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玉泉寺AAAA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當陽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東麓。相傳東漢建安年間,僧人普凈結廬于此。南朝后梁大定五的(559年),梁宣帝蕭察敕玉泉為“覆船山寺”。隋開皇十二年(592年),晉王楊廣應智頭奏請在此起寺,敕名“一音”,后改為“玉泉寺”;隋開皇十四年(594年),楊廣敕封智頭為“智者禪師”,并親書“智者道場”匾額。唐貞年間(672——649年)僧法瑱增建;儀鳳二年(677年)唐高宗詔請寺僧弘景為師;后周長壽三年(694年)金輪圣皇帝親授舍利并敕建七層磚塔瘞之;三朝國師神秀在寺創(chuàng)禪宗北宗。宋天禧末年(1021年)明肅皇后感慕容邂逅之恩,捐銀擴建,改額為“景德禪寺”;崇寧時又敕為“護國寺”。元世祖、武……[詳細] |
關陵AAA 關陵,原稱“大王!保挥诤碑旉柍菂^(qū)西北3公里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并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余年歷史。關陵是為紀念三國蜀將關羽而建,乃關羽之陵寢,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靈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之一。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度龂尽份d: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孫權于臨沮夾石(今遠安縣回馬坡)擒關羽,斬關羽,權送羽首于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尸骸于當陽西北。故當?shù)孛耖g流傳有“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之說。關陵墓建于東漢末年,稱“漢義……[詳細] |
關廟山遺址位于枝江城東北11.5公里處的問安鎮(zhèn)關廟山村,有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村落遺址,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文化堆積1米多厚,經碳—14測定,距今5000—6000年,其文化內涵具有大溪文化的典型特點,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的專家們命名為大溪文化的“關廟山類型”。關廟山遺址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廟山遺址于1977年興修水利工程時發(fā)現(xiàn),當時就引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隊和省市文物考古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極大興趣,立即對該遺址進行了重點發(fā)掘,在發(fā)掘的2000多平方米的探方中,出土文物達5000多件。這些文物大致上分兩大類:一類為石質生產工具。品種齊全,磨制精細。有石斧、石錛……[詳細] |
天然塔位于長江北岸、宜昌市濱江公園延伸段內,為宜昌市城區(qū)唯一保存較完好的清代建筑物。1962年公布為宜昌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然塔,相傳始建于晉代,系由著名文學家郭璞于西晉末年僑居夷陵(今宜昌)時所建。至明代崇禎末年,大學士文安之(夷陵人)把原塔拆除擬建新塔,但未能如愿。時至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社會穩(wěn)定,國泰民安,當?shù)厥棵駬p資在原塔基處重建,但因技術問題和資金不繼,屢建屢圮,僅建塔基二級。直到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春,才由當時的士紳徐經業(yè)、王永言等10余人損資重建,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塔成。塔高43.35米,磚石迭……[詳細] |
長陽人遺址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xiāng)鐘家灣村,距長陽龍舟坪縣城45公里,距今19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就出土于這里,“長陽人”的發(fā)現(xiàn),證明在遠古時期,長陽境內就已有人類生存活動。遺址為一海拔約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約2米,闊約6米,平面呈不規(guī)則狀;闯蕛蛇叿植贾畡,一左一右,一個傾斜,一個稍平直。1956年以來先后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人類上頜骨和牙齒及共存的古脊椎動物等化石,其中“長陽人”化石是在較傾斜的洞中發(fā)現(xiàn)的。知識鏈接:“長陽人”是我國長江以南最早發(fā)現(xiàn)的遠古人類之一。賈蘭坡教授在《長陽人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動物群》一文中說:“‘長陽人’的發(fā)現(xiàn),不僅給江南動物群增加了新的種屬,并為地層的劃分提出了……[詳細] |
李來亨抗清遺址主要分布于興山縣黃糧鎮(zhèn)、南陽鎮(zhèn)、古夫鎮(zhèn)、峽口鎮(zhèn)一帶。李來亨部在此駐軍屯田與清軍對抗,留下的遺跡遺物主要有17個城寨(黑虎觀、棋盤埡、寨嶺、張家灣、觀尖山、燕子寨、楊家寨、界牌埡寨、胡家灣寨、長坪鳳凰寨、老寨子、楊家?guī)X寨、將軍寨、城墻包、百城遺址的一道城、二道城和新城)和7個洞寨(寨子洞、仙龍洞、青龍寨、干龍洞、滴水巖、深渡河洞、昆元山洞),以及百羊寨戰(zhàn)壕、落步河壕溝、七步半古道遺址、炸子嶺橋、百羊橋、百城張家灣橋、圣帝行宮遺址、圣帝行宮之碑、炮臺、瞭望臺、點燈臺、茅麓山井、茅麓山堰窩池、石碓窩等遺址。順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戰(zhàn)死后,李來亨跟隨李過、高一功等大順軍主將聯(lián)明抗清……[詳細] |
東周古城址。位于湖北省沮漳河流域西側,宜昌、當陽、枝江、荊州交界處的沖擊平原地帶。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0�56′,北緯30�41′。面積約2200平方米。是東周時期楚文化及鄂西地區(qū)原始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城址。1973年以后,季家湖西岸相繼出土一批重要銅器,1979年,北京大學等單位在此試掘。季家湖城址以季家湖古城垣和楊家山子遺址、魯家墳墓群為中心,周圍分布眾多的臺基和古墓葬。城址南北長約1600米,東西寬約1400米,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疊壓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之上,F(xiàn)存夯土南城垣長約86米,底寬約13.4米,殘高約1.4米。南城垣外有護城河遺跡,寬約9.8米,深約1米,……[詳細] |
三線航天066-基地舊址總占地面積13131畝,總建筑面積90.2萬平方米,1980年5月27日,中央第八機械工業(yè)部組織驗收并正式投產,至1985年,累計完成基建投資3.7億元。該廠除生產軍用品外,先后開發(fā)生產的民用輕型客車系列產品和機電產品等。1993年4月10日,以066基地為主組建的中國三江航天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九研究院)在武漢市成立。按照國家調遷計劃,自1994年開始,三江集團部分企業(yè)陸續(xù)外遷至孝感市。至此,形成總部在武漢市,主體集中在孝感市,后方基地在遠安縣的格局。依托原先生產戰(zhàn)術-的技術,這里研發(fā)出了可以像-一樣靈活發(fā)射的固體運載火箭,投入到最新的商業(yè)航天發(fā)射中……[詳細] |
距三峽大壩幾公里處,位于廟南寬谷中黃牛峽南岸的黃牛山腳下,臨江聳立著一座紅墻黃瓦和金碧輝煌的古建筑,這就是三峽中年代最久遠的古建筑黃陵廟。黃陵廟,原名黃牛祠、黃牛廟。相傳此廟是春秋時代為了紀念神女助禹開峽的功績而修建。宋朝文學家歐陽修任夷陵(今宜昌)縣令時,只信禹王開山之功,認為神牛助禹開峽的傳說純屬無稽之談,故將黃牛廟改名為黃陵廟。黃陵廟初建時,氣勢十分的宏偉。廟前游客拜且舞,擊鼓吹笙屠白羊。香火極旺,后因屢遭戰(zhàn)爭毀壞,幾經重建,雖不如初建,卻仍然是三峽中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現(xiàn)僅存明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重修的禹王殿、武候祠等。禹王殿富麗堂皇,斗拱飛檐,陶瓦獸脊,由36根大楠木立柱支撐,殿……[詳細] |
玉泉寺鐵塔位于湖北省當陽縣城西15公里的覆船山東麓玉泉寺門前,全稱“如來舍利寶塔”,又稱當陽鐵塔。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由玉泉寺僧務本禪師領工鑄建,它是我國目前最高(七丈十三層)、最重(十萬六千六百斤)和保存最完整的鐵塔。工藝精湛,造型挺秀典雅。鐵塔建在磚石基臺上。八角、十三層,仿木構樓閣式,總高17.9米。做法是基座、塔身、檐部和平坐等部位分段用生鐵澆鑄,依次疊放而成的。鐵塔基座滿鐫海波紋,上為須彌座,各角有金剛力士一尊,體態(tài)矯健。鐵塔每層每邊鑄有“八仙過!、“二龍戲珠”和海山、海藻、水波等文飾,線條清晰、流暢,臺座八面,各鑄托塔力士一尊,全身甲胄,腳踏仙山,頭頂塔座,體態(tài)……[詳細] |
楊家灣老屋位于宜昌市夷陵區(qū)三斗坪鎮(zhèn)東岳廟村一組,三峽壩區(qū)內。楊家灣老屋始建于清干隆五十二年(1787年),道光年間(1820~1850年)擴建。老屋為磚木結構,長方形平面布局。縱深兩進,橫連十一屋,共有七個天井。明間及主要廳堂為穿斗式木構架,其它房屋則為硬山擱檁式。青瓦屋面,屋面組合錯落有致,封火墻及前后檐風格獨特。明間大門上有披檐,門框為青石打磨拼接而成,門柱飾淺浮雕鹿鶴逢春圖案,進大門依次為木隔墻、左右兩門、前廳、天井、正堂、后屋,左右次間、稍間的天井間隔布置,天井周邊有回廊,兩旁用青磚漿砌坎墻,上為槅扇檻窗,雕刻精細。建筑具有良好的排水、防潮及采光等功能。1939~1945年,抗戰(zhàn)時期這……[詳細] |
東周遺址。位于湖北省當陽市河溶鎮(zhèn)前進村東200米,屬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段,文化遺存集中分布在山崗和臺地上。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1.5米。是一處楚文化內涵非常豐富的重要遺址。1979年冬,為配合趙家湖水渠的修建,在沮漳河東岸進行文物調查時發(fā)現(xiàn)。1982年試掘。出土陶器以紅陶為主,尤以下層紅陶最多。紅褐陶、灰褐陶、黑灰陶、橙黃陶四種陶系由早到晚逐漸增多。紅陶和橙紅陶多為鬲,紅褐陶多為甗,灰褐陶多為甗和罐,灰白陶多為盂,黑皮陶多為盆和豆以及直領鼓腹罐。紋飾以粗繩紋為主,次為弦紋、圓窩紋、棱形暗劃紋、三角鏤孔。器形有鬲、甗、豆、盂、罐等。炊器以鬲、甗為代表,鬲有大口、小口之別,均為……[詳細] |
鳳凰山古建筑群位于秭歸縣茅坪鎮(zhèn)。因興建三峽大壩,1990年將屈原祠等古建筑遷建于茅坪鳳凰山。鳳凰山古建筑群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1000平方米,分三大區(qū)域布局,屈原祠區(qū)、古民居、廟祠區(qū)及古橋梁、石刻、城門區(qū)。屈原祠,位于鳳凰山古建筑群西南部的屈原紀念景區(qū)。原名清烈公祠。建筑面積2870平方米。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始建、元、明、清歷次維修。1976年7月因興建葛洲壩水利工程遷址并更名為“屈原祠”。中軸對稱布局,保存有山門、配房、大殿、屈原銅像、東西碑廊、屈原紀念館及屈原墓等建筑。屈原故里牌坊,位于鳳凰山古建筑西南部的屈原紀念景區(qū)。清代建筑,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木構牌坊。高約7米,面……[詳細] |
百寶寨巖屋位于當陽市西北方向、遠安縣與當陽市交界處的沮水兩岸,距市區(qū)20千米。巖屋的最早開鑿年代目前無法考證,至遲于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已有記載。清嘉慶、道光、咸豐三朝(1796~1862年)還曾重建過巖屋。百寶寨巖屋由付家?guī)r屋、李家?guī)r屋、官沖巖屋、金鼎觀、磨盤巖屋、青龍土地廟、兵寨、偏巖屋、毛家?guī)r屋、象0山巖屋、綠水巖屋、楊林巖屋、喬家湖巖屋、綠水土地廟、七孔巖、鐘家?guī)r屋、百家洞、龍觀廟、折船山巖屋、五土廟、孫家灣洞、廟崗巖屋、黃鵠灘巖屋及一些零散巖屋組成,數(shù)量23處250間左右,合稱為百寶寨巖屋群。巖屋功能有居住、宗教、屯兵、躲避兵火等。百寶寨巖屋群對于研究沮河流域早期族群歷……[詳細] |
楊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陸城鄰蘇巷30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道光20年(1840年),同治二年(1863年)續(xù)修,1986年根據(jù)0宜部、湖北省委宣傳部意見,經湖北省文化廳批準,宜都市人民政府將故居維修后在故居內舉辦紀念陳列并對外開放。楊守敬故居占地3121平方米,建筑面積1633.3平方米,木結構建筑,大門面對清江,中軸線對稱布局,二進八開間,三天井將前后二進分開,前一幢一層,有客廳、廂房,后一棟二層,有臥室、書房、藏書樓。外圍風格為白色斗墻和青灰色小瓦,與四鄰相接處均為高大的風火墻,整個建筑掩映在綠樹叢中,古樸、莊重、典雅,是本地區(qū)土漢民族雜居地帶僅存的典型建筑。故居內保存有楊守敬生……[詳細] |
青山墓群分布于枝江市問安鎮(zhèn)東北部,北距當陽市半月鎮(zhèn)5千米。墓群分布在問安鎮(zhèn)所轄的大竹園、革新、英雄、龔家坪、新建等5個自然村,總面積達15平方千米。該墓群分為四大墓區(qū):第一墓區(qū)以袁碼頭冢子(M1)為中心,7冢;第二墓區(qū)以大竹園謝家冢子(M8)為中心,3冢;第三墓區(qū)以大高廟冢子(M16)為中心,11冢(M23)為中心,3冢。每墓區(qū)均分布有不同數(shù)量的陪葬墓、陪葬坑。墓群封土均為白粘土夯筑。早年普出土過戰(zhàn)國時期銅禮器、兵器、車馬器。青山墓群經調查證實,系楚國貴族陵寢。墓葬特點是:數(shù)量多、類型豐富、延續(xù)時間長、保存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研究楚國歷史訪華的重要佐證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詳細] |
南襄城遺址位于遠安縣洋坪鎮(zhèn)南襄城村四組百擔丘大片農田中,時代為戰(zhàn)國至漢代,城址為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南北長900米、東西寬300米、面積27萬平方米。城址現(xiàn)殘存北城墻和東城墻,長213米,墻寬21米,高1.9米,為夯筑而成,城內有大量的戰(zhàn)國至漢代的瓦塊及陶片,陶質以泥質灰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器形有鬲、豆、盂、罐、紡輪等,出土有青銅劍40余把,最長的一把達62厘米。在殘城墻東南500米處發(fā)現(xiàn)一口深10米的古陶井,城北有金壩嶺東周古墓群,城南有墓嶺崗東漢古墓群。南襄城遺址所在位置是楚人活動的中心區(qū)域,城址內遺存豐富,對于研究楚國歷史文化具有較重要價值![詳細] |
三游洞摩崖位于宜昌市焉北效區(qū)夜明珠路,地處長江西陵峽峽口北岸與下牢溪交匯處。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著名詩人、文學家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始游洞中,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書于石壁,三游洞由此得名以來,歷代名家雅士、遷客騷人紛至沓來、控蹤尋幽,爭相記詩賦文。洞中現(xiàn)存宋至民國題刻43方,其中宋代題刻12方、明代2方、其他3方,其中有著名文學家歐陽修、黃庭堅、蘇軾詩碑刻、明歷六年(1578年),夷陵知府匡鐸重刻白居易《三游洞序》以及馮玉祥石刻“是誰殺了我們同胞的父母和兄弟”。三游洞摩崖留下了大量豐富珍貴的歷史資料手跡,是研究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資料。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南邊民居位于宜昌市夷陵區(qū)黃花鄉(xiāng)南邊村。始建于清嘉慶六年(1801),由相距約200米的“老號”和“寶和”兩組形制相同的建筑組成。坐南朝北,“老號”占地面積665.3平方米,建筑面積965.3平方米!皩毢汀闭嫉孛娣e949.86平方米,建筑面積1349.86平方米。均為磚木結構,硬山布瓦頂,兩山設封火山墻,屋檐、墻體多飾花鳥獸圖案。該民居是三峽地區(qū)現(xiàn)存較好的建筑群,對研究峽江地區(qū)的建筑歷史與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2019年10月7日,南邊民居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