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北寨村

北寨村

  北寨村位于平谷區(qū)南獨樂河鎮(zhèn)最北端,地處深山區(qū),海拔135—151米,明代成村,全村286戶,280口人,北寨以盛產北寨紅杏這一果中珍品而遠近聞名,被譽為中國“紅杏第一村”。全村三面環(huán)山,風景秀麗,已擁有近百年的紅杏栽培歷史。但過去多為野生山杏,雖然好吃,卻規(guī)模很小。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該村利用本村獨特的地理位置、土壤條件和氣候環(huán)境大力發(fā)展紅杏生產,請專家對野生山杏采用科學方法進行嫁接培育,擴大……。
  官廳鎮(zhèn)北寨村位于官廳湖東岸,距縣城27公里,距官廳鎮(zhèn)區(qū)10公里,緊鄰官廳湖畔,官康公路從村邊通過。屬移民后靠村,屬于旱丘陵區(qū),地理條件優(yōu)越。全村總戶數166戶、428人,黨員29名。全村現有耕地1074畝。2016年,人均純收入8000元,主要以農業(yè)種植和外出打工為主,村集體經濟收入 0.92萬元!。
  北寨。位于楊村鄉(xiāng)東部,拒馬河南堤南側,南與南寨村接壤,西鄰北謝村。人口1660人,423戶。耕地面積1624畝。北寨村以農業(yè)種植業(yè)為主導產業(yè),生豬養(yǎng)殖為特色產業(yè),系全鄉(xiāng)四大生豬養(yǎng)殖基地之一。村內交通便利,移動電話通訊網絡覆蓋全村,信息暢通!
  北寨全村115戶,386人,耕地面積620人,村域面積1平方公里!。
  上寨鄉(xiāng)北寨村位于石家莊西南17公里處,距鹿泉區(qū)15公里,是上寨鄉(xiāng)的“北大門”,西臨山前大道,衡井公路從中穿過。分6個村民小隊,現有村民915戶,2947人,低保23戶,五保8人。村“兩委”干部8人,其中支部5人,村委5人,交叉2人,黨員123人,村民代表47人。 ……。
  北寨村位于靈壽縣城北8公里。全村0個自然莊,共有408戶1496人,黨員88人,村民代表10名,農村青年人才17名。村“兩委”班子5人(支部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職1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武秀林。轄區(qū)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28.95畝,山場面積0畝,村內主導產業(yè)有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村集體收入主要以土地租賃為主,村集體年收入2萬元!。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 98年),周姓由山西遷此地落戶。因此地南有河,燕王掃北時,在此駐軍扎寨,故莊取名為北寨,沿用至今。北寨村位于撫寧縣城北偏東15.5公里,座落在洋河東支北岸。地處丘陵。土地3,142畝。1,900口人,均為漢族!。
  因位于西寨之北,故稱北寨。金代就有此村,始居者為候、汪兩姓。傳說, 侯姓不知何故,舉家犯法, 逃難范家井,改為范姓。汪姓也改為王姓。明代,偏店村王儉遷此。北寨村……。
  北寨村位于束城鎮(zhèn)西北8公里處同,地勢較洼,,中壤土質,有1608人,滿族1人,蒙古族2人,其余均為漢族,耕地面積4200多畝,屬于典型農業(yè)村。2016年實施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以來,村內主要街道實現硬化,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主要街道新裝了路燈和監(jiān)控,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北寨村民勤奮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容村貌不斷改善,人民幸福感不斷提高。……。
  北寨村位于濟源市邵原鎮(zhèn)北0.5公里處,東與白坡崖接壤,西與鎮(zhèn)政府所在地邵原村相望,北與黃楝樹村隔山相鄰。全村轄14個居民組,564戶,2165人,F有中共黨員46人,群眾代表36人,村干部由支委3人、村委2人、監(jiān)委3人(監(jiān)委會主任由支委委員兼任)共7人組成。全村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包括坡地)1870畝,經濟作物面積650畝,農作物1220畝。近年來北寨村新建村室,新建球場兩個,乒乓……。
  據古時在曲河北邊有郭姓安家落戶,當時耕地在曲河南邊。到商代后期,姓吉的一家到此落戶,吉姓因無耕地,常偷郭姓的莊稼,郭姓為了看護莊稼,特遷到曲河南居住。后來南北兩岸各自形成村子,曲河南的村叫南寨,本村在曲河北取名北寨。1948年屬彭婆區(qū)。1958年成立北寨生產大隊,屬彭婆人民公社。1984年改設北寨村民委員會,屬彭婆鄉(xiāng)。1996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屬彭婆鎮(zhèn)。北寨村……。
  因有南北兩村,在北,故名。1947年為北寨村公所,屬輝縣第二區(qū)。1958年為北寨大隊,屬南寨公社。1983年為北寨村民委員會,屬南寨鄉(xiāng)。1995年屬南寨鎮(zhèn)。北寨村……。
  北寨是在古代古綸國時,當時有潁陽古綸國四門四關,北寨居北關,主要駐扎兵馬防御北邊入侵勢力。明屬俞東保。清屬俞柳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qū)屬第八區(qū)。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qū)署,屬第三區(qū)。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qū),屬第八區(qū)。1958年,時稱紅旗人民公社北寨大隊,后定名為君召人民公社北寨大隊。1961年恢復區(qū)建制,屬第三區(qū)。1962年撤區(qū)恢復公社,為潁陽人民公社北寨大隊。19……。
  因三門峽黃河攔洪,部分村民從老北寨遷移到文底村東,故名。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閿底區(qū)。1954年9月屬靈寶縣八區(qū)。1955年9月屬閿底區(qū)。1956年10月屬閿底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北寨生產大隊,屬閿底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鄉(xiāng),改為北寨村民委員會,屬閿底鄉(xiāng)。1984年屬豫靈鄉(xiāng)。1987年2月鄉(xiāng)改鎮(zhèn),屬豫靈鎮(zhèn)至今。北寨村……。
  據查當時與珠蘭鄉(xiāng)劃分于雷公砦為界,珠蘭為南邊,此地處雷公砦北面,故名北砦,也寫作北寨。1949年前屬珠蘭公社,1956年撤區(qū)并鄉(xiāng),1958年屬鳳凰崠公社,1963年正式成為鳳凰崠公社,1970年撤社設鄉(xiāng)名鳳凰崠鄉(xiāng),1984年后期并鄉(xiāng)鎮(zhèn),屬文武壩鎮(zhèn)管轄。北寨村……。
  “北嶺”“下洋寨”自然村各取一字命名,因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以轄區(qū)北嶺、下洋寨自然為名,故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漢下鄉(xiāng)第六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為第九區(qū)山嶺鄉(xiāng)。1958年成立下洋寨大隊,屬鐵園公社,1968年改屬君埠公社。1984年撤大隊設村委會,成立北寨村村民委員會,屬君埠鄉(xiāng)。2003年與君田村民委員會合并,統(tǒng)稱北寨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北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