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廣州市旅游

廣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蔡邊蔡氏大宗祠位于番禺區(qū)東環(huán)街道蔡邊一村陽平坊大街8號,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蔡邊蔡氏大宗祠為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建于1930年,是紀念粵軍名將鄧仲元而建,解放后改名為廣州美術(shù)館,該館是國家藏畫單位之一,經(jīng)常展出歷代書畫名家的美術(shù)作品![詳細]
  和平路僑批局舊址位于荔灣區(qū)和平東路50號,年代為清末民初。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在廣東僑鄉(xiāng)地區(qū)盛行著一種與海外交往的特殊文獻——僑批(“批”為潮汕、梅州等地區(qū)對書信的俗稱,在江門地區(qū)又稱為“銀信”),是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渠道以及后來的金融、郵政機構(gòu)寄回國內(nèi),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屬于民間特殊文獻遺產(chǎn)。它不僅是書信,還是僑鄉(xiāng)一個與外部世界廣泛聯(lián)系的檔案文獻見證,是集體記憶遺產(chǎn)。目前,廣東、福建共有16萬件,其中廣東占14萬。僑批大規(guī)模盛行于19世紀中葉,終止于20世紀70年代,前后歷時150多年。2007年初廣東省檔案局牽頭,聯(lián)合各地啟動了搶救和申遺工作。經(jīng)過6年來的多方努力,2010年成……[詳細]
  古氏大宗祠位于番禺區(qū)大龍街傍江東村厚德大街10號,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古氏大宗祠為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霍韜墓位于增城市永和鎮(zhèn)九如鄉(xiāng)后龍山(又稱南香山),土名“豬膽掛肝”。墓南向。墳面用山石外包灰沙三合土板筑。依山而建,由上而下共分五級,逐級降低,分級擴展。最上為墳頭,由3米的板筑墻繞成圓筒形,深7.4米、寬6.4米。正中靠后有一座3米高的碑塔,用紅色砂巖石砌成,八角五層,底層1.2米、邊長1.1米,以上逐層收分,到第五層為一整石鑿成的寶珠,直徑0.24米。碑塔正面嵌“奉天誥命”大碑(1.5米×0.7米),是嘉靖皇帝御撰嘉獎霍韜及其夫人的祭文。第二級平臺低0.7米、寬11.7米,左右兩墓手(掛榜)及墻上各嵌一石碑,左邊的已毀,右邊的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方獻夫所撰《明禮部尚書謚文敏渭厓霍公……[詳細]
  沙圩陳尚書祠位于番禺區(qū)市橋街沙溪大地56號,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沙圩陳尚書祠為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蓮花書院遺址位于增城區(qū)寧西街南香山東南山麓,年代為明,類別為古遺址。蓮花書院遺址為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禮村高氏宗祠位于番禺區(qū)大石街禮村渤海路2號,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禮村高氏宗祠為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匯津橋俗稱馬涌橋。這座始建于清代中葉的三孔花崗石梁橋,如今依舊以古樸的風姿穩(wěn)跨馬涌(今海珠涌中段)。因珠江潮漲時,江水自海珠涌東西兩端同時灌入,至此匯合,故名“匯津”。橋北接馬涌直街,南接西華北街。橋南東側(cè)仍保留著清代重修“禁占官涌”的碑記,當年此橋的地位可見一斑。時至今日,該橋仍是附近居民的主要通衢,橋上行人絡(luò)繹不斷,是當今廣州古橋中尚未退役的佼佼者![詳細]
  天南圣裔祠位于番禺區(qū)鐘村街詵敦村人民路挹西大街,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天南圣裔祠為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九成書院位于番禺區(qū)大龍街新橋村厚德大街10號,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九成書院為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顯宗祠位于番禺區(qū)石樓鎮(zhèn)大嶺村安和街西8號,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顯宗祠為第九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崔與之墓位于增城市朱村鎮(zhèn)鳳崗鄉(xiāng)官莊村華山。原墓為圈椅形三合土板筑的大墓,面積500平方米。文革期間被毀,墓碑、石獅、石獸、華表等被砸或移走,F(xiàn)在的墳面是1991年重建的。墳面為長方形,分三級,逐級遞升0.4米,每級寬16.2米,深度不同,總長22.3米。最上一級為后座,當中立八棱形水泥碑柱,高約3米,中嵌白云石大碑,是墓園重建時新刻。碑文正中為“宋丞相崔與之謚贈清獻號菊坡公之墓”;上款署生卒年月日,末為“公裔重修”4字。1984年文物普查時在附近河涌撈出一塊同治三年(1804年)崔墓塋地的界碑,重豎于墓前側(cè)。崔與之(1157~1239年),字正之,增城人。紹熙四年(1193年)進士。曾任廣西提……[詳細]
  闕里南宗祠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石碁鎮(zhèn)大龍村大龍路18號。據(jù)族譜載,該祠始建于明代中葉,曾多次重修,清光緒九年(1883)平基重建,2000年族人集資重修。坐北向南,廣三路,深三進,總面闊23米,總進深58米,占地面積1334平方米。中路建筑均為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灰塑龍船脊,碌灰筒瓦,青磚墻,花崗巖墻基。頭門設(shè)木質(zhì)大門,兩側(cè)立一對花崗巖石獅,前后檐左右次間建花崗巖須彌座臺基,前臺基底部雕有卷草紋飾。前檐上方的梁、匾、有大量精美的木雕。門額木匾刻“闕里南宗”為明戶部尚書郎葉春題寫。頭門后為天井,鋪花崗巖條石,兩側(cè)為廊。中堂前為月臺,前為花崗巖臺階,臺階底部立抱鼓石,兩邊有花崗巖石欄桿。中堂前……[詳細]
  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側(cè)巖壁上,為不規(guī)則的橫長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書“虎”字,體長約兩米,是個象形大字。上面兩顆大眼睛,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上款書“光緒二十四年重陽日”,下款署“劉永福書”。清光緒二十四年,劉永福率黑旗軍舊部駐營廣州。重陽日攜同僚往白云山游覽,登峰遠眺,撫時感世,不勝感慨。歸營后,寫下了這個奇特的“虎”字。其部屬將之刻于能仁寺巖壁。1999年7月27日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由市政管理局、市園林局主管,白云山管理局管理。……[詳細]
  廣州民間金融街位于越秀區(qū)長堤大馬路,毗鄰珠江北岸,全長約800余米。早在80多年前,長堤就有著“中國金融街”的美譽。在經(jīng)歷繁華、沒落與復興之后,重新以民間金融業(yè)定位而再次出發(fā)的長堤更顯“金融味”。沿著金融街,不同寓意的金融雕塑沿街而立。從街口進入,沿途可以看到主雕“經(jīng)綸濟世”,副雕“金鑰匙”、“財富如意”、“第一桶金”、“五羊鼎”、“廣州金融街標志”等。其中,廣州金融街標志借用算盤這一傳統(tǒng)計算工具造型,表征與財務(wù)和金融相關(guān)的內(nèi)涵。廣州長堤,從修筑開始就與商業(yè)、金融有直接關(guān)系。百余年前,張之洞為“防洪”、“興商務(wù)”而興建廣州長堤,將西關(guān)的繁富引向長堤;88年前,孫中山先生在沿江中路193號親手創(chuàng)……[詳細]
  深井村里有最完整和最大的建筑就是“凌氏宗祠”,凌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曾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同治元年(1862年)修葺,是深井村凌氏始祖廟,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來先人的牌位。凌氏宗祠上的石雕木刻,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相當破舊,但昔日華美精致的磚雕、木刻,還是保留了下來。原規(guī)模宏大,除主體建筑外尚有襯祠。主體建筑面闊三間,深三進,建筑占地面積578.47平方米。該祠建筑裝飾華麗,木雕、磚雕、磚雕、石雕工藝精湛,肯有較高的建筑藝術(shù)價值。尤以后堂木雕花罩、中堂木雕梁架等為精品。右側(cè)襯祠保存有兩方碑記,一方為清道光二十六年的《篤惠堂重建碑記》,另一方為同治元年的《篤惠堂修葺碑記》。凌氏宗祠是深井村……[詳細]
  六榕寺祖師墓塔群在白云山柯子嶺和順崗,現(xiàn)存面積2000多平方米,是廣州目前保存規(guī)模最大、數(shù)量最多的佛教墓塔群。原有歷代住持僧人等墓塔100多個,一行行供奉在松蔭之下。墓塔群在60年代后期遭破壞,雜草野藤叢生。1986年幾經(jīng)尋查,斬棘開路才見墓塔,不少塔有基無頂,有的僅存塔頂,零亂不堪。經(jīng)近年修葺整理,現(xiàn)存垅環(huán)形墓5座,環(huán)形孖墓2座,墓塔46座。墓塔群始建于何時沒有確切記載。據(jù)明天啟三年(1623)重修墓塔碑記云,該地“原有祖塔七座,因歲久風雨侵蝕,石塔湮沒,……賢舉等命工重修,大圍之穴,將各祖名銜總勒一碑,普同永遠奉祀,以垂不朽!奔丛谔靻⑷陮⒃7位大師祖塔合建為一大墓穴。7位大師為首是梁朝……[詳細]
  云桂橋又名小港橋,筑于明代,是何維柏(1510—1587)所建。何在明代曾任監(jiān)察御史和禮部尚書。他為人秉性剛直,敢于直言上諫。嘉靖二十四年(1545)因上疏彈劾嚴嵩而下獄,被削去官籍還家,寄寓于云桂村何莊,開設(shè)天山書院收徒講學,又為便于過往行人而筑建此橋。橋為石砌,兩旁設(shè)護欄,現(xiàn)存前進路曉港公園內(nèi)。古詩“淡蕩春風送晚潮,呼來畫舫趁蘭橈。二分明月三分水,十里清溪五里橋”。所詠的就是這座云桂橋。該橋是廣州市現(xiàn)存最古、保存最完好的石橋,用花崗巖石板砌成,造型精巧,實用美觀。橋長34.86米,寬3.4米,兩端共38級石階。橋面兩邊有石砌護欄。橋分三孔,兩個橋墩立于海珠涌中。該橋于1993年8月9日被公……[詳細]
  大通煙雨井遺址,又稱煙雨井,位于花地河口東南側(cè)(現(xiàn)恒荔灣畔)。煙雨井內(nèi)徑0.8米,外徑1米,井深3.8米,由15層石圈迭砌,石圈由灰色砂巖打鑿而成。煙雨井是廣州千年古跡。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大通煙雨”均是羊城八景之一!盁熡昃迸c中山紀念堂旁邊的“越王井”并列為廣州歷史上兩大著名古井。在日軍占領(lǐng)芳村期間,大通寺被毀為廢墟。這一美景從此在人間消失!按笸熡辍钡妹诖笸ㄋ潞蜔熡昃。據(jù)傳在風雨來臨之前,井中會冒煙霞;天氣晴朗,從井口可看到白鵝潭之帆影;夜深人靜,從井口可以隱約聽到白鵝潭傳來弦歌之聲。清同治《番禺縣志》卷五載:“煙雨井在大通寺中,晨熹初散,常裊輕煙,所謂大通煙雨是也。”又傳煙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