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間,徐、王二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建村,始名小徐莊。后來,從淮陽遷來一有錢的婦女,距村莊三百多米處建一寺院,取名遠通寺。隨著徐、王兩姓人口增多,村莊逐漸與寺廟相連,以寺名代替村名,易名遠通寺。 |
清初,王氏兄弟二人從王樓遷此居住,蓋有兩間瓦房,取村名為瓦房莊。 |
清代,柴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柴堂。 |
明弘治年間,挖一土井,土質流沙,立不住井沿,井口越來越大。此村臨南北大道,過往行人較多,遠近熟知此井,以井為標識,稱此村為大井。 |
東漢,有位軍師耿德臣葬于此村后,后有郝姓等姓氏遷此建村,取村名為郝莊。 |
明初,李小鳳兄弟二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筑有寨,村名稱李鳳寨。 |
戰(zhàn)國時,楚、陳兩軍駐扎兵營,戰(zhàn)后士兵在此落戶,以首領董氏取村名董營。 |
明初,朱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因緊臨朱佑墓葬,故名朱冢。 |
明洪武元年(1368),王姓始祖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村莊較大,且早于鄰村王小莊,故名王老莊。 |
宋時,村北有運糧河從村后繞過,建村時河水干枯,村莊緊臨河沿,故名干河沿。 |
明初,楊氏始祖從山西洪洞縣遷此落戶,始名小楊莊。后有郭姓、徐姓相繼遷入。清初,在村東、西兩邊建了兩座大廟,興有集市,村名易名雙廟集,又稱雙廟。 |
明初,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落戶,人口較多,取村名大劉莊。 |
明洪武元年(1368),吳姓于此建村,筑有樓房,始名吳家樓。后有王典、王三兄弟二人,從商水縣城南關遷居吳家樓西,名王莊。清同治年間,兩村合并,創(chuàng)修土寨,稱吳樓寨。 |
明永樂年間,陳姓來祖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為防敵匪筑寨,故名陳家寨。 |
清康熙年間,李開國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李莊。隨著人口增多,村莊擴大,附近李莊較多,此村最大,改稱大李莊。解放后,簡稱大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