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王屋山三宮旅游

王屋山三宮

陽臺宮
  陽臺宮位于市城區(qū)西北30公里王屋山華蓋峰南麓。因地處陽臺而得名。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玄宗李隆基命道士司馬承楨于王屋山自選形勝,創(chuàng)建道院。開元廿三年(公元735年)道院落成。有五樓三閣,取名陽臺觀。玄宗親書“寥陽宮”匾額,并令其妹玉真公主進山拜師學道,朝野震動,道風頓盛。后晉為燕真人煙蘿子棲真之所。金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觀曰宮,稱“陽臺萬壽宮”。金貞二年(公元1214年)遭兵燹而毀。金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重建。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重修玉皇閣。歷元、明、清、民國多次修葺。陽臺宮為王屋山道教道教“三宮”之一,依山陽,布局嚴謹,高低錯落有致,為三進院落。三清大殿居前,玉…[詳細]
紫微宮
  紫微宮即十方大紫微宮,為王屋山道教“三宮”之首,位于天壇山南麓的中巖臺上。因其在王屋洞天中所處位置與紫微垣星座居北天中央的位置相對應而得名。中巖臺背依三官嶺,面對華蓋峰,突兀道旁,三面環(huán)水,扼天壇“神路”之門戶,故有“雄獅鎮(zhèn)山”之勢。紫微宮為唐圣歷二年(699年)中巖道士司馬承禎創(chuàng)建。宋紹圣元年(1094年)重建。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宮座北朝南,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65米,總面積約6500平方米。順著山勢,層層筑臺,為三進院落。依中軸線,次第為朝真門、天王殿、三清殿、通明殿。東側依次有鐘樓、道院大門、關帝殿、三官殿、角門、東王公殿。西側依次建有鼓樓、藥王殿、七星殿、四神殿、菩薩殿、西…[詳細]
清虛宮
  清虛宮位于王屋鎮(zhèn)清虛宮村,大店河畔,北依崗丘,南臨開闊的河谷平地,景色秀麗,環(huán)境幽雅,被稱為“蛟龍吐玉”之寶地。清虛宮創(chuàng)建于唐代,原名清虛觀,為王屋山道教三宮之一。因地處清虛小有之境而得名。始建于王母洞前。元元統(tǒng)二年(1334年)重建時移于現(xiàn)址。清代再次重建。清虛宮座北朝南,依中軸線而建,次第為山門、三清大殿、玉皇閣。東有關帝殿、東王公殿。西有玄壇殿、西王母殿,F(xiàn)存建筑有三清殿、西王母殿、關帝殿,均為清代建筑。三清大殿,面廣五間(15.98米),進深四間(11.98米),系清代大型單檐懸山式木構建筑。西王母殿,面廣三間(8.90米),進深兩間(5.48米),系清代單檐懸山式木構建筑。宮內原有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