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萬世居又稱大萬圍,位于深圳市坪山街道大萬圍村。曾姓客家人創(chuàng)建于清乾隆五十六(1791年),客家寨堡式建筑。平面呈方形,總面寬124.3米、總進深123.5米,占地1.5萬平方米,分為外、內(nèi)圍龍,整體保留尚好。包括正面的大門樓、兩側門、民居、水井、碉樓和圍墻等,裝飾講究。石門匾刻“大萬世居”四個陽文大字,門聯(lián)為“大和保合,萬福攸同”。四角與后墻正中的碉樓、大門及側門均連以壁立的圍墻,形成高不可攀、壁壘森嚴的寨堡。緊貼四周圍墻下建有簡單的民居,再于其南、北、東面各建有一排三間兩伸手帶天井的四……[詳細] |
南頭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區(qū)南山大道3109號,是深圳最古老的城,如今稱為“新安古城”,俗稱“九街”,為歷代嶺南沿海地區(qū)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mào)易的集散地,亦是深港澳地區(qū)的歷史源頭。據(jù)《新安縣志》記載及考證,現(xiàn)存的南頭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原為東莞守御千戶所所城(其歷史變遷參見“大事記”)。南頭古城呈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枕山面海,四周原有濠溝圍繞,城垣范圍東西最長為680米,南北最寬為500米,F(xiàn)北城墻尚存一段高低不等、斷斷續(xù)續(xù)的遺址,北墻北城門、西城門被毀,東城門雖……[詳細] |
曾氏大宗祠位于深圳市新橋街道新橋社區(qū)。始建于元代,后歷經(jīng)重修。目前的建筑規(guī)模成于清乾隆、嘉慶間,為五開間四進三天井的建筑群?偯鎸21米、總進深50米,建筑面積1050平方米。包括大門、石牌坊、中廳、后廳、亭、廊等,是新橋、新二、上星、上寮、黃埔等地曾姓的總祠。大門額刻“曾氏大宗祠”,對聯(lián)為“天下斯文宗一貫,古今喬木第三家”,內(nèi)有“詩禮傳家”及葉名琛所題“保障一方”木匾。中廳上掛“大學堂”。前廳與中廳間是三間三樓式的石牌坊,雕琢精細的花崗巖石砌筑而成,正面額書:“大學家風”,北面額書:“片石流輝……[詳細] |
鶴湖新居是我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民居建筑群,占地近2.5公頃,建筑面積達14530平方米,F(xiàn)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鶴湖新居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為龍崗羅氏祖宅。其建筑外圍前寬后窄,略呈梯形。內(nèi)部建筑主體為三堂兩橫結構,分內(nèi)外兩圍,規(guī)模宏大。圍墻內(nèi)屋宇、廳、堂、房、井、廊院布局錯落有致,號稱“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公交:357、358、367、365、380、863等多路公車到達。門票/開放時間10元/人。地址:深圳市龍崗……[詳細] |
綺云書室: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qū)西鄉(xiāng)街道樂群社區(qū)西鄉(xiāng)小學內(nèi)。由香港愛國僑胞鄭姚修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2009年重修。坐北向南。原建筑由前中后三堂、東書樓、西船廳、明樓、廚房、水井等組成,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寶安地區(qū)最大的私家書室建筑,F(xiàn)存建筑為三開間三進布局,由前中后三堂及兩廊廡組成。磚木結構。大門兩側有塾臺,門額木匾刻“綺云書室”。穿斗式與抬梁式混合梁架,木雕梁首、柁墩、雀替。硬山頂,灰塑博古脊,紅瓦面,藍琉璃瓦當。整個建筑用料考究,建筑技藝高,木雕、石雕工藝精湛,……[詳細] |
清深圳龍?zhí)锸谰游挥谏钲谑旋垗弲^(qū)坑梓鎮(zhèn)。又稱龍?zhí)飮,上田圍,因地處田野之中,故又叫田心村。為黃姓客家人筑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寨堡式民居。平面呈圓形,分成二圍龍。一圍龍,即外圍龍。包括前部1米高的圍墻、內(nèi)16米寬的護城河、后部4米高的圍墻、外圍門、橋、禾町及左右民居。二圍龍,即內(nèi)圍龍。坐南向北,位于中間,面寬65.5米、進深72.4米,占地4750平方米。包括北面的大門,左右兩側門,四角及后墻正中五個0,0及大門間壁立的圍墻,大門內(nèi)儀門及“眾山一覽”牌坊,還有天井、水井、祠堂及眾多的民居……[詳細] |
鐵仔山古墓群: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安區(qū)西鄉(xiāng)街道臣田社區(qū)鐵仔山南坡。1983年以來,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鐵仔山南坡腳下?lián)尵劝l(fā)掘了漢至明清時期的各類古墓葬130多座,發(fā)現(xiàn)“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的東漢墓,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2000年1月22日開始,又對鐵仔山古墓群A、B兩區(qū)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2300平方米,清理了自東晉至明、清時代的墓葬224座,出土各類隨葬品300余件。該墓群墓葬數(shù)量多,分布密集,歷史延續(xù)時間長跨度大,墓葬形制多樣,內(nèi)涵豐富,對研究寶安地區(qū)古代的葬俗及的政……[詳細] |
龍津石塔當?shù)氐娜藗冇纸兴ㄋ。它是古代人用于?zhèn)水的風水塔。整個塔并不高大,單層方形塔身,下為方形竹節(jié)角柱須彌座,上為纘尖塔頂。塔身正面為浮雕半身佛像,兩側鐫刻雙手合十、仗劍除妖形象以及佛經(jīng)咒語,背面刻有“嘉定庚辰立石”的字樣。深圳之北的沙井古鎮(zhèn),經(jīng)濟繁榮,是一個古文化大鎮(zhèn)。鎮(zhèn)中保留的古代建筑計有大住宅、炮臺、祠堂、私塾、廟宇、碉樓以及古塔等等,是非常豐富的建筑組群。在那么多的古建筑中,比較重要的是一府石塔。塔雖然不算太大,但是塔上雕刻體現(xiàn)出許多佛教特征。這座塔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詳細] |
元勛舊址又稱筍崗老圍,位于羅湖區(qū)筍崗村,建于明代早期,是筍崗何氏為紀念其祖先-嶺南名賢何真在此發(fā)跡而建造的。該舊址是深圳市區(qū)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古代寨堡式村圍。圍屋呈方形,東西寬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堡,碉樓間連以高5米、寬2米的圍墻,內(nèi)有3條縱巷,6條橫巷,共140多間房,還有3個水井。整座圍屋建筑雄偉壯觀,南面的大門外墻是用-石砌成,門額石匾刻有“元勛舊址”四個大字。目前圍屋的碉樓部分塌毀,圍內(nèi)房屋歷經(jīng)維修。1988年7月2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將它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詳細] |
茂盛世居位于深圳市橫崗街道茂盛路,是典型的客家圍屋,是客家人特有的、融多功能于一體的建筑,中國五大民居之一。茂盛世居是廣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客家圍屋,建于清道光年間,迄今有190多年歷史,是目前深圳地區(qū)保存最為完整的大型客家民居古建筑,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圍屋中的住房基本上保持原貌,圍前的月池和圍后的風水林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在深圳現(xiàn)存的圍屋中并不多見。茂盛世居是一個矩形圍城式建筑,寬83米,長73米,建筑占地面積6200平方米。四周墻高7米,墻厚70厘米,墻體用紅糖糯米粥拌的三合土夯……[詳細] |
黃默堂墓位于深圳蓮花山公園,南宋古墓葬,墓塔合一原葬墓。1998年,它被深圳市政府公布其為市級文物;2002年又被廣東省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黃默堂墓集多個特點于“一身”:名為居士塔,乃典型的佛塔。既有塔又有墓,且為雙層塔、六角形塔。該古墓是目前深圳發(fā)現(xiàn)的惟一的南宋時期塔形古墓,在廣東也極為罕見。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