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爾尕哈烽燧AAAA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依西哈拉鄉(xiāng)境內(nèi),坐落于卻勒塔格山南麓鹽水溝溝口的沖擊臺地上。烽燧雄偉挺拔,建于漢代。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史冊記載,夜間舉火稱“烽”,白天放煙稱“燧”。它是目前古絲綢之路北道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遺址,且位居絲綢之路北道的黃金地段,區(qū)位條件優(yōu)越,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該烽燧2001年6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絲綢之路(新疆段)大遺址保護項目?俗螤栨毓殪轂槲覈硟(nèi)唯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單體烽燧![詳細] |
庫木吐喇千佛洞位于新疆自治區(qū)庫車縣西南約30公里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庫木吐喇是維吾爾語的譯音,意思是“沙漠中的烽火臺”。窟群分布在渭干河東岸的山麓或斷崖上,分為南北兩區(qū),相距約3公里。北區(qū)的洞窟較為集中,已編號的洞窟有80個,但窟形和壁畫保存較完好的不到半數(shù)。南區(qū)洞窟分散在河東岸和幾條山谷內(nèi),編號的洞窟有32個,保存較好的不到10窟。與克孜爾千佛洞齊名的庫木吐拉千佛洞,位于在庫車縣城西南30公里處的渭干河畔的卻勒塔格山崖上。清徐松《西域水道記》稱,這里“山勢斗絕,上有石室五所,高丈余,深二丈許,就壁鑿佛相數(shù)十鋪,瓔珞香花,丹青斑駁”。 庫木吐拉是庫車縣境內(nèi)現(xiàn)存洞窟最多的一處石窟群,……[詳細] |
庫車自古就是龜茲文化發(fā)祥地,在庫車縣友誼路地下街建設工程中發(fā)現(xiàn)的東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群,體量大、性質(zhì)特殊,是新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發(fā)現(xiàn),填補了新疆考古工作中的空白。這些古墓群,從墓葬的形制上看有豎穴墓和磚室墓兩種,分別有豎穴墓葬2座,磚室墓7座,是在新疆首次發(fā)現(xiàn)的典型的漢式磚室墓。其中,磚室墓又分為單室券頂磚室墓、單室穹隆頂磚室墓、前后雙室穹隆頂墓三種形式。單室穹隆頂磚室墓墓門上部有照墻(部分有磚雕),前后雙室穹隆頂墓的前后室四隅起券處有燈臺,墓葬形式為合葬。 通過與在江蘇、山東、陜西、河南、山西以及甘肅酒泉、嘉峪關、敦煌、青海大通縣等地發(fā)現(xiàn)的墓葬資料對比,庫車發(fā)現(xiàn)的磚室墓的形制、構造方式、磚的……[詳細] |
庫車大寺是信奉伊斯蘭教的人民群眾做禮拜的宗教場所。大寺座落在庫車縣城黑墩巴扎最高處,距庫車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內(nèi)僅次于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的第二大寺。伊斯蘭教在庫車傳播后,約在15世紀營建此宗教建筑,初始為土建寺院,17世紀改作木結構寺院。1918年遭火災被焚,1923年由當?shù)匕⒓鞒旨Y、募捐重建了這座清真寺。1927年竣工。寺院面積1165平方米,主體建筑有兩部分,一是大寺院主體,內(nèi)有旋轉樓梯至寺頂,供阿訇喊“乃瑪孜”之用。全為磚木結構。二是供信徒禮拜時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廳和后室兩部分,面積約65平方米。大寺門樓高18.3米,全部青磚砌成,高聳的門樓與宣禮塔,莊嚴挺拔。塔柱雕以伊斯蘭風格圖……[詳細] |
克孜爾尕哈石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西北14公里的鹽水溝旁的卻勒塔格山脈南麓,與克孜爾尕哈烽隧毗鄰。始建于公元5世紀。石窟開鑿在東西寬170米,南北長300米范圍內(nèi)的崖壁上。分為東、西兩大組群,現(xiàn)存洞窟54個,編號洞窟46個,其中較完整的洞窟39個,有壁畫的洞窟13個。洞窟時代大致可分為兩期,前期為公元6~7世紀,后期為公元10世紀以后。根據(jù)國王和王族供養(yǎng)像及龜茲文題記分析,這里曾是龜茲王室寺院。石窟建筑形式多樣,按功能分有支提窟、僧房窟、講經(jīng)堂、禪窟等;按窟頂形狀分有、平頂、券頂、穹廬頂、套斗頂、覆斗頂?shù)取,F(xiàn)存較完整的39個窟可劃分為5組,每組都具有禮拜、講經(jīng)、禪修和居住等各種功能。石窟……[詳細] |
時代:西漢至宋龜茲國,西域古國之一,居民擅長音樂,龜茲樂舞發(fā)源于此。唐貞觀22年(公元648年)和唐顯慶2年(公元657年)曾兩度將安西都護府設置于龜茲,所轄4鎮(zhèn)、16府、72州之地。并在此設立政權機構,管理西域地區(qū),龜茲當時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都城。古城位于庫車縣城西約兩公里的皮朗村。古城周長近八千米,北墻2000米,南墻1806米,東墻1646米,西墻約2200米。除東、南、北三面城墻尚可辨認外,西墻已蕩然無存。全城成不規(guī)則正方形,城墻高約2--7米,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個。1985年,中國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先生曾在此城進行過發(fā)掘工作,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銅件、漢五銖錢……[詳細] |
介 紹 默拉納額什丁麻扎又稱默拉納和卓墓,位于在庫車新老城之間。 默拉納是圣人后商的意思。額什丁相傳為伊斯蘭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時來庫車傳布伊斯蘭教,死后葬此。建有祠宇、分祠門、祠堂、墓門和墓室四部門、全部以綠色琉磚裝飾,是曲型的伊斯蘭教建筑,頗為壯麗。祠西廊下有扁額,-“天方列圣”四個大字。兩旁有題記,為清光緒7年李蕃所題! 新疆阿克蘇市……[詳細] |
蘇巴什佛寺又名“昭怙厘佛寺”,遺址位于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庫車縣境內(nèi),是一處南北朝時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紀)的佛寺遺址。蘇巴什佛寺遺址是新疆地區(qū)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佛寺遺址。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分,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遺址以佛塔建筑群為中心,發(fā)現(xiàn)有廟宇、僧舍、洞窟、佛塔、殿堂等遺跡。出土有銅器、鐵器、陶器、木器以及壁畫、泥塑佛像等遺物。此外,還發(fā)現(xiàn)有寫有古民族文字的木簡及殘紙。蘇巴什佛寺遺址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當時龜茲地區(qū)的佛教藝術與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國家文物局)……[詳細] |
森木塞姆千佛洞在庫車縣東北約40公里,分布在庫魯克達格山口,溪溝東西兩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份遭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有52個?咝未蟛繛橹峥,毗珂羅窟極少。其開創(chuàng)年代,約在3世紀,其中大部分壁畫屬南北朝時期,最晚屬回鶻高昌前期。 森木塞姆石窟位于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庫車縣,是一處晉代至宋代的佛教石窟群遺址。它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新疆地區(qū)古代佛教藝術以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森木塞姆,是維語“細水漏漏”的意思。顧名思義,這是從石窟前的這股淚淚流出的溪水而得名的。石窟大部分已經(jīng)遭到破壞,保存較為完整的有52座,保存了古龜茲王……[詳細] |
烏什吐爾位于庫車縣三道橋鄉(xiāng)西北渭干河出龍口處東岸,東南距縣城約23公里。地處卻勒塔格山南麓山坡上,西臨河床斷崖。與夏克吐爾隔河相望,南距庫木吐拉遺址的1.7公里。烏什吐爾遺址呈南北向坐落,東西長約60~100米,南北長約210米。遺址城墻保存較好,墻基寬約3~6米,高約2.5~7米,頂部寬約0.7~3米。局部墻上有馬面,轉角處有角樓。夏克吐爾遺址破壞嚴重,原形制無法可考,F(xiàn)今東部、北部及靠北部尚有部分遺跡。2019年,烏什吐爾和夏合吐爾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