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永寧河古稱納谿而得名,后易名納溪;另說因位于納江(即永寧河)入江口,且匯納敘永縣以下諸溪水于此注入長江得名;另據(jù)《永樂大典》:古之有溪,上控永寧界首,下注瀘江,昔諸葛亮平定云南,蠻夷納貢而出此溪,因名。 |
因境內(nèi)名勝落馬潭得名;另說因龍馬潭公園得名;據(jù)《輿地紀勝》:龍馬潭在城東北二十里,唐王昌遇落魄仙于此,以龍馬一夕送歸潼川,故名。 |
1913年改瀘州置縣,從瀘州之名;南朝梁大同中置瀘州,遠取瀘水(金沙江)為名,另說因當(dāng)瀘江下游而得名,其水色黑,故名。 |
北周由符縣改現(xiàn)名,以赤水河(安樂溪)于此匯合入長江,故名;據(jù)《元和郡縣志》:以江在縣側(cè)合流為名。 |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設(shè)永寧縣,1913年改現(xiàn)名;由敘州、永寧各取一字為名;另說取敘(指敘州府)屬永寧之意命名。 |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置古藺縣,因古藺河而得名;另說因古藺州得名;《古藺縣地名錄》(1982):唐元和元年(806)置州,以境內(nèi)藺草叢生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