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小潭村

小潭村

  小潭村位于漳平市溪南鎮(zhèn)南大門,距漳平市區(qū)18公里,全村分為上、下兩個自然村,下設10各村民小組,總人口1448人,黨員39名,其中女黨員7名。近年來,我村的文明村創(chuàng)建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狠抓班子建設,促進經濟發(fā)展,增加農民收入,深化道德風尚教育,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機制,改善服務質量和服務環(huán)境,大力推廣效益常用技術培訓和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開展平安村建設,加強環(huán)……。
  長汀縣三洲鎮(zhèn)小潭村位于三洲鎮(zhèn)政府西面,距長汀縣城33公里,在省道651公路旁,境內交通便利。地處汀江沿岸、三面臨水、一面依山、形似網狀,民房居住較為集中,住房建設基本以磚水泥結構、二層以上樓房。全村有兩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共187戶,總人口703人,耕地面積607.4畝,山地面積4418畝,村兩委成員有5個,1個黨小組,23名黨員,其中4名女黨員。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楊梅、美國紅黑提、汀州蘭花、……。
  小潭村委位于石角鎮(zhèn)西北面,距鎮(zhèn)政府約15公里,全村33個村民小組,人口2853人,耕地面積1511畝,山地1.6萬多畝。辦事處設在聯田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種糧區(qū)。經農業(yè)結構調整后,大量種植沙糖桔等名優(yōu)水果,效果較好。轄21條自然村:下坎、紅崩岡、鳳朝、旱田、壩仔、聯田、牛角口、下塆、新鳳樓、上田、石嶺、秧坎頭、低龍、在田、王竹坑、光板嶺、田尾頭、赤白壩、山豬樓、豬古嶺、散石坑!
  據,明成化年間,李長寧中文狀元后,在西南角修一尼姑庵,有尼姑350余人。李家的傭人、佃戶在此定居,以尼姑積善修德之意,初名為大善村。明成化十五年(1479)黃河改道南徙,村落被毀,在村西出現一小水潭,重建村后,得名小潭。1949年屬一區(qū)。1958年建小潭大隊,屬小潭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小潭村民委員會,屬小潭鄉(xiāng)。2009年屬城關鎮(zhèn)。2015年屬萬壽街道。2019年屬文巖街道。小潭村……。
  小潭村位于示范區(qū)姬石鎮(zhèn)北4公里處,兩面緊鄰沙河。村莊長600米,寬630米,全村1800人,戶籍人口數1980人,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為主。村民人均收入5885元,村內有衛(wèi)生室1個,全村醫(yī)療、養(yǎng)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村內共有3個保潔員、三輛保潔車輛,個垃圾箱,無垃圾桶外溢、落地現象。經過對村內非正規(guī)垃圾堆放點進行排查,村委制定整治方案進行清運。村內無露天糞坑,畜禽糞便綜合利用,使用沼氣……。
  1950年后,屬小潭子自然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三官人民公社,設立小潭大隊;1961年恢復區(qū)、鎮(zhèn)建制,屬龔場區(qū)三官公社;1975年1月撤區(qū)并社,屬三官公社;1984年設區(qū)建鄉(xiāng),屬龔場區(qū)三官鄉(xiāng),原名稱小潭大隊變更為小潭村;1987年區(qū)、鄉(xiāng)體制改革后,屬三官鄉(xiāng);2001年調整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屬網市鄉(xiāng);2004年,小潭村屬網市鎮(zhèn)管轄至今。小潭村……。
  小潭村位于湖口鎮(zhèn)最西端。原來洣水河從杉木嶺和檢塘之間穿過,后因河流改道,河里有個鯉魚潭,水潭很小而命名為小潭。該村東靠洣水河,南連石井村環(huán)巴垅,西抵文泰村黃湖片區(qū),北至舲舫松江村,舲湖公路穿村而過。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430戶1702人,其中農業(yè)人口1641人。共有48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18.6畝,山林面積390畝。2009年、2010年分別獲得株洲市衛(wèi)生村、湖南省衛(wèi)生村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