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曲靖市 > 宣威市旅游

宣威市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宣威東山公園
  東山公園位于城東5公里處的東山山腰,景區(qū)主要以東山寺、海會塔和革命烈士陵園組成,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旅游風景區(qū)。東山寺又名松鶴寺,始建于明初,由祖師殿、靈官殿、大士閣、白齋洞、回廊、海會塔等主要建筑物構成,是佛、道教合一的建筑群落。原寺主要建造在懸崖峭壁上,后因多次大火,經多次修復之后,現原懸崖寺廟已僅殘存部分,主要寺體已遷至山腰那塊神奇出現的平地上了。寺內古木森森、庭院重重,又有清泉噴涌,于山腰峭壁之上有平地、清泉,實為一大奇觀也。游東山寺,能使你吉祥快樂、萬事如意,宣威人農歷三月初三游東山已成習俗。游東山寺,最宜沿小路蜿蜒而上,雖然坎坷,卻有無窮妙趣:那赫赫然如刀削似斧劈石壁,裸露著太陽炙烤后的紅色,儼然一道天然屏障巍巍然傾斜欲倒卻又絲毫不動,令人揮汗驚嘆不止;茅草葳蕤處又見石壁千形百態(tài),觀之如虎嘯有聲如龍騰有云,如萬人-如千佛合掌而立,如山水人家瓊樓玉宇。更喜有老樹斜生于巖畔,一股清泉飛瀉而下,山風吹來,清泉扶搖而上成倒灑之狀,水珠點點似金錢萬斛,這就是前人以“峭壁凌空處,飛……[詳細]
推薦2
可渡關驛道
  可渡河古驛道位于城北69公里云、貴交界的可渡河畔,一條北連貴州,南入云南,開于秦、漢,洪武十五年重修的古驛道至今保存完好。驛道坎坎坷坷、曲曲彎彎,記錄著古代商旅活動的頻繁和艱辛,游人攀行在這里,似可聞有馬蹄之聲輕敲耳鼓。驛道沿線自然景觀及古碑、崖刻等人文古跡如明珠璀燦。諸葛亮征南時屯兵的“諸葛營”,明代南征時的“古戰(zhàn)場”及“古炮臺”、“烽火臺”,雖幾經滄桑,卻可想見當年紛飛的戰(zhàn)火、彌漫的硝煙;可渡河北岸約二百米高的峭壁上,灌木蔥綠處裸露著一片白色砂巖,遠而觀之,酷似“翠屏積雪”,可渡河北岸有一“V”形山口,這里有小溪潺潺,小溪兩旁的山坡上桃樹成林,春暖花開之際,桃花隨風飄落溪中,形成“桃花泛錦”之奇觀;可渡河南岸新建的“桃花溪度假山莊”古樸雅靜,與“桃花泛錦”隔河相應。據現存于可渡河北岸驛道旁觀音堂內的修觀音堂并暫駐亭碑記碑記載的“可渡彈丸巖邑,南通六詔(大理),北達三巴(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東連金筑(今貴陽),行旅冠裳,絡繹輻輳,孔道也”和清道光《宣威州志》記載的“可渡關……明洪……[詳細]
推薦3
浦在廷故居
  浦在廷故居位于宣威市西城下街57號。建筑坐東向西,由大門、前院、二門、正廳、對廳、廂房、佛堂、雕像組成一樓一底土木結構四合院,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圖片大門,位于故居東南角,為垂花門,歇山頂,小青瓦屋面。大門上方懸掛題有“浦在廷故居”的牌匾。前院,東西長約30米、南北寬約8米。院子西半部為綠地,種植花木、草坪。院子東端臨街建硬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一層瓦房,2開間,通面闊7.2米、通進深5.7米。二門,設于南廂房明間后檐墻上,屬“隨墻門”,上方懸掛“少將第”匾額。在護國運動時期,浦在廷積極支持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領導的護國運動,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運動,被授予少將軍銜。正廳,單檐懸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一樓一底。明為5開間,實為7間(明五暗七),通面闊23.45米、進深10.8米。明間、次間、稍間各通面闊4.1米,末間通面闊1.4米,通前檐出廊,廊深1.4米,北面末間前設為樓梯,南端前檐與南廂房之間為通道,原有側門1道,后封死。底層和二層明間及左右次間各裝雕花格子門6扇,底層2稍間各裝雕花……[詳細]
推薦4
三臺洞古建筑群
  三臺洞古建筑群位于宣威市西澤鄉(xiāng)西澤村委會黃家臺子村回龍山東南面。建筑坐西北向東南,依石灰石山巖用鐵鏈將木柱固定于巖石之上,分別由玉皇閣、文閣、武閣組成建筑群。因回龍山東麓巖壁有5個天然石洞,縱橫均分為3層,當地群眾依洞就巖建立寺廟,故稱“三臺洞”。玉皇閣,位于三臺洞古建筑群中部,五重檐攢尖頂樓閣式石木結構。通高5層,28.3米。底層為齋房,10開間,通面闊27.5米,與武閣通連;二層為大雄寶殿,3開間,供奉佛教三世佛像,左后側洞中塑十八羅漢神像;三層為財神殿;四層為觀音殿;五層為玉皇閣。三至五層通面闊均逐層向上遞減。文閣,位于玉皇閣建筑群右側,四重檐攢尖頂樓閣式石木結構。通高4層,24.12米。底層,3開間,通面闊7.5米;二層為地藏王殿;三層為大成殿;四層為文昌殿。二至四層通面闊均逐層向上遞減。武閣,位于玉皇閣建筑群左側,四重檐攢尖頂與歇山頂混合式石木結構。通高4層,24.12米。底層為齋房,與玉皇閣底層通連;二層為真武祖師殿,通面闊7開間;三層為岳飛殿,通面闊6開間;四層為關圣殿,通……[詳細]
推薦5
寶山武裝起義紀念碑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寶山鎮(zhèn)二中校園內。 寶山革命歷史悠久,抗戰(zhàn)勝利后,寶山、格宜一帶長期被上級黨組織列為開展武裝斗爭的重點地區(qū)之一。1947年“六·六”分隊成立后,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后省工委根據革命形勢發(fā)展的情況,決定“六·六”分隊暫時分散活動,將分隊主要領導調往外地工作,留下部分黨員繼續(xù)做好武裝斗爭的準備工作。1948年2月底3月初,“六·六”分隊留下堅持工作的柴燦國、騰顯清等在寶山、格宜一帶地區(qū)組織1500余人舉行反蔣武裝起義(稱春節(jié)起義)。起義隊伍曾攻打貴州水城發(fā)貴、應中、楊梅以及宣威田壩國民黨鄉(xiāng)公所,繳槍10余支,宣威常備隊出兵進剿,隊伍在轉移途中2人被殺害,14人被抓。起義隊伍后精簡為180余人,轉移到陸良龍海山加入朱家璧領導的“一支人民的軍隊”。 寶山中學地處寶山、格宜的中心地帶,是地下黨工作的重點之一。1946年8月,省工委派劉宗邦、黃融到寶山中學建立黨的工作據點,成立格宜、寶山一帶地區(qū)黨的特別領導小組,柴愛國為組長,劉宗邦、黃融為組員。9月,又派張白林、傅發(fā)焜、謝……[詳細]
推薦6
河東營沾益土知州遺存
  位于宣威市雙龍街道辦事處河東營村委會北面自然村北部,即石龍山東麓緩坡地帶。遺址為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治所衙署建筑遺址。遺址依地勢由高向低呈東西向分布,總面積2萬余平方米。遺址內原建筑共分前、中、后3個院落。后院南北兩側配有花廳,已毀,現僅存后院正廳房屋建筑。建筑坐東向西,單檐懸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4.5米、進深7.2米,明間減去中柱,呈抬梁結構,木格子門窗,小青瓦屋面。在前院西北方100米處建有石牌坊,現存直徑約80厘米的石柱礎1個;石牌坊西面曾建有關圣宮,為“安土司瞻天祝圣之所,鄉(xiāng)人祈年報賽之地”。前院西南方200米處建有池塘,呈長方形。東西長120米、南北寬50米,面積6000余平方米。塘口向西,池中筑方形土臺,上植柏楊五六株,現保存完好。此外,衙署四周還有零星建筑,共同構成了土司衙署宏偉的建筑整體,共占地數十畝。建筑自清雍正六年(1728)宣威州實行改土歸流后,除衙署后院安于蕃家廟外,其余各主體建筑逐漸被拆除或毀壞,部分建筑材料用作流官公廨的建設。2005年……[詳細]
推薦7
侏羅紀海岱恐龍化石點
  分布于宣威市海岱鎮(zhèn)澤嘎村北約1000米的坡地上。海岱恐龍化石最早在20世紀60年代修筑鄉(xiāng)村簡易公路時發(fā)現,后至70年代修建羊場至田壩鐵路支線時再次發(fā)現。20世紀80年代,在澤嘎村一帶又多次發(fā)現恐龍化石露出,因而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1986年3月,羊場煤礦汽車駕駛員在石口子村拉沙,于村東約50米的路邊發(fā)現股骨化石1節(jié),被取走送有關單位。同年12月,曲靖地區(qū)科協和地理學會等單位組織人員到現場考察,在石口子村東約150米處公路邊的臺地上采集到一批骨骼化石。1987年6月,澤嘎村的中學生孔焱在一次大雨后于石口子村東約300米的小河岸邊發(fā)現被雨水沖刷出的脊椎動物化石1段;^為完整,共有9節(jié),每節(jié)長18厘米、直徑20厘米,全長1.7米,以26°的傾斜度橫陳于河岸的斜坡上?嘴屯瑢W把情況分別向宣威縣科協和曲靖地區(qū)教委報告。1987年11月,由曲靖地區(qū)科協牽頭,組織了由地區(qū)文物管理所、地區(qū)教委、地區(qū)地理學會、143地質隊、宣威縣科協等部門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的考察隊,對宣威海岱澤嘎村一帶作了詳細考察。……[詳細]
推薦8
宣威文廟大成殿
  宣威文廟大成殿位于宣威市第一中學校園內。大成殿坐西向東,占地面積530平方米。大成殿建在高1.3米的長方形臺基之上,單檐歇山頂抬梁式磚木結構。7開間,通面闊25.35米、進深15.1米。殿身5開間,通面闊21.05米、進深10.8米。明間通面闊5.15米、進深10.8米。次間通面闊4.95米、進深10.8米。稍間通面闊3米、進深15.1米。殿身四周為寬2.15米的回廊。鼓形柱礎,石砌臺基,臺基邊沿安裝石質護欄桿。臺基正面設有與殿身通面闊等長的垂帶踏跺,垂帶踏跺中間為石雕御路。臺基背面明間后亦設有垂帶踏跺,寬度略小于明間通面闊。山墻、后檐墻為磚墻,墻上共開設13道木格窗。前檐裝26扇木格子門,檐下和轉角處用密集的斗拱挑檐。柱頭、梁枋、斗拱施彩畫,室內天花吊頂。屋脊均飾脊獸,正脊正中飾云罐寶頂,脊頭施正吻。宣威文廟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坐落于原烏撒衛(wèi)后三所城的東南隅,始稱“黌宮”。明萬歷六年(1578),沾益知州秦文緒改建于城北驛址。清康熙八年(1669),沾益兩庠諸生捐金修葺,……[詳細]
推薦9
法窩巖洞遺址
  法窩巖洞遺址位于宣威市寶山鎮(zhèn)摩嘎村委會發(fā)窩村西南約1.5千米的格香河(北盤江上游)北岸薩姑梁子中段山腰偏上的巖壁上,地理坐標為北緯26°1453.8、東經104°2932.5,海拔1654米。洞口呈半圓形,朝向為南偏東42°,最寬處29.2米、最高約30米。洞內高大寬敞,最寬處達50余米,光線可及深度170余米,光線極佳。由洞口至洞內43米左右呈斜坡,至洞內巖壁后,洞轉由西北方向向內繼續(xù)延伸,洞也逐漸變小,光線變暗至黑暗。洞口前為高10~13米的筆直陡坎,坎下是坡度近70°、長約200米的陡坡,坡腳是由寶山至田壩的鄉(xiāng)村公路,公路南側是筆直的巖壁直達格香河底,巖壁高約200余米,格香河邊海拔為1210米。洞口東西兩側均為直立的較為平整的巖壁,而洞口前沿的巖壁則凸凹不平,不似兩側的原生巖壁平整。洞內由于早期村民挖土熬硝,破壞較為嚴重,僅余洞穴東西兩側洞壁下不足10平方米的面積未被破壞。從洞西側洞壁底部留下的挖硝土形成的剖面上可以看出堆積僅有2層,上部表面為石灰華膠結蓋板,厚度在3~5厘米不等……[詳細]
推薦10
倘可巡檢衙署
  位于宣威市倘塘鎮(zhèn)人民政府辦公樓西北側15米處。建筑坐東北向西南,由前后2個四合院組成,占地面積860平方米。建筑均為一樓一底,小青瓦屋面。前院,由過廳、南北廂房組成。過廳,單檐懸山頂抬梁式土木結構。5開間,通面闊18.45米、進深6.3米。南北廂房,低于正房約3米,結構布局相同,單檐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3開間,通面闊10.9米、進深5.6米。過廳明間作為前后院通道,與前院寬約3米的11級臺階連通,形成前堂后寢的格局。后院,建于高約3米的臺基上,由正房、南北廂房與前院過廳圍合形成四合院。后院正房、南北廂房,均為單檐懸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正房4開間,通面闊15.8米、進深7.1米。南北廂房結構布局相同,3開間,通面闊11米、進深4.05米。倘可巡檢衙署為清代中晚期所建。據《宣威縣志稿》記載,倘可巡檢“年中兩處分駐,其公廨榜曰:‘宣威州倘可巡政廳’,告下之文,則署為‘宣威州佐堂’!敝腥A民國2年(1913),宣威州改為宣威縣,倘可巡檢改稱倘可縣佐,即以衙署為治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取消縣……[詳細]


全部宣威市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