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煙臺市 > 牟平區(qū) > 文化街道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文化街道概況

[移動版]

文化街道東與大窯鎮(zhèn)以沁水河為界,南至巋山與玉林店、高陵鎮(zhèn)接壤,西與武寧鎮(zhèn)毗鄰,北到牟平城區(qū),轄28個行政村,3個中心小區(qū)居委會。
文化街道和寧海街道原合稱為寧海鎮(zhèn),2001年,以政府大街為界,一分為二,以南稱文化街道,以北稱寧海街道。因辦事處駐文化里村,故稱文化街道。
西漢初期為東牟縣治,晉時東牟縣撤銷,屬牟平縣地(治今煙臺開發(fā)區(qū)古現(xiàn)村),北齊時屬文登縣地,至唐麟德二年(665年)始為牟平縣治。金設寧海州,轄牟平、文登二縣,州治在牟平城。1913年,廢州改為寧?h,因與浙江寧?h重名,1914年復為牟平縣。
照格莊遺址。約夏、商時期,就有人類在這一帶繁衍生息,當時為“嵎夷”地。照格莊遺址位于該村西500米處,地勢平坦,中部略隆起。遺址面積3萬平方米,1972年發(fā)現(xiàn)。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及煙臺地區(qū)文物管理部門聯(lián)合進行了試掘,文化層厚1~2米,發(fā)掘面積290平方米,屬“岳石文化”。出土器物有陶器65件,其中以帶子母口的罐、尊為多。石器89件,幾乎全是磨制而成。蚌器4件。骨器305件,以骨針最多,形體纖細,磨制精工,可與現(xiàn)代的銹花針媲美。還有卜骨、角、牙器、銅錐等。此外,耕地層下還發(fā)現(xiàn)3座戰(zhàn)國墓。泥制黑陶為“夾心黑皮陶”,銅錐、卜骨以及接近青銅器上的紋飾云雷紋、夔紋等。該遺址距今約3600至4000年,屬于先商文化范疇,為探索膠東半島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后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數(shù)據(jù)。
境內名勝古跡較多,被舊志列為牟平“十景”的,境內就有“范園春曉”“白塔殘陽”兩處。
范園。位于牟平城南側雷神廟一帶,原為金代進士范懌的花園。范懌是牟平城內人。范懌進士及第后,在今雷神廟西側建了一座占地約5畝的花園,故名“范園”。園內建有怡老亭,時范懌常在此與道人馬丹陽、高巨才和三教堂禪師竺律等交往。范園地處金龍山與浩嶺山之間的開闊地帶,陽光充足,北臨城墻,四周又有圍墻圈套,避風向陽!跋蜿柣敬簛碓纭保攧e處花草剛有綠意,這里已是柳暗花明,鳥語花香,比鄰近地區(qū)氣候約早一個節(jié)氣。園內,花奇草異,古柏相掩,“范園春曉”確屬迷人之景。
后來范懌把花園贈給了馬丹陽,并在園內修建了“玄都觀”。馬丹陽故去后,丘處機繼居之,應詔改為“玄都宮”。明崇禎年間,寧海知州饒鐙去金龍山求雨,回經范園時,遇呼雷打閃,風雨交加,進玄都宮避雨,許愿給雷神修廟。不久便在范園東側修建了雷祖殿,后改稱雷神廟。清初,玄都宮已破敗不堪,官府主持將玄都宮遷建在雷祖殿東。乾隆年間,在雷祖殿與玄都宮之間風道處,又修建了武穆殿。今雷神廟即由雷祖殿、武穆殿、玄都宮三廟組成的。
清末以后,雷神廟的名字取代了范園。1938年2月13日,這里發(fā)生過著名的“雷神廟戰(zhàn)斗”。0膠東特委-理琪,率山東人民抗日救-第三軍一大隊在這里打響了膠東抗戰(zhàn)第一槍。我軍20幾人,擊敗了數(shù)倍裝備精良的日軍,斃傷敵50余人。理琪光榮犧牲。1977年,雷神廟戰(zhàn)斗遺址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街道人杰地靈,英雄輩出,這里是清代著作家宮卜萬的祖籍,是全國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的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