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新星村

新星村

  因希望像新星一樣冉冉升起,又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1949年屬定遠縣荒沛鄉(xiāng);1958年成立沛河公社,汪南大隊、羅圩大隊屬之;1965年境域劃屬長豐縣,汪南大隊、羅圩大隊屬之;1968年沛河公社劃入“三忠”公社,兩大隊更名為豐收、躍進大隊;1970年4月復置沛河公社,兩個大隊屬之;1983年4月沛河公社改沛河鄉(xiāng),后莊村、羅圩村屬之;2001年后莊、羅圩部分村民組合并成立新星村,隸屬不變;2006……。
  以前稱此地為布拉苦順,后改名為新星村。1958年隸屬于汪集大公社,1960年為新星大隊,隸屬于沿嶺公社。1983年成立沿嶺鄉(xiāng)人民政府,新星大隊改設新星村民委員會至今。新星村……。
  新星村委會位于大沙鎮(zhèn)西南面,距大沙鎮(zhèn)府約8公里,轄下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38人,178戶,其中勞動力413人。耕地面積851畝。村委會2009年的集體收入是5.3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686元。一、村委會干部隊伍狀況新星村委會領導班子共有5人,計生專干1人。現(xiàn)任村委會班子基本上能團結一致,認真貫徹鎮(zhèn)委、鎮(zhèn)府的方針政策,同心協(xié)力,盡職盡責完成各項任務。村支部書記能團結班子,起到統(tǒng)帥表率作用,在……。
  新星村位于城郊街西北部,原屬于廣州市農場局管轄,于2000年9月1日劃歸城郊街管轄,現(xiàn)距從化市城區(qū)5公里,全村面積約3000畝,常住人口1038人, 258戶,共分六個經濟社,由于村級經濟薄弱,企業(yè)未發(fā)展,村民年均收入2580元,F(xiàn)加強組織領導,結合村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切實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因村委會是由新街、群星、黃嶺下三個村委會合并,取“新”“星”兩字作為新村委會的名稱,故名。1958年為新街大隊。1983年為新街鄉(xiāng)政府。1986年為新街村委會。1990年為新街管理區(qū)。1998年為新街村委會。2004年12月10日撤銷群星村委會、黃嶺下村委會、新街村委會,設立新星村委會,沿用至今。新星村橫石水鎮(zhèn)西部,轄區(qū)內有32個自然村,村民1115戶共5752 人,耕地面積4536畝,盛產黑皮果……。
  新星黨政公共服務站(原新星村委會)位于東城街辦北面,新星村委會從2013年3月改制后,共成立3個黨支部(新星第-支部、新星第二黨支部、新星第三黨支部),1個經濟聯(lián)社和15個村民理事會。下轄15個村民理事會分別為:新一村、新二村、新三村、新四村、新五村、高一村、高二村、新圍村、馬頸村、土倉嶺、黎頭崗村、陽巢村、虎頭嶺村、陽江新一村、陽光新二村村民理事會。……。
  1952年成立鄉(xiāng)政府,1955年稱新星社,1958年成立新星大隊,屬新橋公社,1959年屬白諸公社,1973年新星大隊與高山大隊合并稱高山大隊,1975年高山大隊分設高山大隊和新星大隊,1983年稱新星鄉(xiāng),1987年稱新星村委會,1989年改稱新星管理區(qū),1998年撤管理區(qū)改稱新星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星村位于鎮(zhèn)西邊沿與云浮境相接壤,村前公路上通云浮,下達白諸圩。轄下5條自然村,住戶414戶,人……。
  1949年9月屬一區(qū)上北鄉(xiāng),1951年12月屬下藍鄉(xiāng),1957年12月屬藍田鄉(xiāng),1958年屬龍城公社轄,1961年成立新星大隊,1984年3月新星鄉(xiāng),1987年1月稱新星村民委員會,1989年10月稱新星管理區(qū),1999年5月改稱現(xiàn)名至今。新星村……。
  約1857年落戶設村,隸屬羅定州三都鎮(zhèn)南鄉(xiāng);1910-1931年隸屬羅定縣第四區(qū)萬車團新榕西、中和等堡;1931-1941年隸屬第四區(qū)新榕鄉(xiāng);1942-1950年隸屬第一區(qū)新榕鄉(xiāng)。建國后,1950年5月-1958年初隸屬羅定縣第七區(qū)新榕鄉(xiāng);1958年2~8月隸屬羅定縣新榕鄉(xiāng)新榕合作社;1958年9月至1961年5月隸屬連州公社;1961年6月設新榕、新星生產大隊,隸屬新榕公社;1962年新榕、新星……。
  希望村民的新生活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絢爛多彩,因而取名新星,故名。1949年12月德慶解放,劃分21區(qū),1個鎮(zhèn),13個鄉(xiāng)。1956年12月全縣設30個鄉(xiāng),1956年4月減為16個大鄉(xiāng),雙郭鄉(xiāng)并入鳳村鄉(xiāng)管轄;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制,公社下設新星生產大隊;1960年1月更名為新星生產大隊;1983年9月撤銷人民公社設立區(qū)公所、區(qū)公所下設鄉(xiāng);1987年為新星管理區(qū);1998年10月改為新星村民委員……。
  新星村民委員會古勞鎮(zhèn)轄的村民自治組織。位于鎮(zhèn)東南面,距鎮(zhèn)5.8千米,北背西江,沙坪河從南繞過。明洪武年間,古勞圍建圍后,各地移民遷入,挖塘筑建塾,故姓氏多雜。呂、馮、李、王、譚、冼、陳、易、溫、黃、扶、楊、尤等姓先民徙此建居。含洛社、三夾、魚仔墩、新社、新仁和、東池祖、德峻祖、槐亭祖、醬園墩、橫江墩、水樓墩、龍船墩、姓馮大墩、聚龍里、沙塘墩、橋仔墩、田邊塾、福星里、志祥里等19條自然村,22個生產……。
  新星村,曾名下羅新寨。位于普寧市區(qū)西北19.85公里處。全村總面積905畝、全村767人、124戶。約350年前,由揭西縣錢坑移民遷此創(chuàng)村。因毗鄰已有下羅老寨,故名下羅新寨,后又因聚落分散如星,改為今名。建筑多為土木結構平房,部份混泥土結構樓房。有耕地280畝,山地及園地925畝,魚塘32畝,主產水稻、甘薯。山地產靑欖、龍眼荔枝。有大池至石牌公路經過!
  地形地貌山嶺似星星,故名。清朝時期,屬博羅縣蘇州巡司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四區(qū)一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博羅縣二區(qū)泰美鄉(xiāng);1956年11月,屬博羅縣泰美鄉(xiāng);1958年1月,設立博羅縣泰美人民公社新星大隊;1983年11月,稱博羅縣泰美區(qū)新星鄉(xiāng);1986年1月,稱博羅縣泰美鎮(zhèn)新星村管理區(qū);1999年3月,稱新星村民委員會至今。新星村……。
  1986年從田心鄉(xiāng)管轄的下心埔獨立后與嶺頭合稱新星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新星村委會,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新星村,在普寧市西南14.2公里處,由嶺頭、下心埔2個自然村組成,人口0.26萬,1986年從田心分析出,自成行政村,聚落呈塊狀分布,有耕地736畝,山地4384畝,農業(yè)以種植水稻、甘薯為主,屬革命老區(qū),有廣汕公路和梅云公路經過!
  新星村基本情況:是二合一的村(高興村、大井村合并),位于通州鎮(zhèn)政府所在地南面、與政府所在地緊緊相連、距政府所在地不到1000米,區(qū)域面積19.35平方公里,冊三公路貫境而過且從村委會辦公室門口經過。全村轄14個村民組,居住布依、苗族、漢族等多種少數(shù)民族(以布依族居多)。2010年全村總人口2483人,耕地面積1912.03畝、其中田1372.03畝,人均耕地面積0.81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