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之寺廟篇

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青海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平安縣洪水泉回族鄉(xiāng)洪水村。距西寧市30多公里,該寺以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雕刻工藝及建筑藝術(shù)而聞名遐邇,是目前青海省著名的古代清真寺文物旅游景點。洪水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后經(jīng)5次擴建,其中以清代乾隆年間擴修工程形成現(xiàn)在規(guī)模。洪水泉清真寺占地面積達6000余平方米,整個寺院由照壁、山門、喚醒樓、碑樓(被毀)、禮拜殿及學房等組成。其建筑均按照中國古典漢藏寺遍形制而建,設(shè)計奇特,在建筑量融合族的建筑藝術(shù),尤以磚雕、木雕圖案最為優(yōu)美,所雕圖案大部分為“二龍戲珠”、“龍鳳呈祥”、“麒麟送子”、“獵躍蝶舞”、“吉祥八寶、“萬蝠圖”等及大量南方景色。同時打破了清真寺中不能…[詳細]
深圳弘法寺
  弘法寺位于深圳市羅湖區(qū)仙湖植物園內(nèi),背靠梧桐山,首任長老本煥法師。弘法寺地有深圳“綠色心肺”之稱的梧桐山麓,1985年7月1日破土動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國內(nèi)興建的首座寺院,現(xiàn)任方丈為印順大和尚。弘法寺是1949年建國后,國內(nèi)興建的首座寺院。弘法寺由于地處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陳地深圳,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深圳弘法寺寺坐東南,朝西北,依山拾級而建。建筑面積三萬余平方米。沿中軸線自下而上建有:山門殿、天王殿、佛教文化展覽樓、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兩邊及側(cè)面分別建有客堂、祖師殿、伽藍殿、鐘鼓樓、觀音殿、地藏殿、功德堂、方丈樓、退居樓、臥佛殿、齋堂、禪院、僧寮、客寮、云水堂等。其中的齋堂可稱得上是目…[詳細]
臨清清真寺
  清真寺,阿拉伯稱為“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場所”,臨清俗稱“禮拜寺”。臨清原有三座清真寺,F(xiàn)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東寺,均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在所見到的北寺位于元代會通河與衛(wèi)河交匯處,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間。此時正是臨清最興旺的時期,臨清由縣治升為州治。寺內(nèi)碑刻記載,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了。此寺占地面積約2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甬道,牌坊門。望月樓,沐浴房,南、北講經(jīng)堂,南、北角樓,正殿,后殿,影壁,后門等殿、堂、樓、間86間。望月樓為歇山重檐牌樓式建筑,結(jié)構(gòu)精巧,玲攏別致。六楣正面鑲毛澤東手書“清真寺”匾額。望月樓后面懸掛兩塊匾額、一塊書“正意誠心”,一塊書“彝倫攸敘…[詳細]
大學習巷清真寺
  大學習巷清真寺大學習巷清真寺位于大學習巷路西,因處化覺巷清真寺之西又稱西大寺。據(jù)寺內(nèi)現(xiàn)存石碑記載,該寺創(chuàng)建于唐神龍元年(705年),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寺院建筑形式,略同化覺巷清真大寺,唯規(guī)模較小,而寺內(nèi)亭、臺、殿、閣布局得當。寺門對面有磚雕紋飾大照壁一座,門外臨街有四柱三間石牌坊“敕建陸次”石額,鐫于牌坊門楣。省心閣是該寺主要建筑之一,相傳建于宋代。明鄭和四下西洋回來后重建為四角形式建筑,三層三重檐。后面是南北碑亭,南碑亭內(nèi)是著名的“鄭和碑”,即《重修清凈寺碑》,大殿前為一寬大月臺,周圍環(huán)以石欄。大殿門首懸掛慈禧手書“派衍天方”牌匾,殿內(nèi)前中為窯殿,上方寫有古蘭經(jīng)原文,是著名“土耳其”書…[詳細]
永修真如寺
  云居山,古稱歐山。位于永修縣西南部,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因常年云霧籠罩,又名云居山簡稱云山。這里,群峰環(huán)列如屏,嵯峨峻峋,層巒相望;萬木崢嶸疊翠,竹木參天,奇秀天成;山泉流涌成湖,澄徹如玉,不染纖塵;山中坦蕩平整,青疇綠畝,景色旖旎。佛教曹洞宗祖師道場真如寺,就座落在這天上云居,冠世絕境之中,又因列岫峰圍,宛如蓮瓣,山中寺宇,好似蓮蕊,佛教尊真如寺所在地為蓮花城。曹洞源流真如寺始建于唐憲宗元和年間(806年-810年)。開山祖師道容與名僧司馬頭陀同游云山,上山后,見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鏡,四周巒岫環(huán)列,屏障護持,宛然為一處遠離塵囂,清靜幽雅的桃源勝境,于是率徒誅茅墾山,治基…[詳細]
鐵力明命寺
  凌云山明命寺是距桃山林業(yè)局23公里的一座佛道合一的古寺,始建于清朝光緒年間,建設(shè)之初,其建筑規(guī)模為黑龍江省第一寺廟。位于桃山林業(yè)局春光林場施業(yè)區(qū)內(nèi)的凌云山上,距桃山23公里。關(guān)于明命寺的創(chuàng)建,還流傳著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元始天尊有一夜正在參禪悟道之時,偶見東北方向凌云升騰,金光普照,倍感金光從東北方向飛來,繞其仙體,元始天尊大悅。次日晨便派弟子通天道長下落凡塵傳道,并尋覓凌云升騰金光閃現(xiàn)之地。通天道長領(lǐng)命來到凡間向東北方向前行尋覓,經(jīng)長途跋涉來到了奉天(沈陽),就住在奉天一道觀內(nèi)修行參禪,傳經(jīng)布道。過數(shù)十年后,一日,其正凝神參禪悟道之時,凌云又從東北方向升騰,金光大顯,…[詳細]
章丘興國寺
  興國寺位于濟南章丘區(qū)埠村街道葉亭山村東。始建年代不詳,據(jù)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碑記,“其寺創(chuàng)建至今有數(shù)百年”。興國寺于1979年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有正門(天王殿)、東西旁門、東旁門內(nèi)側(cè)照壁、東配殿(關(guān)王殿)、西配殿(灶王殿)及大殿等7座建筑,占地2340平方米。大雄殿起于基臺之上,臺四角各有石雕臥獅1只,形態(tài)生動。殿內(nèi)5間,進深4間,大木舉架,單檐歇山,斗拱施五踩重昂,頂覆黑瓦。殿內(nèi)前后石柱有陰刻題記:一曰“濟南府章丘縣禮泉鄉(xiāng)嘉慶十六年歲次辛未三月吉旦立柱”,一曰“濟南府章丘縣禮泉鄉(xiāng)神泉里張瑋……”等字。…[詳細]
溈山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城西的大溈山上。沿寧鄉(xiāng)至漣源公路西行70公里,爬上蔥翠的大溈山,進入一個盆地,氣象豁然開朗,一座宏偉的古寺映入眼簾,這就是有名的十方密印寺。密印寺創(chuàng)建于唐朝,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相傳唐朝著名風水大家司馬頭陀云游到寧鄉(xiāng),見溈山峰巒奇?zhèn)ィ帜久苊,是一福地,就上江西百丈山告知百丈禪師。百丈禪師派靈佑到溈山開拓。靈佑來溈山禪坐七年,溈山毫無變化,便悵然下山。當?shù)刈叱鰯?shù)里停步小憩時,忽然從山上竄出一群虎豹,阻住去路,靈佑只得轉(zhuǎn)回溈山。現(xiàn)山上留有盤團石、回心橋,相傳就是靈佑當年的遺跡。不久,百丈禪師也到溈山,見這里林海蒼茫,決非幾個曾人所能濟事,就是疏朝廷,請求派人開拓。當時,正是…[詳細]
廬山定慧寺
  定慧寺,原名定慧庵,土名城墻溝,位于廬山北麓蓮花洞景區(qū)內(nèi),背倚雙劍鋒,面對城南山,駐市區(qū)9公里。元末明初始建。據(jù)九江舊志記載,元末明初,一佛者明心覺顯的赤腳僧人曾在此清修,因薦藥治好明太祖之疾,圓寂后賜葬廬山。明末清初,文石和尚募緣數(shù)哉,始修大佛殿,時僧人九百,香火極盛。至隆缽和尚,鼎盛之至,朝奉者萬計。清順治十七年(1660),刑部主事送“定慧禪林”匾額。乾隆十六年(1752)顯親王感其幽谷松嘯,親題“松風臨水”金匾,寺廟名噪一時,住持隆缽法師由此又稱“聽松和尚”。清末,寺宇、佛像毀于兵火,金匾遺失,僧人遣散。民國五年(1916),福山和尚重修佛殿、寮房,維持香火。新中國成立后,宗教信仰自由…[詳細]
舊密禪寺
  舊密禪寺舊密禪地,在昌都地區(qū)之類烏齊縣境內(nèi),位于巴夏北面山坡處,縣城距地區(qū)駐地105公里。舊密禪寺,由歐堅班覺于1693年(-之水雞年)創(chuàng)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歐堅班覺為“巴夏人”,生于1657年,其母早逝,幼年時性格剛強,與繼母不和而離家出走,拜達夏嶺巴和迪欽曲杰嶺巴、嘎上下班匝松等人為師,成為他們的賢達弟子。據(jù)傳,達夏仁布欽臨終時對歐班覺說道:“巴夏祖人居住過的地方有一好似白獅金庫寶地,曾由朗嘉匝松和赤列多吉大師掘出過許多伏藏,……所以你歐堅班覺在該地建一座寺廟就能成大事!焙髿W堅班覺遵照大師遺囑來到白獅金洲庫寶地創(chuàng)建了該寺。他于-十二繞迥之火雞年圓寂。據(jù)說該寺共傳承十三世,分別為: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