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博物館”原“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座落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內(nèi),1988年12月對外開放。該館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7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張學良舊居從建設(shè)至今已經(jīng)有88年歷史了,沈陽人稱其為“張氏帥府”、“大帥府”,是張學良將軍及其父親張作霖的官邸和私宅。這是由青磚高墻圍起的院落和院外若干建筑所組合成的龐大建筑群,于1914年由張學良將軍的父親張作霖興建,1916年入住。以后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筑體系,各個建筑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tǒng)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上個世紀后期,“張氏帥府”被…[詳細]
梧州李濟深故居
  李濟深故居位于龍圩區(qū)大坡鎮(zhèn)料神村,1885年李濟深誕生于此。故居為青磚瓦房四合院,兼有中西建筑藝術(shù),院后有蒼翠古鐵力木林,風景幽雅。大門口嵌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著屈武親筆題寫的“李濟深故居”5個大字。順扶梯登上二樓,四周是李的臥室和會客室,三樓有電報室,大體仍保持著當年的擺設(shè)。李濟深故居建于1925年,占地面積為3342平方米,建筑面積2010平方米,李濟深曾在這里接待過不少-要員和大批愛國文化人士。故居里面建有墩子式的人行道,與故居四角上的炮樓相通,是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建筑物。1996年,李濟深故居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列為自治區(qū)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國家、區(qū)、縣三級…[詳細]
蔣氏故居
  蔣氏故居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zhèn),是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家、軍事家、中華民國前總統(tǒng)蔣中正的出生地。故居建筑包括蔣氏故居豐鎬房、蔣中正的出生地玉泰鹽鋪、蔣經(jīng)國1937年自蘇聯(lián)歸國后與妻子-的居住地小洋房、張學良將軍曾經(jīng)的軟禁地文昌閣和中國旅行社舊址、蔣中正親自創(chuàng)辦的武嶺中學、蔣中正母親王采玉之墓和蔣中正下野時居住的妙高臺等建筑組成。1949年5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溪口。之前的5月6日,毛澤東指示駐溪口的解放軍21軍61師對蔣氏故居進行保護。0期間,部分建筑遭到人為毀壞。0結(jié)束后的1979年,經(jīng)-提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撥款修復蔣氏故居和家族墓。20世紀90年代以來,蔣方智怡、蔣孝嚴等蔣氏后人多次…[詳細]
頤園街一號
  頤園街一號在哈爾濱南崗區(qū)的中心地帶,有一座仿法國古典府邸式的歐式建筑及一個樹影婆娑的小院,這就是頤園街1號。它建于1909年,原本是波蘭籍木材商葛瓦利斯修建的豪宅,卻因解放后我們黨的領(lǐng)袖毛澤東主席的蒞臨、下榻而成為名宅。1950年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在結(jié)束訪蘇的歸途中視察了哈爾濱,也是毛主席唯一的一次視察黑龍江。當天晚上,省市領(lǐng)導在此準備了豐盛的晚宴,為毛主席、周總理及同車抵達的越共總書記胡志明主席接風洗塵。但領(lǐng)袖們對當?shù)氐拿F特產(chǎn)卻一點未動,只吃了些青菜、米飯。飯后毛主席對市長饒斌說:“我們的國家還很窮,人民群眾很苦,我們不能這樣鋪張,吃米飯和蔬菜就可以嘛!”第二天,省市領(lǐng)導一致請求毛主席為…[詳細]
李宗仁故居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約30公里的臨桂縣兩江鎮(zhèn)浪頭村,建于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為木結(jié)構(gòu)的二層樓房,由安樂第、將軍第、學館、三進客廳、炮樓等組成,分布有7個院落、13個天井,共有大小廳房113間,是具有莊園氣派的桂北民居建筑。故居為李宗仁母親劉太夫人等家人所長居,李宗仁在此舉行婚禮,并接待蔣介石等大批-要人、桂系將領(lǐng)。游覽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撲朔迷離的歷史生涯和回歸祖國的征程。李宗仁官邸介紹官邪位于市文明路16號。建干1943—1948年,占地4321平方米。為民國年間大式磚木結(jié)構(gòu)中西結(jié)合建筑。以主樓為中心,四周配建有家眷樓、附樓、副官樓、門樓、門房、茶園…[詳細]
上海郵政總局
  上海郵政總局坐落于上海四川路橋北堍,門牌為虹口區(qū)四川北路276號。大樓始建于1924年,造價為320萬銀元。由當時滬上著名的英商思九生洋行負責設(shè)計,本埠知名的余洪記營造廠負責營建。大樓擁有號稱“遠東第一大廳”的郵政營業(yè)廳,氣勢雄偉,現(xiàn)在為郵政博物館。大樓整體風格為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初流行于歐美國家的折衷主義建筑風格,主體參照英國古典建筑風格,融合了羅馬式的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鐘樓。其中大樓主立面即南面和東面以及東北轉(zhuǎn)角處共設(shè)有19根高數(shù)十米的羅馬科林斯柱。塔樓兩旁有兩組不同的雕像,這兩組青銅雕像是郵政總局的標志之一。東方的一組雕像,為分別手持火車頭、飛機和通信電纜的人物,分別象征交通…[詳細]
圣索菲亞大教堂
  圣·索菲亞教堂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時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同年,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以隨軍教堂為基礎(chǔ),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jié)構(gòu)教堂。1911年,木墻外部砌了一層磚墻,形成了磚木結(jié)構(gòu)式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歷時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為遠東地區(qū)最大的東正教堂。索菲亞教堂是俄國建筑師科亞西科夫設(shè)計,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通高53.25米,建筑面積721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銅鑄制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要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詳細]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一座孔廟。文廟位于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東大直街,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F(xiàn)占地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418平方米,是黑龍江現(xiàn)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結(jié)構(gòu)為南北向三進院落,屬典型的清代建筑風格。前院是首進院落,院內(nèi)松柏蒼翠,丹墻回繞。院南泮池如月,虹橋飛架,白玉雕欄玲瓏。池南有萬側(cè)宮墻(俗稱影壁墻),上鑲有琉璃雕花磚,長44.80米,高5.9米。池北有欞星門,是三間四柱的木牌坊,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繪,虎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院落東、西兩側(cè)各有一座牌樓,與欞星門合稱三樓。過欞星門是主院的過廳大成門,五開間,單檐琉璃瓦廡殿頂,前后環(huán)以白玉欄桿,左右并列…[詳細]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即南洋大樓,位于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物。1996年11月20日,該館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由愛國華僑簡氏兄弟于1917年興建,大樓共有六層,系水泥鋼筋結(jié)構(gòu),十分堅固。1927年1月1日至當年9月20日,這里一度是武漢國民政府的辦公處,就是在這里,國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漢口和九江英租界的決定。三樓的-二屆三中全會會場懸掛著孫中山像及其遺囑,重現(xiàn)了歷史的場景。1986年,南洋大樓辟為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于1989年元旦國民政府正式遷漢62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武漢國民政府舊址(漢口南洋大樓),位于漢口中山大道708號,是愛國…[詳細]
湘南年關(guān)暴動指揮部舊址
  湘南年關(guān)暴-動指揮部舊址時代為清。湘南年關(guān)暴-動舊址【1928年】,宜章縣城關(guān)鎮(zhèn)起念巷82號。年關(guān)暴-動在我軍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其舊址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民國17年(1928)1月12日,朱德、陳毅率領(lǐng)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在湘南黨組織的配合下智取宜章,成立了“中國革命軍第一師”和“宜章縣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宜章年關(guān)暴-動的勝利,揭開了湘南暴-動的序幕。此后三個月內(nèi),革命風暴遍及湘南,工農(nóng)革命軍由1000多人發(fā)展到一萬多人,宜章、郴縣、永興、耒陽等五縣成立了各級蘇維埃政府。4月,朱德、陳毅率領(lǐng)湘南暴-動隊伍,挺進井岡山,同毛澤東領(lǐng)導的工農(nóng)革命軍勝利會師。舊址原為清守備署,始建于清順治十七年(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