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趙家窯村

趙家窯村

  因以趙姓人氏聚居,且早年間居民居住窯洞,故名。1969年屬永豐公社;1972年永豐公社更名為謝家灣公社;1984年改置鄉(xiāng),為謝家灣鄉(xiāng)趙家窯村民委員會至今。趙家窯村……。
  趙家窯村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平南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620502107224。
  趙家窯村位于左衛(wèi)鎮(zhèn)東北部,距鎮(zhèn)政府5公里。全村戶籍人口402戶1391人,現有常住人口814人。全村地域面積3210 畝,其中村莊占地210畝,耕地3000畝。全村耕地面積中,水澆地3000畝,退耕還林地51.7畝 ……。
  明永樂年間(1403-1424),趙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住房為窯洞,故名。趙家窯村位于東井集鎮(zhèn)西北3公里處,全村戶籍人口154 戶383人,中共黨員27人。其中長期外出(一年以上)人口 39戶85人,全村耕地面積2035畝,其中水澆地面積400 畝,退耕還林面積 885.46畝,種植雜糧雜豆400畝。 ……。
  趙家窯村位于賈家營鎮(zhèn)北,距城區(qū)及鎮(zhèn)政府分別17公里和4公里,全村總面積3.98平方公里,可耕種土地2547畝,其中水澆地1500畝,旱地1000余畝,全村共有戶籍人口227戶603人,其中常住人口175戶470余人,黨員40人,無貧困黨員,全村低保戶42戶54人,五保戶5戶,人均純收入3500.00元。貧困戶8戶19人,屬于貧困村,其中未脫貧人口6戶17人,已脫貧享受政策2戶2人,貧困發(fā)生率為3.……。
  傳明初從山西洪洞遷來宋、趙二戶人家在此打土窯居住,先稱“宋家窯”,后宋氏絕戶,改為“趙家窯”。此村由趙家窯、后小寨、谷家寨三部分組成。清乾隆年《安陽縣志》載有趙家窯。1949年設趙家窯村。1958年7月改為趙家窯生產大隊,屬邵家屯公社。同年9月公社更名,屬安豐公社。1984年改為趙家窯村民委員會,屬安豐鄉(xiāng),至今。趙家窯村……。
  趙家窯村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于里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371121105252。
  因早年有一趙姓人遷居該地,生有三子。兄弟三人不和,父親將老大、老二分別定居西灣、北陽坡,老三居此地,得名趙家窯。為其村民委員會駐地,故名。1949年屬右玉縣六區(qū)(駐地李達窯)稱趙家窯行政村。1953年屬右玉縣六區(qū)(駐地李達窯)十八戶營鄉(xiāng),仍稱趙家窯行政村。1956年撤區(qū)劃鄉(xiāng),屬歐家村鄉(xiāng),同時成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稱趙家窯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8年左云、右玉兩縣合并,屬歐家村人民公社后,稱趙家窯生產大……。
  該村原以姓氏建村取名,因與下面高鄉(xiāng)趙家窯重名,經雁北行署批準于1983年5月27日改為現名。該村清代屬平魯縣,民國屬三區(qū)。1953年7月屬水利鄉(xiāng)。1958年10月屬朔縣郭家窯人民公社,稱生產大隊。1961年5月屬平魯縣蔣家坪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為蔣家坪鄉(xiāng)趙家窯村民委員會。2001年改稱高石莊鄉(xiāng)趙家窯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趙家窯村……。
  該村最初是姓趙的人在此次建村定居,以其姓氏定村名為趙家窯。該村在清代屬朔州,民國屬朔縣第五區(qū)。1951年4月劃歸平魯縣第五區(qū)。1953年7月屬下面高鄉(xiāng)。1958年10月屬朔縣下面高人民公社,稱生產大隊。1961年5月屬平魯縣下面高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政、社分設,改為下面高鄉(xiāng)趙家窯村民委員會。趙家窯村……。
  1958年設立趙家窯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趙家窯村民委員會。自有此名成,沿用至今。趙家窯村……。
  趙家窯村位于原來的白馬石鄉(xiāng)?側丝125人,版圖面積9578.6畝,耕地130畝。全村7名黨員,其中流動黨員4名,農村“兩委”在職干部共有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