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鹽井村

鹽井村

  早年溪溝邊有幾口井出鹽巴,人們稱溪溝為鹽井溪,得名鹽井村。2002年12月10日,根據(jù)中府發(fā)〔2002〕102號文件請示,2002年12月25日,根據(jù)石柱府發(fā)〔2002〕179號文件批復,撤銷原鹽井鄉(xiāng)的紅巖村、石寶村、溝口村,合并設立鹽井村,沿用至今。鹽井村……。
  解放前,相傳此地境內有鹽井得名鹽井大隊,歷經變更改名鹽井村。1976年設立“鹽井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原高房村合并入鹽井村,沿用至今。解放前,得名鹽井大隊,歷經變更改名鹽井村。1976年設立“鹽井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原高房村合并入鹽井村,沿用至今。鹽井村……。
  明朝末期,此壩曾開采過鹽井,得名鹽井壩。村以鹽井為名。2004年由于區(qū)劃調整,把原興隆村(寓意居民做生意生意興隆故名)、土山村(因境內的山都是大土堆成的故名)、鹽井村(此壩曾開采過鹽井,得名鹽井壩。村以鹽井為名)合并,以其所在行政區(qū)域及工作職能得名鹽井村民委員會。1949年為天臺鄉(xiāng)13保,1950年改稱13村,1958年為葛蘭(區(qū))人民公社15管區(qū)2連。1961年為中心公社石安大隊。1981年更名……。
  1966年5月撤鄉(xiāng)并社為鹽井人民公社鹽井生產大隊。1984年2月公社改鄉(xiāng),成立鹽井鄉(xiāng),為鹽井鄉(xiāng)鹽井村,設村民委員會為鹽井村民委員會,2016年9月鹽井鄉(xiāng)撤鄉(xiāng)改鎮(zhèn)為鹽井鎮(zhèn)。鹽井村……。
  鹽井村位于萬潮鎮(zhèn)的東大門,距凱里市中心8公里,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10公里,東接西門街道的龍頭村,南鄰鴨塘鎮(zhèn),西與格河村相鄰,北與龍場鎮(zhèn)箐口村相連,全村共有3個自然寨,11個自然小組,305戶,總人口1297人,村內有苗族、漢族雜居,其中苗族人口占95%,耕地面積1806畝,其中田:803畝,土:1003畝,山林:2350畝,退耕還林890畝。常年糧食總收入:1086噸。經濟主要來源是種葡萄、楊梅、蔬菜……。
  鹽井村:以水井出鹽水得名。座落在黃板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西南方約6公里處,轄7個村民組,192戶,1005人,以漢族為主?偯娣e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4.2畝,僅有1個自然寨通村級公路,農田保灌面積28畝,主產水稻、玉米、茶葉。1956年成立初級社,稱鹽井初級社,1957年改稱鹽井高級社,1958年-,改稱鹽井大隊,轄區(qū)未變。文革后,分大隊,轄老山、偏嶺坡、上棚、鹽井、水井灣、金龍頂,1984年大隊……。
  2004年10月設立得名,沿用至今。鹽井村……。
  鹽井村位于鹽井鄉(xiāng)東面,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就在本村,全村下轄20個村民組。鹽井村東部地勢較高,西部以平緩山地為主,平均海拔1800米。水資源是本鄉(xiāng)最好的村,有全鄉(xiāng)最大的水庫(鹽井水庫,10000立方米),全村人畜飲水相比其他村較好。鹽井村屬濕潤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2.8℃左右,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之間,日照1100小時,其氣候特點是:冬曖夏涼、氣候宜人,無霜期260天。全村有耕地10710畝,人……。
  鹽井村,位于納雍縣北面,維新鎮(zhèn)東北部,距縣城64公里;距離鎮(zhèn)政府所在地5公里,土地總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985畝,水田面積461畝,林地面積1256畝,荒山面積350畝。村平均海拔1200米,年降雨量為1200毫米,年平均氣溫14.2℃等。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水稻等。轄11個村民組,現(xiàn)有人口690戶,3194人,其中:女性人口1535人,占總人口的48%;男性1659人,占總人口的52……。
  一、自然概況鹽井村位于威寧縣城的西北部,雪山鎮(zhèn)的北部,距縣城61公里,距鎮(zhèn)政府駐地19公里。全村土地總面積6.89平方公里。地貌類型:鹽井村屬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成土母巖主要是石灰?guī)r,有鐵鋁質山地黃棕壤、棕壤、灰泡黃泥土等三個土類。由于石灰?guī)r溶發(fā)育充分,其土層淺薄,加之人為活動加劇,部分耕地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區(qū)。全村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1700米,……。
  鹽井村位于共和鄉(xiāng)東南面,森林覆蓋面廣,可發(fā)展生態(tài)畜牧業(yè),經果林清水魚養(yǎng)殖是該地的最大潛力。全村轄13個村民組,451戶,共1654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300畝,全村農戶相對集中,群眾住房木房占45%,主要民族是土家族;移動、聯(lián)通網(wǎng)絡覆蓋全村,電視覆蓋率達95%;流渡河由本向東橫穿境內;全村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薯、馬鈴薯、大豆;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金銀花;全村森林覆蓋度過難關率達到8……。
  以境內有一個咸水井名鹽井沖而得名。明朝洪武九年(1376)屬荊門州管轄;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升荊門州為直隸州,屬荊門直隸州管轄;民國元年(1912)屬荊門縣管轄;1949年解放后屬梓佛鄉(xiāng)管轄;1955年農業(yè)合作社時成立鹽井初級合作社,屬梓佛鄉(xiāng)管轄;1957年楊家、鹽井兩個初級社合并成團結高級合作社,屬梓佛鄉(xiāng)管轄;1958年撤團結高級合作社,成立團結大隊,屬紅旗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5月恢……。
  因古時此地有一口水井含鹽量較高,故名。1951年成立農民協(xié)會,鹽井隸屬五區(qū)。1956年成立鹽井公社,辦公地點設在陳姓祠堂內,村農民協(xié)會改稱鹽井大隊,轄謝家、下村、大坪山等生產隊,現(xiàn)大坪屬于巷子大隊。1960年重新劃分大隊區(qū)域,將謝家、下村、大坪山分別設為大隊,將大坪頭劃分為鹽井大隊。1984年改為鹽井村。1996年撤鄉(xiāng)并鎮(zhèn),鹽井村隸屬紅巖鎮(zhèn),據(jù)調查考證沿用至今。鹽井村……。
  鹽井村是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南橋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31122112202。
  鹽井村是湖南省湘西州永順縣鹽井鄉(xiāng)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33127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