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 > 薌城區(qū)旅游

薌城區(qū)旅游景點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又稱芝山紅樓。這里原來是美國教會學校尋源中學,紅樓是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主席率領下,一舉攻克漳州,取得重大勝利。毛主席就住在紅樓里,為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國民黨49師盤踞于此,摧殘閩南革命,迭犯閩西蘇區(qū)。為了調(diào)動敵人,求得戰(zhàn)爭,展開局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根據(jù)國內(nèi)時局和閩粵敵我形勢,提出集中一、五軍團兵力攻打漳州的戰(zhàn)略方案,指出:政治上必須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調(diào)動敵人,求得戰(zhàn)爭,展開時局。這一正確主張得到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書記周恩來的支持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詳細]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于“海濱鄒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qū),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漳州古城地處商貿(mào)繁華的城市中心區(qū),又是歷史建筑、傳統(tǒng)文化集中的老城區(qū),“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五大特色非常鮮明,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2004年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榮譽獎”,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qū)”。近年來,先后有《臺灣往事》、《云水謠》、《海峽》、《劇場》等一批影視劇把漳州古城作為重要取景地,到歷史街區(qū)取景拍攝!疤扑喂懦、明清街區(qū)、民國風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是其最佳概括。漳州古城地處……[詳細]
漳州芝山公園
   漳州市老芝山公園位于漳州市政府大院北面,薌城區(qū)大通北路處,于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目前漳州市中心最具自然原生態(tài)的景觀公園,也是市中心惟一的山地公園。整個公園占地面積28.5公頃,利用原有茂密的植被和優(yōu)雅的景觀,修建曲折有致的登山步道,山頂新建一個三層八面的亭子“攬月亭”。漳州芝山公園二期改造項目已于2017年7月20日建成,正式向廣大市民開放。二期工程占地面積約297畝,2015年12月開始改造建設。芝山公園二期建設遵循回歸自然,因山就勢,保護山林生態(tài),于低洼處建濕塘景觀,挖掘歷史文化,塑漳州先賢名人像,再現(xiàn)亭廊相望、山水相依、文脈相承的紫芝勝景。-據(jù)悉,芝山公園劃分為五個區(qū)域:入口服務……[詳細]
漳州九龍公園
   九龍公園位于漳州市區(qū)勝利東路與元光南路交匯處,公園面積9.9公頃,其中水面面積4公頃,是市區(qū)最大的一個以水景為特色的市級綜合性休閑公園。九龍公園歷史上是漳州的東湖,公園1993年由市、區(qū)、鎮(zhèn)三級政府共同出資3700多萬元興建,1995年底建成開放。園內(nèi)主要景點有:九龍戲水噴泉雕塑、湖心島、清遠水榭、映雨軒、水仙閣、枕波亭、倚春亭、南山秋晚亭、不染亭、愚亭、云龍橋、霞起橋等。九龍公園是市區(qū)最大的一個市級綜合性休閑公園。 根據(jù)公園的地形條件,以及現(xiàn)階段的開發(fā),對該公園的內(nèi)部結構分區(qū)進行重新調(diào)整,規(guī)劃成六個功能區(qū):綜合休閑區(qū)、水面活動區(qū)、疏林草地區(qū)、熱帶植物區(qū)、服務區(qū)、兒童游樂區(qū)等六個功能區(qū)![詳細]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
   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漳州十大革命遺址。2021年入選福建100個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1927年3月,在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前,中共閩南部委書記羅明和閩南部委委員、漳州支部書記翁澤生二人從新聞中發(fā)現(xiàn)了蔣介石的反動苗頭,頓感事關重大,便召集閩南部委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制定各種應變措施,使漳州的黨組織、黨員得以保全。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后,為了加快福建全省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進程,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中共閩南、閩北臨委負責人于11月下旬在廈門碰頭,籌備召開各縣負責同志聯(lián)席會議,商定在聯(lián)席會議上選舉產(chǎn)生福建臨時省委。漳州以其良好的革命基礎……[詳細]
漳州林氏宗祠
   漳州林氏宗祠,又稱比干廟,位于福建省漳州薌城區(qū)振成巷內(nèi)。林氏宗祠,又稱比干廟,是漳州七縣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還以此年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來生員用。宗祠前后進已廢,現(xiàn)存中進四方正殿,面積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紅色筒瓦,下檐不圍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跡,可見原規(guī)模甚大。宗祠確切建筑年代已無考,經(jīng)專家據(jù)主殿實物與結構分析、鑒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帶有清式建筑的痕跡。漳州比干廟不僅長期供奉比干,還做為林氏族人赴考往來生員的接待處。文革前比干廟內(nèi)仍高掛多塊明清狀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釬、林士章均高掛其上。正殿兩邊……[詳細]
漳州石牌坊
   牌坊又稱石坊、牌樓,漳州方言稱其為“荷表”,意思為“某人承皇恩受褒表”的紀念建筑。漳州牌坊數(shù)量眾多、內(nèi)容豐富,歷來聞名。清朝年間記載有地點、有名稱的牌坊,多達四百多座。雖經(jīng)歷史變遷,至今保留下來還有近50座,分布在漳州各區(qū)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牌坊,為位于薌城區(qū)香港路北端雙門頂?shù)摹吧袝交ā焙汀皟删⿺畾v坊,(三世宰貳)”兩座明代牌坊,和位于新華東路東端岳口啟的“閩越雄聲”和“勇壯簡易”兩座清代牌坊。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的石牌坊共有四座,分別位于市區(qū)香港路北段雙門頂明代石坊,即尚書探花坊和三進宰貳坊,及新華東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即勇士簡易坊和閩越雄聲坊。四石坊均為石坊木結構,3間5樓12柱。雙門頂明……[詳細]
漳州府文廟大成殿
   漳州文廟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修文西路,是漳州城內(nèi)最大的古建筑群,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清乾隆《漳州府志》載,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建,政和二年(1112年)移于州左,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復故址。歷史上,朱熹、鄭成功、黃道周都曾到此廟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孫世代相傳住于廟內(nèi)直至明正德年間。明、清兩代及民國時期,屢有修葺。漳州文廟坐北朝南,現(xiàn)有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原有古代建筑物,如明倫堂、泮池、欞星門等已毀,現(xiàn)大門以內(nèi)中軸線上依次為戟門、丹墀、月臺、大成殿,兩旁為東西兩廡及敬一亭等。戟門面闊九……[詳細]
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領導機關舊址(芝山紅樓)
   芝山紅樓,又稱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勝利西路118號。紅樓原為美國教會創(chuàng)辦的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20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后,毛澤東同志曾居住在這里。建筑為三層磚石結構樓房,占地約700平方米,建筑面積480平方米,其中陳列室面積400平方米。樓坐北朝南,底層為地下室,墻體用條石壘砌而成,二、三層為磚木結構,紅磚砌墻,故有“紅樓”之稱,小巧美觀,引人注目。樓內(nèi)有7個房間,二層西南側帶有前廊,羅馬拉式拱頂,三樓有涼露臺,平面布局較合理,有明顯的西式風格,樓前有廣場,后有花園庭院,四周筑圍墻,正面和東側圍墻上留有工農(nóng)紅軍攻克漳州時書寫的革命標語……[詳細]
閩南工農(nóng)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
   閩南工農(nóng)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青年路東坂后基督教堂)位于漳州市薌城區(qū)新華西路216號東坂后基督教禮拜堂,F(xiàn)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這一舊址原是中華基督教堂,清同治十年(1871年)底,漳州堂會從石碼母會分出,在這里正式成立東坂后堂會,并建小禮拜堂于此。三年后,漳州基督堂會日漸發(fā)達,會友增多,舊堂無法容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今址興建了可容納500多人的大禮拜堂。1923年美國基督教會出資重建,建成現(xiàn)存的建筑。整座建筑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泥瓦屋面,有地下室,居中修仿哥特式鐘樓,樓成四方體,方錐形樓頂,錐尖豎十字,四角為方形朝天柱,柱頭是小方錐![詳細]
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司令部舊址
   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司令部舊址(漳州一中新華樓)位于薌城區(qū)勝利西路芝山東南麓,芝山紅樓東側,這里現(xiàn)為漳州一中“新華樓”。上世紀30年代,原來是福建省省立龍溪中學“干之樓”,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雙層磚樓。中間為大廳,兩側為教室,東西兩端各設樓梯。1932年4月20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后,省立龍溪中學關閉,校長及學校高層遠避廈門。東路軍司令部就設在此處,總指揮林彪,政委聶榮臻等在此辦公、住過。4月21日,毛澤東同志在這里主持召開了師長、師政委以上干部會議,作《目前政治形勢及第二次行動》的報告,討論下一步工作。決定的主要內(nèi)容有:第一,十五軍在南靖到天寶一線,三軍、四軍在漳州附近,……[詳細]
威鎮(zhèn)閣
   俗稱八卦樓,是漳州城的標志性建筑,福建省十大古建筑之一。威鎮(zhèn)閣始建于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數(shù)百年間,幾經(jīng)毀建。1997年重建,為三層八角樓閣,占地9畝,高57.88米,踞九龍江畔,望漳州府城,與建在芝山上的威鎮(zhèn)亭遙相響應。主樓雕梁畫棟,彩畫、紅木雕刻獨具風格,栩栩如生;樓中辟有“中華燈謎”第一館,館內(nèi)收藏有“國粹一號端硯”及中外燈謎資料萬余件等,F(xiàn)在的威鎮(zhèn)閣,依舊為3層建制,八卦形建筑,但規(guī)模遠超歷代。主樓高近52米,高大典雅而不失瀟灑,氣勢非凡,意蘊深長。主樓前亭左右兩邊,精巧玲瓏的三角亭、四角亭,花臺錯落有致,其間名花異草爭芳吐艷,生機勃勃。護廊由精美的浮雕組成,生動地展現(xiàn)出漳州各……[詳細]
林進嶼、南碇島
   林進嶼、南碇嶼,是全國11個第一批獲得國家級地質(zhì)地貌公園之一,位于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林進嶼火山地貌屬于新生代陸地間斷性多次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有柱狀節(jié)理玄武巖景觀,有不同規(guī)模古火山口無根火山氣孔群景觀和海蝕熔巖湖、熔巖洞景觀等。林進嶼:呈橢圓形,面積0.16平方公里,海拔72.7米,全島基本上由玄武巖構成,島上的東北面為火山噴氣口群,共有16個火山噴氣口。南碇島:離海岸約6.5公里,橢球形,面積0.07平方公里,海拔51.5米,全島由140萬支柱狀節(jié)理極其發(fā)育的墨綠色玄武巖石林構成,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大、最密集的玄武巖石柱群。全島由柱狀……[詳細]
雙門頂明代石坊
   雙門頂明代石坊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具體地址在修文西路與延安南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漳州古城的香港街上。這座石坊是漳州現(xiàn)存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福建省內(nèi)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雙門頂明代石坊包括“尚書探花”和“三世宰貳”兩座石坊,相距不過三十來米,所以共享一通國保碑。其中,“尚書探花”石坊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為紀念林士章而立。林士章,字德斐,漳浦人,嘉靖探花,曾任南京禮部尚書、國史副總裁。這座石坊寬8米、高11米,南北向,以青白石相間建造,樓頂置魚形脊飾,檐翼角起翹自然,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層,具有典型的明中后期牌坊風格。石坊正中的龍鳳匾上刻著“隆恩”二字,表示這座牌坊是經(jīng)……[詳細]
岳口街清代石坊
   在新華東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勇壯簡易”和“閩越熊聲”坊引人注目。清圣祖曾賜名予這些石坊,體現(xiàn)了對平臺名將藍理、許鳳立的表彰。這些石坊威武雄壯,特別吸引人的是,五處鏤雕上洋人的形象,生動展現(xiàn)了明清時期漳州與海外的友好交流,見證了那個時代的開放與包容。“勇壯簡易、所向無前”坊為清康熙四十六年(1619年)賜福建提督、左都督、掛鎮(zhèn)朔將軍印的藍理所立。藍理(1649-1720),字義甫,號文山,漳浦縣赤嶺人。在澎湖海戰(zhàn)中,藍理腹部被炮擊傷,拖腸血戰(zhàn),功居第一,康熙帝稱他為“破肚總兵”。“閩越雄聲、楚滇偉績”坊,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賜福建全漳總兵官、左都督許鳳所立。香港路的牌坊,可稱為“文牌坊”……[詳細]
塔口庵經(jīng)幢
   塔口庵經(jīng)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立于漳州市區(qū)大同路塔口庵前,建于宋紹圣四年(1097年)。通高7米、底直徑1.2米,以二十四層浮雕塊石累疊筑成。基座及利用唐代遺存的石構件建造,為八角柱狀須彌座;希苑謩e雕有海水、螭龍、蓮瓣的鼓形、覆盆形等狀不同的六層塊石,承托著中隔仰蓮花石的兩層八角柱形幢身。幢身下層八面各雕或坐或立、形態(tài)各異的佛像一尊;上層南向一面刻楷書直讀“寶塔建造于宋紹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禎拾伍年陸月初十日颶風頹壞原任欽差福建中路副總兵王尚忠捐資重造”等字,余七面均刻“南無阿彌陀佛”豎排六字楷書。幢身之上,以雕有佛像、蓮花等圖案的十三層各種形狀的塊石,向上收分,構成五重八角出檐、高聳奇……[詳細]
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政治部舊址
   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政治部舊址(漳州市委團結樓)位于薌城區(qū)勝利西路芝山南麓,芝山紅樓北側。這里原是漳州尋源中學教會牧師及高級教師住宿的樓房,樓內(nèi)設備相當好,有電燈、電話、鋼琴、鋼絲床和全套的高級衛(wèi)生設備。現(xiàn)為漳州市委機要局辦公樓,占地近200平方米,坐西向東,西式雙層樓房,F(xiàn)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1932年4月20日,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東路軍政治部設在此處,羅榮桓、宋任窮等在此辦公、住過。在這里,羅榮桓部署政治部全體干部和宣傳隊撒到漳州的大街小巷,張貼布告和標語,展開演講,宣傳紅軍的政策和主張。組織部隊發(fā)動群眾,打土豪、籌款、擴大紅軍和加強部隊政治思想建設等工作,同時幫助閩南地方……[詳細]
松州書院
   在漳州北郊———薌城區(qū)浦南鎮(zhèn)松州村,創(chuàng)辦于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距今1290多年,到目前為止是全國發(fā)現(xiàn)最早創(chuàng)辦的書院之一!洱埾h志》記載:“松州書院在二十四都,唐朝陳響與士民講學處!睍帷d堂、跑馬場,面積約15畝,既可教學,又可習武,具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唐貞元二年(786年),州治遷至龍溪縣,書院前增建松州大廟,祀陳元光及其部將,形成前廟后校的格局。1864年毀于太平軍之火,后又重建。書院系翰林承旨直學士陳響創(chuàng)辦執(zhí)教,屬官辦,教員均由縣令隆禮聘請,辦校旨在“為導民于禮樂,無混跡于漁樵!备淖儭昂I世無仕者”。陳響把孔子的“文、行、忠、信”融于一體,言傳身教,導士民于禮樂,開士子之茅塞……[詳細]
蓮花池山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漳州蓮花池山舊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漳州市北郊,1990年,考古學者發(fā)現(xiàn)蓮花池山地表有100多處小石器地點,采集到1400多件小石制品。據(jù)考察,該石制品出自紅土堆積物中的礫石條帶。該礫石條帶證實了地質(zhì)時代。2005年再次發(fā)掘,在其中3個文化層共采集標本3000余件,初步鑒定石制品超過300件。石制品所利用的原材料較為單調(diào),僅有脈石英和水晶晶體。蓮花池山遺址分南北兩區(qū),文化層是相連的,根據(jù)所作的剖面可知,文化層呈較大的角度由東北向東南傾斜,但由于后期的自然侵蝕和人工破壞,北區(qū)頂部和南區(qū)遺址已不復存在,如何開發(fā)保護遺址,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詳細]
林語堂紀念館
   林語堂紀念館位于漳州薌城區(qū),于林語堂105歲誕辰紀念日(2001年10月8日)當天開館。至2005年10月8日先后接待了7萬多名參觀者。該館坐落在其父母長眠的虎形山上香蕉林中,占地面積7畝,前眺林語堂故居,背蕉林環(huán)抱。主體為半圓形二層建筑,借鑒臺北林語堂故居的建筑風格,體現(xiàn)林語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館舍正面墻上,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沈鵬題寫的“林語堂紀念館”。館前,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語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紀念館有81級花崗巖臺階,暗喻林語堂81年的生命。林語堂紀念館內(nèi)一層為活動室,二層為展覽室,布局簡潔,空間感強。館內(nèi)展出林語堂先生100多幅珍貴照片和100多種書籍及一些林語堂用過的實物。景點……[詳細]
全部薌城區(qū)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