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胡集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胡集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曾用名回龍寺、胡崗店、胡崗店集。村北有一寺,名回龍寺,以寺為村名。清代,曾設(shè)驛站,東南至西北官道經(jīng)此。有個叫胡崗的人在此開店,態(tài)度和藹,經(jīng)營有方,生意興隆,凡過往客人皆對該店滿意。后來成集,改名為胡崗店集。因與“虎頭崗”公社諧音,故更名為胡集至今。
原名小安莊,因安姓人首居于此,村莊較小,故名。后安姓人絕嗣,李姓人從荊針園(今屬鹿邑縣西關(guān))遷到大吳嶺,后遷至三所廟,又從三所廟遷居此地,村東有一寺廟叫興寺廟,故村名稱興寺李莊,現(xiàn)簡稱李莊。
清乾隆年間,魯姓人由魯大莊(今屬胡集鄉(xiāng))遷居此地,因村莊較小,故名魯小莊。
鈕姓人依黑河而居住,后逐漸形成村落,故名鈕河涯,后來,王、趙姓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村名未改。
郭姓人首居于此,故名郭莊。
范姓人首居于此,后村東建有一座橋,故名范橋。
很早以前,任姓人在此首居,因村莊較大,故名大任莊。后張姓人從小張莊(今屬吳臺鎮(zhèn))遷居此地,丁姓人從丁寨(今屬汲冢鎮(zhèn))遷入,趙姓人從趙老家(今屬城郊鄉(xiāng))遷入。清同治六年(1867),張、丁、趙三姓在村周圍合筑寨墻,取名三合寨,后任姓人絕嗣,現(xiàn)復(fù)名為大任莊。
元代,任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因村小人少,故名小任莊。
史姓人首居于此,村莊以西有一座石頭橋,故名史橋。
元代,賈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后有一叫賈功到的書生在村里做起買賣,日子長了,此村就成集市,故名賈集。
原名五淺樓。王淺是一人名,建有一座樓房,故名王淺樓。為方便村民稱呼,土地改革時期改為王樓。
明代,白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后來一富戶建有樓房,故名白樓。
又名呂墓墳王莊。村東頭有一冢子,頂端有四棵國槐,人稱頂天柱。南側(cè)有座廟宇,廟里有尊女佛像,人稱老姑娘。秦代,朝中相國呂布,把苗條俊美,才華出眾的七女兒荷花許給當(dāng)朝大夫趙池為妾。荷花姑娘得知后,為抗婚,追求自由,當(dāng)天夜里在丫環(huán)春枝的幫助下,逃出府門,曉行夜宿,走了數(shù)月,來到王莊村,被一好心的老嫗收留。呂布得知荷花姑娘逃走之后,立即差人追趕,并說:“找到之后,就地活埋!”3個月后,差人們在王莊捉到荷花姑娘,為了讓荷花姑娘多活些時間,又不違令,差人們就在王莊東頭并排建三座磚墓,每座長5米,高2米,寬1.3米。三墓之間有通道,自東向西三墓分別為臥室,餐室,廁所。荷花姑娘就封在里面。約兩個多月,荷花姑娘就含冤離開了人間。眾鄉(xiāng)親為表示對姑娘的同情和悼念,都紛紛端土添墳,3年后就成了5丈多高的冢子。王莊人為紀(jì)念這位追求自由的呂門貞女,便把村名改為呂墓墳王莊。又在墓前修建一廟宇,逢年過節(jié),供人們悼念荷花姑娘。冢子在文革期間被鏟平了,3座磚墓被扒,墓中發(fā)現(xiàn)荷花姑娘的骨骼和一枚玉雕戒指。后方便村民稱呼,改名為王莊。
西頭有一條武河溝,村隨河名,故名武河溝。
明末清初,原名張莊。明末清初,魯姓人從西魯樓(今屬胡集鄉(xiāng))遷居張莊(今屬胡集鄉(xiāng))西側(cè),取名魯莊。后村莊擴(kuò)大與張莊(今屬胡集鄉(xiāng))相連,合并一村,故名魯張莊。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