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錫縣圖書館舊址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無錫縣圖書館舊址1912年無錫市崇安區(qū) ……[詳細] |
![]() | 始建于1905年的無錫縣商會舊址,坐落在前、后太平巷和漢昌路的三角地帶。主體建筑為兩幢清水磚外墻、青紅色相間的仿西式大樓,正面有磚雕羅馬柱,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外觀式樣呈典型的民國早年建筑風格。無錫縣商會舊址自建成至1949年,始終作為無錫工商業(yè)的智慧聯(lián)絡(luò)中心,與附近街巷組成近代街市的剪影,是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yè)的重……[詳細] |
![]() | 阿炳故居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阿炳故居清末民初無錫市崇安區(qū) ……[詳細] |
![]() | 陸定一故居位于無錫市西河頭28號,為清末民初建筑,房屋前后三進,有數(shù)十間房屋,第三進為轉(zhuǎn)盤樓結(jié)構(gòu),帶有后花園。陸定一同志1906年6月9日出生在無錫西漳,在1925年“五卅運動”的波濤中,他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同年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27年后,他先后歷任團中央、中國工農(nóng)紅軍總政治部、八路軍總政治部的宣傳部……[詳細] |
![]() | 小婁巷為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qū)的一處歷史文化街區(qū),無錫市四大歷史文化街區(qū)之一,其范圍東西分別至蘇家弄和新生路,南北分別至崇寧路和福田巷,現(xiàn)存北面和南面的東半部,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小婁巷歷史街區(qū)始于宋,盛于明清,雖歷經(jīng)風雨、戰(zhàn)火,但久經(jīng)不衰。它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延續(xù),育人的搖籃……那百米備弄猶如時間的隧道,一下子讓……[詳細] |
![]() | 清名橋及沿河建筑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清名橋及沿河建筑清代-民國無錫市南長區(qū)清名橋,原叫清寧橋,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南門外的古運河與伯瀆港交匯處,飛架運河兩岸。在清名橋南側(cè)是伯瀆河,流經(jīng)梅村至常熟。整座橋造型勻稱,穩(wěn)固雄偉,是無錫古運河上最著名的景點,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清名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詳細] |
![]() | 無錫縣城隍廟舊址,計有儀門、內(nèi)戲臺、外戲臺、西偏廳和一條長廊。儀門的歷史最長,其粗大的石柱、石鼓磴、抱鼓石及梁、枋、斗拱等部分木構(gòu)件仍為明初之原物,為現(xiàn)在老城區(qū)內(nèi)所罕見。內(nèi)戲臺和城門連成一體,特別高大,其前臺面積達245平方米,臺面離地3米左右,額枋上雕有山水人物,形態(tài)逼真,兩旁飾有木雕獅子,仰蓮垂柱,臺口兩側(cè)立花崗巖……[詳細] |
![]() | 惠山祠堂群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區(qū)的西部,東臨京杭大運河,西依惠山寺,祠堂群核心分布區(qū)面積0.3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03平方公里。至今仍保存著祠堂建筑4.7萬平方米以及自唐代至民國時期的118處祠堂建筑及一些明確的祠堂遺址。祠堂群中有欽定官設(shè)的祠堂、民間聯(lián)宗立廟所建之祠兩大類別,共分有神祠、先賢祠、墓祠、寺院祠、貞節(jié)祠、宗……[詳細] |
![]() | 金蓮橋,在無錫市西郊錫惠公園內(nèi)。位于南朝古剎惠山寺建筑群的中軸線、金剛殿(舊址)與御碑亭之間的金蓮池上。宋建,歷代重修。198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時名稱為“惠山寺金蓮橋”。金蓮橋為三孔石梁橋,橋身東西向架于池上。石橋兩端為石砌橋臺,中間為兩座石砌橋墩,以承接橋身石梁。每孔由六塊石梁組排而成,中……[詳細] |
![]() | 惠山寺經(jīng)幢,在無錫惠山寺古華山門內(nèi)兩側(cè),南側(cè)為唐陀羅尼經(jīng)幢,北側(cè)為宋大白傘蓋神咒幢,兩幢中間相距10米。唐陀羅尼經(jīng)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底部直徑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幢基為三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為束腰形須彌山;中間一組底座上滿刻海水紋,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獅子四個,姿態(tài)各異,上……[詳細] |
![]() | 無錫博物院AAAA ![]() 無錫博物院成立于2007年10月15日,由原無錫博物館、無錫革命陳列館和無錫科普館“三館合一”組建而成,位于無錫城市客廳——太湖廣場,建筑面積71000平方米,建設(shè)規(guī)模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是無錫市目前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務(wù)設(shè)施。整個建筑采用現(xiàn)代化全鋼架結(jié)構(gòu),造型厚重,兼具吳地的水文化靈性,體現(xiàn)了“水光石色”的設(shè)計理念,是無……[詳細] |
![]() | 無錫南禪寺AAAA ![]() 無錫南禪寺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剎。舊稱“梁溪豐大剎,首惠山,次南禪”。位于無錫南隅、古運河畔,高高的妙光塔向人昭示,南禪寺就在眼前。據(jù)縣志記載:南禪朝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高僧輩出,后人又稱“江南最勝叢林”。南禪寺是一座唐代創(chuàng)建的寺廟,是我國現(xiàn)存寺廟中歷史最久的一處古代建筑物。南禪……[詳細] |
![]() | 惠山寺,位于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橫街交接處),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它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chuàng)立的“歷山草堂”。當時他歸隱在歷山(惠山),與南朝的南平王劉爍以詩章酬和,齊江淹亦有繼作,后人把他們的詩作列于壁間。劉宋景平元年(423年),把歷山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元徽(474年——47……[詳細] |
![]() | 寄暢園坐落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東麓惠山橫街的錫惠公園內(nèi)。寄暢園又名“秦園”,園址在元朝時曾為二間僧舍,名“南隱”、“漚寓”。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進行擴建,壘山鑿池,移種花木,營建別墅,辟為園,取名為“鳳谷行窩”。秦金死后,園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繼承……[詳細] |
![]() | 東林書院AAAA ![]() 導(dǎo)游楊時,號龜山,曾受學(xué)于理學(xué)家程頤,在無錫講學(xué)達18年之久。他當年講學(xué)的場所,稱為“東林書院”,又稱“龜山書院”。楊時離錫后,書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廢。直到明萬歷年間,無錫人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等捐資,在舊址上重建東林書院。此后,東林書院名聲極大,一度成為左右全國輿論的中心。當時無錫的顧憲城、高攀龍、顧允成、安希范、劉……[詳細] |
![]() | 坐落于無錫城西,被乾隆皇帝譽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稱歷山、華山、西神山,其山形猶如九龍騰躍,故又名九龍山。錫山是惠山的余脈,無錫地名的來歷與錫山有著特殊的淵源。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錫山就有先民在此居住-,閃耀著馬家浜文化的光芒。秦始皇曾在此屯兵駐戍,留有秦皇塢等遺跡。后漢有樵客在錫山得碣石,其銘曰:有錫兵,天下……[詳細] |
![]() | 薛福成故居AAAA ![]() 景點級別:4A景點介紹:欽使第——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是清末無錫籍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宅第。故居中軸線前后共6進,由門廳、轎廳、正廳、房廳以及轉(zhuǎn)盤樓等組成,另有藏書樓、東花園、后花園、西花園等。占地總面積21000平方米,現(xiàn)恢復(fù)12000平方米,修復(fù)建筑面積600……[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