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橋AAAA 瀘定橋又名大渡橋,坐落在瀘定縣城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滴跤P題定“瀘定橋”,并立御碑于橋頭。瀘定橋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里,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huán)相扣,全橋鐵件重40余噸。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筑,風貌獨特,為我國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經(jīng)這里飛奪瀘定橋而使該橋聞名中外。瀘定橋參觀游覽點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詳細] |
松格瑪尼石經(jīng)城AAAA 松格瑪尼石經(jīng)城距甘孜州石渠縣縣城約80公里,是一座四方形的石頭城,高約10米,長100米見方,全由一塊塊的瑪尼石隨意堆砌而成,是當年格薩爾王領地上至今保留下來的遺跡之一,也是藏區(qū)歷史上最雄偉的瑪尼堆之一,斈岢钦嬗幸坏莱情T可以進出,里面是一圈圈的瑪尼墻,中間有狹窄的通道。由于石頭壘得太高,城體已開始下陷,據(jù)當?shù)乩相l(xiāng)說,瑪尼城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一樣高。石渠曾是格薩爾王的領地,當時為了給陣亡的士兵超度亡魂,格薩爾王的將士們在此壘了一個瑪尼堆。后來漸漸成了老百姓緬懷格薩爾王功績的地方,各地任何框架……[詳細] |
德格印經(jīng)院AAAA 素有“世界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qū)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盛名的德格印經(jīng)院,全名“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jīng)院0庫吉祥多門”,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總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縣城(更慶鎮(zhèn))文化街,199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是中國藏區(qū)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薩、甘肅拉卡楞、四川德格)之一,特別是德格印經(jīng)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廣博、門類最齊全、……[詳細] |
巴格嘛呢石經(jīng)墻AAAA 巴格嘛呢石經(jīng)墻位于石渠縣長沙貢馬鄉(xiāng),札加龐秀神山腳下,扎曲河與麻木河交匯處,距縣城53公里,2006年5月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經(jīng)墻長1.7公里,平均寬2-3米,高2.5-3.5米,內有石刻佛像3000多尊,藏文“丹珠爾”、“甘珠爾”各兩部,“賢劫經(jīng)”等數(shù)千部,以及數(shù)以億計的大小嘛呢石。在石渠也有跟其他藏區(qū)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在西藏等地隨處可見的嘛呢堆,在這兒就被壘成了嘛呢墻,而最具代表性最有影響的就是蔚為大歡的巴格嘛呢墻和松格嘛呢石經(jīng)城。在當?shù)夭孛裱劾,這兩個地方就像布達拉宮和岡……[詳細] |
長青春科爾寺AAA 長青春科爾寺又稱理塘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0喇嘛索南嘉措創(chuàng)建,是康區(qū)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藏傳佛教黃教寺廟。長青春科爾為藏語譯音,“長青”意為彌勒佛(即未來佛)“春科爾”意為0,“長青春科爾”意為彌勒佛0(標志著0常轉、妙諦永存)。寺廟占地500余畝,坐北朝南,背靠崩熱神山和多聞正神山。相傳三世0索南嘉措在安多地區(qū)(青海)傳經(jīng)返藏經(jīng)過理塘時,按途中巧遇的諸多吉祥征兆,在這里看到一處奇境——背面(北面)山勢特高,像一尊財神盤腿而坐,手持珍寶;右面(西面)山岳十分壯觀,像一只巨鵬展翅欲飛;左面(東……[詳細] |
噶丹桑披羅布嶺,俗稱桑披嶺寺,“噶丹”表示傳承格魯派祖師宗喀巴首建之西藏噶丹寺的名系,也證明桑披寺與拉薩噶丹寺的歷史淵源!吧E币鉃樗煨娜缫、興旺發(fā)達,“羅布”則是寶貝、神物之意,“嶺”即寺廟,意為“遂心如意、興旺發(fā)達的寶寺”。桑披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五世0洛桑嘉措的倡導下,由鄉(xiāng)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與五世0派遣的蒙古軍官吉布康珠在噶舉派甲夏寺的原址上興建。是東藏最大的黃教寺廟之一,與理塘的長青春科爾寺、中甸的噶丹松贊嶺并屬于格魯派在康巴地區(qū)興建的十三座寺廟。興修桑披寺的這一歷史事件……[詳細] |
波日橋堪稱橋梁史上的奇跡,被譽為“康巴第一橋”,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樂安鄉(xiāng)境內,橫跨雅礱江,氣勢雄偉、壯觀。波日橋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師唐通吉布承擔設計,他指揮工人在峽谷深澗、江水湍急的雅礱江上風餐露宿幾個月才完成。從側面看,波日橋有著粗獷的圓弧橋墩,整齊美觀的橋臺,木榫完美契合的橋身,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實的“飛橋”,體現(xiàn)了神秘的雪域文化。2006年,波日橋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波日橋長125米,寬3米,孔徑跨度60米,由橋身、橋墩、橋亭三部分構成。橋墩遠看形……[詳細] |
罕額依古遺址位于丹巴縣中路鄉(xiāng)境內。這是一個經(jīng)四川省、甘孜州聯(lián)合考古隊于1988-1989年進行試發(fā)掘的一個處于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該遺址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達6余米,試發(fā)掘120平方米。通過對其最表文化層進行“碳14”測定,其下限年代為3500年。該遺址出土有豐富的文化遺物和眾多的遺跡。文化遺物中有陶、石、骨器,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生產(chǎn)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遺跡有房屋建筑和灰坑。生產(chǎn)工具以石器為主,根據(jù)其制作工藝可劃分為3類。一是打制石器,主要有錘、斧、砍砸器、喬削器、雙缺石刀等;……[詳細] |
古碉是嘉絨地區(qū)藏民族先民們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丹巴縣有“千碉之國”的美譽,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兩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處聳立著無數(shù)的古碉建筑。據(jù)資料介紹;鼎盛期的丹巴碉樓不下3000座,一個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試想當初在深切河谷兩岸,密密麻麻林立的碉群,其氣勢是何等的壯觀!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如今縣境內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項、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頂29座,中路21座,其余各鄉(xiāng)散存32座。現(xiàn)存古調最早修建于唐代,最遲為清朝增定大、小金川之時。古碉具有千百年的歷史,歷經(jīng)……[詳細] |
公元1181~1189年間,止貢巴·仁欽貝造其弟子巴登向秋能巴由西藏止貢替寺赴八邦傳演止貢噶舉教義,并主持修建了八邦寺的前身一二兄里寺大殿上座,在太殿鄰近的兩個山頭分別建起“著郎干”講學院和“五且”坐經(jīng)院。寺廟舉行法會,則集合僧侶在曲池西(今鄉(xiāng)政府駐地)講經(jīng)授法。16世紀中葉,兄里寺被一名叫“阿熱”的炊事僧人失火焚毀。清初,從西藏阿里云游至德格的薩迦高僧赤稱俄熱看中了八邦“三象戲水”的奇麗地形,在荒蕪的兄里寺原址建起一薩迦寺廟,但因規(guī)模不大,僧侶不多未獲發(fā)展。清雍正六年(1728),出生于德格龔……[詳細] |
拉日馬石板藏寨位于拉日馬扎宗村,藏寨由來無從考證,但在高原牧區(qū),有那樣一片地勢平坦,三面環(huán)山,水草豐茂,神山聳立的地方,也難怪藏族游牧民選擇在這里作為定居點,而這一選擇就讓他們再也難以割舍,如今藏寨已有近兩百戶牧民在此居住?梢韵胂,若干年以前,面對高原惡劣的氣候,厭倦了顛沛流離的游牧生活,牧民們渴望找一個安寧的港灣,于是在這里修建了定居點,但由于沒有蓋房的材料,而當?shù)啬嗤劣植贿m合做瓦,于是他們選擇了開掘石板蓋房,那是一個無奈的選擇,然而不經(jīng)意間卻成就了今天自己獨有的風格。藏區(qū)許多地方有石板蓋的……[詳細] |
這里是巴塘縣一處重要的茶馬古道遺址,因地形狀若鸚鵡的嘴而得名,地勢險要,東隆山與喇嘛多吉山夾著巴曲河水,形成一條幽深險峻的峽谷。鸚哥嘴曾是巴塘的交通要塞,是官員、商人的必經(jīng)之路,也被稱作“官商大道”,直到川藏公路巴塘段通車,這段曾經(jīng)繁盛的道路才漸漸寂寞起來。鸚哥嘴沿途的石壁上留有清代以來的諸多石刻,記錄了巴塘一帶的歷史變遷,《鳳都護殉節(jié)處》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鳳都護,指的是清廷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在1905年巴塘事變的-中被殺,這一事件是康巴地區(qū)歷史變革的重要節(jié)點。根據(jù)《巴塘縣志》記載,1904年,……[詳細] |
其多山洞穴巖畫位于納木錯的西岸。是D型赭色涂繪風格巖畫中最為重要的巖畫點之一。巖畫分布在其多山上的兩個天然洞穴中。全部巖畫均用紅色顏料繪制。其一號洞穴共計繪有動物、人物、符號等圖像200余個,為多次繪成。其多山洞穴巖畫有許多已成經(jīng)典的圖像,其中一幅狩獵野牦牛圖,畫有獵人徒步獵取野牦牛的場面。兩頭相向的野牦牛體形巨大,與其上方正觀望的三位獵人的身形呈現(xiàn)極大反差。兩頭野牦牛均已中箭,左側牦牛俯首,右側牦牛昂首,因為疼痛,二者或雙角豎起進行掙扎,或尾巴翹起四肢僵直。準確的軀體輪廓和肢體語言將牦牛臨死前……[詳細] |
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惠遠寺,又名噶達強巴林,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協(xié)德鄉(xiāng),去雅拉神山的路上。始建于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是清廷撥?顬槠呤0-葛桑嘉措避準噶爾之亂住錫而建造的,占地500畝,筑內處圍墻三層,大殿正口雕刻有9龍9獅,現(xiàn)存有清、廷御制藏、漢、滿文寺(詞)碑6座。第十一世0-珠喜措也降生于此。該寺規(guī)模宏大,外形壯觀,金光寶頂,暮鼓晨鐘,僧眾終年誦經(jīng),朝拜信徒絡繹不絕,更顯古剎的莊嚴肅穆。內部佛像壁畫,色彩鮮艷,盤古飛龍,栩栩如生。兼之古跡豐富,令人神往;葸h寺與位于道孚的靈……[詳細] |
化林坪茶馬古道(瀘定縣)在雅安通往瀘定的路上,有一座化林坪,這個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的偏僻村鎮(zhèn),百年之前曾是茶馬古道上的繁華之地。古老的建筑凝聚著往日的輝煌。當時從雅安到康定,必須經(jīng)過化林這道關隘,因而化林被康熙皇帝視為川康重鎮(zhèn),派五百兵駐守。隨著人口增加,商賈云集,化林坪日益繁榮,這座被改建成小學的金花廟,曾經(jīng)是一座華麗非常的戲臺。茶馬古道上的背夫們日夜兼程地翻過大相嶺和飛越嶺兩座大山,他們的夢想正是趕到這里,看上一出轟轟烈烈的大戲。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