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陽初博物館是為紀念出生于四川巴中的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博士而投資修建的博物館,坐落在巴城以東2.5公里的塔子山頂。始建于2003年,其前身為“晏陽初史跡展覽館”、“晏陽初文化公園”,為公益一類的文化事業(yè)單位(副科級),直屬于巴州區(qū)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F(xiàn)有編制人數(shù)4人,其中專業(yè)技術人員2人。目前,在崗人員14人,其中財拔人員2人,單位自聘人員12人。為紀念這位從巴中走向世界的歷史偉人,宣傳他的偉績和愛國主義精神,以激勵當代,啟迪后人,巴中縣政府于1988年開始籌備晏陽初博士史跡展覽館。1990年6月,設立在縣圖書館大院內的晏陽初博士史跡展覽館揭館。因圖書館內的舊樓改建,晏陽初博士史跡展覽館……[詳細] |
該館由鄧小平親筆題書館名,是我國第一個以根據(jù)地命名的專門性博物館。它的前身為巴中人民文化博物館,始建于1951年。1961年更名為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巴中紀念館。1979年3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定為“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新館落成于1984年口館址在巴中市巴州區(qū)城南南龕山的半坡上,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827平方米。陳列大樓由三個展廳、珍品陳列室、影視放映廳等組成。陳列大樓兩側是紅軍石刻陳列廊,東側為觀光廊亭。整個建筑雄偉壯觀,綠樹紅墻渾然一體。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現(xiàn)有館藏文物資料兩萬余件,基本陳列了川陜根據(jù)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斗爭、發(fā)展史,分15個單元。對紅四方面軍西征……[詳細] |
平昌縣英烈紀念園,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水司墳廟梁山,距縣城40公里。1932年冬,紅四方面軍進入平昌縣境內,與川軍激戰(zhàn)于水司墳,首戰(zhàn)告捷,紀念園所在地水司墳廟梁山即為當時主陣地之一。1933年10月,徐向前總指揮在平昌縣得勝鎮(zhèn)北山寺主持召開軍以上干部會議,部署指揮了著名的“宣達戰(zhàn)役”,使川陜革命根據(jù)地達到鼎盛時期,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qū)域。當時有3萬名平昌兒女參加紅軍,5000多人血染沙場。為保護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緬懷革命先烈英靈,弘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中共平昌縣委、平昌縣人民政府決定修建平昌縣英烈紀念園。紀念園始建于2013年5月,落成2015年12月,占地面積76.15畝,由川陜蘇……[詳細] |
此碑林位于巴中市巴州區(qū)南完山頂,占地7萬多平方米,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龕摩崖造像、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博物館相毗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青少年教育基地。整個碑林有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徐向前、陳昌浩、李先念和張國燾紀念像園;劉伯堅烈士紀念像園;碑林長廊;楹聯(lián)長廊;川陜蘇區(qū)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吳瑞林將軍紀念碑;紅軍陵園;奉獻碑;標牌碑;觀景臺共十大碑區(qū)。安放有“殲六”戰(zhàn)斗機一架及“二七”高炮兩門。共嵌立石碑3388塊,刻紅軍英名10萬。其中紅軍將士個人紀念單碑2666塊;楹聯(lián)碑500塊、1000幅。立個人紀念單碑的紅軍將士分布在29個……[詳細] |
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城東40余公里的沙溪鎮(zhèn)王坪村。1934年7月,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緬懷紅軍將士,在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旁修建烈士陵園,原名“王坪烈士墓”,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政治部主任張琴秋親自設計并題寫碑名、繪制圖案,烈士集墓集中安葬紅軍烈士7823名,是中國唯一一處紅軍為戰(zhàn)友修建的陵園,也是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集墓。1982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為紅軍烈士陵園親筆題詞,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02年民政部批準更名為“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陵園”。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烈士紀念……[詳細] |
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巴山游擊隊紀念館位于南江縣桃園鎮(zhèn)北七公里鐵爐壩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0公布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類文物保護單位,是光霧山重要的旅游景點。巴山游擊隊是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前組建的一支留守川陜革0據(jù)地的正規(guī)武裝力量。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這支隊伍在劉子才、趙明恩等的領導下,活動在以南江縣桃園為中心的茫茫林海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戰(zhàn)斗5年之久。巴山游擊隊紀念館,由厘金局遺址、廣場、主題雕塑、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史跡陳列館、巴山游擊隊趙明恩烈士墓、綠化帶七個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7300多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230多平方米,設計為“指揮部原……[詳細] |
南江縣博物館成立于1982年,承擔全縣文物的征集保管、研究陳展和社教外宣職責。現(xiàn)有館藏文物34226件,珍貴文物540件,其中一級27件,二級46件,三級467件。2010年,南江縣博物館搬遷至朝陽新區(qū)仿古街58號,新館布展了《尋蹤米倉道》、《巴山壯歌》和《歷史古文物》3個基本陳列,三層樓展廳共3123平方米,其中文物庫房占160平方米。自2012年新館開館以來,南江縣博物館每年免費對外開放300天以上,年接待參觀者超過15萬人次,充分發(fā)揮了公共文化服務載體職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先后獲得國家“文物系統(tǒng)汶川地震災后文物搶救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文物系統(tǒng)先進集體”等稱號,是南江縣愛國主……[詳細] |
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舊址群位于沙溪鎮(zhèn)王坪村,包括總醫(yī)院部、政治部、醫(yī)務部和總務處舊址,以及其下設的醫(yī)療機構,屬軍、政、醫(yī)三合一的軍級機構。整個建筑均呈三合院布局,土木結構,清末民初民居建筑風格,建筑面積4萬余平方米。系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4年春,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由鸚歌嘴遷駐今沙溪鎮(zhèn)王坪村,周光坦任院長,張琴秋任政治部主任。由于戰(zhàn)事激烈,成百上千的傷病員被送往總醫(yī)院救治,雖因缺醫(yī)少藥,不少傷病員傷病惡化而光榮犧牲。但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仍為紅四方面軍和川陜蘇區(qū)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歷史貢獻。為了展示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的歷史風貌,縣民政局于2005年初對總醫(yī)院舊址進行了保護性建設和陳列布展……[詳細] |
劉伯堅故居省級保護單位,位于龍崗鄉(xiāng)龍崗社區(qū)居委會,1937年維修,面積共538平方米,其中32號房,坐東北朝西南,建筑面積250平方米,單檐硬山式,穿斗結構,板壁,面闊三間14米,進深四間18米,廊寬1.87米,通高7.85米,檐高5.47米;33號房,座西南朝東北,建筑面積286平方米,木結構單檐硬山式屋頂,穿斗梁架、板壁、面闊三間11米,進深四間26米,通高8.08米,檐高4.95米。劉伯堅烈士是我黨我軍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領導人之一,曾經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楊尚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并肩戰(zhàn)斗,曾領導指揮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為創(chuàng)建我黨開展中國革命作出了卓越貢獻。劉伯堅……[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