對,地勢比小城高約16米,兩城相距約700米。老城城墻用石灰石砌筑,繞山頂邊緣一 周,總長約1800米,占地約94000平方米,為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guī)則長方形。遺址東、南兩面城墻均臨城外陡坎,大部分為響石堆砌,不甚規(guī)整,西面城墻較為規(guī)整,大部分為雙層,保存相對完好。北面城墻支砌則較為簡單,為毛石支砌,采用石料較差。據調查,歷史上老城與小城同為姬姓土司所建,但此城尚未完工便已放棄,城內除少量近現代生活遺跡外,未發(fā)現其余設施和生活遺存。據中華民國《宣威縣志稿》記載,安土司統治沾益州(即今宣威)時期,轄有48……[詳細]
  新廠羅家大院位于富源縣富村鎮(zhèn)新廠村委會新廠村內。大院坐東向西,由前廳、正廳、南北兩廂組成四合院,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前廳、正廳,均為單檐硬山頂穿斗式石木結構,院內天井地面為方形青石板鋪就。正廳,建于高1.2米的石臺基上。3開間,通面闊12米、進深6米、通高6.6米;廳前設7級條石臺階。正廳明間設正大門及格扇窗,柱礎為石質鼓形;2次間設側門相向而開。正門上方懸掛“領袖耆英”木匾,木匾題跋“欽加運同衛(wèi)署平□事元謀縣正堂加三級紀祿十六任為從九品羅延齡立”,落款“同治六年歲次丁卯小陽月上浣穀旦”。正堂明間檐柱上懸掛羅延齡題“國治本于家齊,須知父子有親長幼有序;人和超夫地利,要在仁義為友道德為師”木刻……[詳細]
  宣威觀音閣位于宣威市落水鎮(zhèn)多樂村東200米處。閣坐東向西,占地面積81平方米。閣依巖石建于高約1.5米的方形青石臺基上,巖石高約9米,巖面凹似彎弓,閣就巖勢立柱,為攢尖頂樓閣式木結構,共5層。閣后檐從1~4層的一半,均以巖壁為后檐墻,形成1~3層只有前檐而無后檐。南北兩檐也因巖面凸凹不平,以致各層進深長短不一。從正面看,前檐各層比較規(guī)整,4~5層因高出巖石頂部,方出現完整的四檐。閣為3開間,通高15米。底層明間通面闊3.35米,左右次間通面闊1.95米、進深為2間,第一進間深1.95米、第二進間深2.9米。前檐和左右檐,從2層起直至5層,逐層內收0.5米,以左右次間和第一進間為回廊;乩纫蚋鲗印[詳細]
  位于羅平縣富樂鎮(zhèn)團結街內。建筑坐西北向東南,分別由正殿、左右?guī)俊啥、花壇、古樹、古碑組成傳統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1427平方米。正殿,歇山頂抬梁式磚木結構。5開間,通面闊21.5米、進深12.3米。明間置6道木質格子門,2次間置直徑為1.88米的木質圓月形門,稍間均設木質格鏤空幾何形紋窗。前設卷棚頂檐廊,前檐下置雕花彩繪雀替、吊柱、匾。廊柱6根均置在瓜形石柱礎上。殿基高1.45米,通設9級石階。屋頂用黃色琉璃瓦覆蓋。左右?guī),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筑。共2層,每層通面闊3開間。設木質花窗式走廊。屋頂覆蓋藍色琉璃瓦。左、右?guī)拷Y構一致,但用途有所不同,右?guī)恐饕米魍J。左右耳房,單檐懸山…?a href=/landscape/120/wenquansi.html class=blue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