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黃口村

黃口村

  有戶姓李的漁民居住此地打魚,建村時因位于潖江河中下游黃溪坑的出口處而得名黃口,因村委會駐地位于黃口,故名。1952年稱黃口鄉(xiāng),1963年改稱大隊,1983年又稱黃口鄉(xiāng),1987年改稱村委會,1989年改稱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村委會。黃口村……。
  原名樊噲口中。漢代時期這里是黃河故道,有一年洪水泛濫,在這里決口,漢舞陽候樊噲率兵在這里修堤防洪,由于水勢兇猛,樊噲帶鄰兵民跳入水中形成人墻,修筑河堤阻擋水流,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樊噲,取樊噲口,后明代黃河水泛濫,改稱為黃口。1949年屬太康縣第一區(qū)(城關(guān))。1961年成立黃口大隊,屬獨塘公社。1975年劃屬清集公社。1983年更名為黃口村民委員會,屬清集鄉(xiāng)。2011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屬清集鎮(zhèn)至今。黃口村……。
  相傳很早以前,黃口有一座大山,山腳下有一個村子叫“黃溝”,村里有一戶人家,只有老兩口和一個兒子,兒子長大后,娶了個媳婦名叫黃娘,婚后生了一子,全家人終年憑墾植幾畝山地度日。一年冬季,家里斷了燒柴,兒子上山砍柴,不幸墜崖身亡。二老極度悲痛,日夜思念兒子,病倒在床,兒媳很孝順,終日端茶送飯煎藥,侍奉雙親十分殷勤周到。她勸公爹公婆說:從古至今,人死不能再復活,思念他只能增加思想壓力,還是保重您們的身體要……。
  此地原為黃河決口處。清初,黃姓遷此建村,取名黃口。村內(nèi)姓氏以張、黃為主。1958年8月建黃口生產(chǎn)大隊,屬堌陽公社。1961年7月屬堌陽區(qū)。1962年9月屬堌陽公社。1983年12月改為黃口村民委員會,屬堌陽鄉(xiāng)。1986年12月堌陽撤鄉(xiāng)建鎮(zhèn),屬堌陽鎮(zhèn)至今。黃口村……。
  黃氏聚居形成的村落,取名黃口。1949年至1955年黃口均屬新橋區(qū)轄。1958年屬候嶺公社黃口大隊。1968年屬新橋公社黃口大隊。1975年屬黃口公社黃口大隊。1985年改為黃口鄉(xiāng)黃口村民委員會。2017年屬黃口鎮(zhèn)黃口村民委員會至今。黃口村:位于黃口鄉(xiāng)政府所在地!
  黃口村是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什集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2,為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區(qū)劃代碼為371726101208。
  黃口村是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趙官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371425103223。
  黃口村是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qū)馬蘭屯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370405104222。
  黃口村[huang kou cun]轄黃口1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為黃口。黃口[huang kou]位于縣城南10公里,距所屬鄉(xiāng)鎮(zhèn)駐地西北1.5公里,村內(nèi)南北街4條,東西街3條,192戶,695人,耕地面積890畝,主產(chǎn)大蒜、棉花、玉米、瓜菜。據(jù)《黃氏家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黃姓由-縣遷此建村,因該村處于興隆至馬集路口處,故以姓氏取村名為黃口。該村以黑皮冬瓜種植為特色農(nóng)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