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延慶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延慶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地名由來

  2009年析延慶鎮(zhèn)設立百泉街道. [詳細]
  2009年10月析延慶鎮(zhèn)7.45平方公里,設立香水園街道。 [詳細]
  儒林街道因境內的儒林苑小區(qū)而得名。 [詳細]
  元朝時仁宗生于此地,故名龍慶 。明朝初,改名隆慶 。明朝隆慶元年為避穆宗年號遂改名“延慶”。 [詳細]
  康莊鎮(zhèn)因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趙、董、馬、康四家來此落戶,康姓家族最大,故名康家新莊,民國六年(1917年)更名康莊。 [詳細]
  因境內軍都山主要山峰八達嶺而得名。明代《長安客話》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一說由由“八大嶺”諧音而得名。因這一帶山巒層疊,地勢險峻,據說所建的長城在這里要轉八道彎,越過八座大的山嶺,當年興建這段長城很艱難,工期遲遲完不成,曾先后有八個監(jiān)工為其而死。最后通過仙人的點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帶籠頭羊背鞍,燕子銜泥猴搭肩,龜馱石條兔引路,喜鵲搭橋冰鋪!,才把建筑材料運送到山上。所以人們就把這段長城稱為“八大嶺長城”,后來地名就諧音成“八達嶺”。另說由“巴達嶺”諧音而得名。相傳元代有一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到此,見這里關山險峻,崇巒疊翠,于是龍顏大悅,給此處賜名“巴達嶺”,后訛傳為“八達嶺”。 [詳細]
  因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復置隆慶州時建縣,名永寧,“取《書》其寧惟永之意”,故得名。 [詳細]
  公元10世紀,舊縣地區(qū)設儒州,并以縉陽山為名設縉山縣,為儒州治。縉山縣存在了400多年,“舊縣”之名即由此而來。 [詳細]
  因張姓居民最早依山建村而得名張山村。后來,李自成進北京,從河北到張山營一共住著8營兵馬,營字由此而來。 [詳細]
  元代,四海鎮(zhèn)地區(qū)建起了石灰窯、冶煉廠,有四水合流,故得名“四合冶”。元帝曾幾次賞冶鐵于此。因冶煉規(guī)模擴大,人數不斷增加,有位來自南方的風水先生說:“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四合冶’改為‘四海冶’吧”。故得名。 [詳細]
  千家店鎮(zhèn)因當地原有一戶姓錢的人家在此開店,生意興隆,遠近聞名,人稱“錢家店”,諧音得名千家店。 [詳細]
  因政府駐地原為沈家營村而得名。 [詳細]
  據記載因村東曾有一棵大榆樹(據傳可5人合抱,現已無存)而得名,嘉靖十六年(公元1573年)加筑圍墻垛口,稱大榆樹堡,后簡稱今名。 [詳細]
14、井莊鎮(zhèn) [北京市延慶區(qū)] 因鎮(zhèn)政府駐地井莊村而得名。
  井莊鎮(zhèn)是延慶縣轄鎮(zhèn),位于縣域中南部,距縣城5公里。東與大-莊科鄉(xiāng)為鄰,北與永寧鎮(zhèn)相連,西與大榆樹鎮(zhèn)臨。南與昌平區(qū)接壤。鎮(zhèn)域面積125.7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4346戶,11943人,耕地面積2.8萬畝,山場面積11萬畝。全鎮(zhèn)地處延慶盆地中部,地勢南高北低,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北依媯水河,由北向南是平原、半山區(qū)、山區(qū)。110國道和永西路穿越井莊鎮(zhèn)境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井莊鎮(zhèn)為典型的山區(qū)內鎮(zhèn)……[詳細]
  其名稱來源于“大莊窠”。窠,原指鳥獸昆蟲的窩,亦指最初來此采收山貨、種地的莊稼人搭建的窩棚。后來逐漸形成村落,俗名亦稱“大莊戶”。后因書寫地名,窠字不雅,故改作“科”。 [詳細]
說明:數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