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長的廊橋,被眾多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彩虹橋的魅力,不僅在于橋體與青山、碧水、古村、驛道的完美結合,而且更重要的體現(xiàn)在建造的生命力,科學合理的選擇了建橋的地理位置——建在最寬的河面上;分解洪水沖擊力的半船形橋墩設計;根據(jù)洪水主流速橋墩之間的差異分布;條石砌法的緊密牢固;橋面設計理念的長遠、實用,易于后人維修,充分體現(xiàn)越簡單實用的工藝越容易傳承、延續(xù)的哲學思想。歷經(jīng)八百多年,依然完整、古樸、厚重、積淀感強。彩虹橋與登云橋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連接,解讀了古徽州橋文化的精髓:祈盼吉祥、發(fā)達。人生的最佳境界,無論讀書、做官、行商……登青云,……[詳細] |
鳳山査氏宗祠 浙源鄉(xiāng)鳳山村查氏宗祠是海寧、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該宗祠始創(chuàng)于康熙三年(1664年),又名“孝義祠”,距今已有349年。宗祠建筑宏大,檐柱雕龍畫鳳,橫梁及檐角雕刻著堆花、蟲鳥。其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價值高、保存較完整。據(jù)了解,該鄉(xiāng)開始籌備宗祠修復項目,預計將投資1000萬元對查氏宗祠進行大規(guī)模修繕。 查氏宗祠是婺源查氏僅存的一座宗祠,是中國儒教宗法制度思想的物化象征,也是禮制文化的重要載體,為研究徽州地區(qū)的家族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查氏宗祠:是海寧、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由當時鄭太守頌名,是浙江海寧和江西婺源的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是婺源與海寧查氏族人祭祀……[詳細] |
理坑村民居位于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xiāng)理坑村。山村原名里坑,因自古村人崇尚理學,秉承勤讀之風,被譽為朱子理學之源,故稱理坑。自元代起文風大興,明清時更是文人學上、進士官宦輩出,曾有36官宦、16進士、92文入學士,出了333部582卷著作,其中5部78卷被收入《四庫全書》,可見理坑昔日的輝煌。理坑明清官宅約120余幢,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禎年間廣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廳”,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萬歷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清代順治年間司馬余維樞的“司馬第”,清代道光年間茶商余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云溪別墅”,園林式建筑“花廳”,頗具傳奇色彩……[詳細] |
婺源查氏宗祠是查氏族人祭祀始祖查文徽之總宗祠,建于1644年,宗祠占地面積達2460平方米,直進六層,由廣場、花園、大天池,大禮堂、后堂等部分組成,民國初年在此開辦了洋學堂,也就是鳳山中心小學的前身。由于歷史原因,禮堂的大天池、廚房等被改作他用,但宗祠主要建筑保存完好,身在祠內(nèi),依然能感受到該宗祠當初的雄偉氣勢。查氏宗祠因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于2013年正式入選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婺源縣重視殘缺損壞古祠堂、古民居、古遺址的修葺和保護,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保護古建筑中來,促進婺源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大修開工儀式上,許多來自河南、浙江、廣東等地的查氏后人現(xiàn)場捐款,凝心聚力,追古尋根,共--建這座規(guī)……[詳細] |
新源俞氏宗祠婺源思口鎮(zhèn)新源村俞氏宗祠(又稱“四親義慶祠”),建于1565年,距今有444年的歷史了,雖在2003年進行過重修,但宗祠內(nèi)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都保存完好,特別是宗祠內(nèi)的柱子至今沒有被蟲子蛀過.門前有石獅一對,甚為精巧,于今年被歹人所竊,甚為可惜;尚有宋進士翰林恒公御賜磚街存留,凡進入者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新源尚有家譜記載自然風景八處:靈巖銅渚、鶴戾錢崗、東嶺晴云、北山霽雪、劍峰挺秀、云澗迥清、杏畔香泉、荷池月皎等,基本尚存。據(jù)長輩說起,村中原有36口井,曾是千煙之村![詳細] |
汪口俞氏宗祠位于婺源縣城東北30公里處,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公尺。建筑為清代中軸歇山式,宗祠內(nèi)凡木質(zhì)構件均巧琢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各種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筑專家譽為“藝術寶庫”,F(xiàn)祠為清代中葉俞氏宗祠建筑。朝向東南,三進院落,縱深42.6米。前、后兩進各五間,有天井、小圓門,中進三間,均為木板卷棚或平闇天花頂。青石板鋪地。支撐長廊的吊柱兩根,上端雕鐫雌雄獅相對。梁枋、斗拱、脊吻、檐椽、雀替、駝峰等處均有雕飾人物戲文、山水花卉、飛禽走獸等精美圖案百余組,有“木雕寶庫”、“藝術殿堂”之稱。祠內(nèi)兩側花園中有百年古木木樨等。2006年婺源……[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