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德陽市 > 什邡市 > 湔氐鎮(zhèn) > 中和村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湔氐鎮(zhèn)中和村歷史沿革

[移動版]

位于龍居鄉(xiāng)駐地新街東南1.3公里(交通距離1.8公里)。

東鄰靈杰鄉(xiāng)池塘村,南接云西鎮(zhèn)白臘村,西連新店村,北界太樂村。

總面積1.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81畝,林地面積232畝,478戶1466人,漢族,轄7個村民小組,散點聚落,村委會駐周家廟,地處平壩,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壤魏沙土。

以農為主,主產水稻,小麥、油菜、葉煙。

1989年糧食總產66.5萬公斤,油菜總產0.68萬公斤,葉煙總產8.85萬公斤,生豬出肥1000頭。

農業(yè)總產值85.3萬元,其中1.15萬元,牧業(yè)21.9萬元,副業(yè)39萬元,漁業(yè)0.11萬元。

圍山渠3、4支渠及紅星支渠可灌農田1256畝,機沉井13眼,泉凼11口,補灌農田1370畝。

協(xié)會企業(yè)1個,戶辦企業(yè)13個,務工人員155人,企業(yè)總產值131萬元,人平均收入770元。

有小學1所,3個班,幼兒園1個,中西醫(yī)療站1所。

境內有機耕道7條,全長4.5公里,組組通機動車。

1954年曾設中興、和平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故名。

因境內原有文昌廟,故名。

1949年為龍居鄉(xiāng)第12社,1950年為龍居鄉(xiāng)農協(xié)會第12分會,1952年土改建政,為龍居鄉(xiāng)人民政府第12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前鋒人民公社第42耕作區(qū),1959年10月撤銷前鋒人民公社,屬龍居人民公社第8管理區(qū),1961年調整為第9生產大隊,1977年7月劃出2個生產小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命名為文昌大隊,1983年為文昌村。

2007年8月由原中和村和文昌村合并為中和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