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威寧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2]

威寧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2]

清朝時得名迤那,沿用至今。

1932年置迤那、仙馬、麻窩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并入牛棚公社。

1961年析建迤那、仙馬、麻窩公社。

1985年改置1鎮(zhèn)、2鄉(xiāng)。

1992年仙馬、麻窩鄉(xiāng)并入置迤那鎮(zhèn)。

清朝得名中水,沿用至今。

1949年為中水鄉(xiāng)。

1953年析設后河、中河、仙水、出水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建梨花公社,后為中水公社。

1961年析建出水、中河、后河、仙水公社。

1985年改置高坎子鎮(zhèn)、中河鄉(xiāng)、出水鄉(xiāng)、仙水鄉(xiāng)。

1992年高坎子鎮(zhèn)及中河鄉(xiāng)、出水鄉(xiāng)、仙水鄉(xiāng)合并置中水鎮(zhèn)。

清朝時得名龍街,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屬四圃、黑姑、官勝鄉(xiāng)。

1953年析設方井、木槽、海龍、天生橋、馬踏、補塊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建龍街公社。

1961年析建龍街、龍河、馬踏、天橋公社。

1985年改置龍街鎮(zhèn)、龍河鄉(xiāng)、馬踏鄉(xiāng)、天橋鄉(xiāng)。

1992年龍街鎮(zhèn)、龍河鄉(xiāng)、馬踏鄉(xiāng)、天橋鄉(xiāng)合并置龍街鎮(zhèn)。

原名狗街,后更名雪山,沿用至今。

1953年前為四圃鄉(xiāng)、大官寨鄉(xiāng)。

此后析設大官寨、妥打、法地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建大街公社。

1961年后析建雪山、妥打、法地(摩依)、灼圃、新街公社。

1985年改置1鎮(zhèn)、4鄉(xiāng)。

1992年將妥打、法地(摩依)、灼圃、新街并入置雪山鎮(zhèn)。

羊街原名”五所伯,清代時得名。

1953年改為羊街,沿用至今。

1949年為清平鄉(xiāng),部分屬三龍鄉(xiāng)和龍泉鄉(xiāng)。

1953年析設羊街、輔處、興隆、蛇街、嚴家、松林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建羊街公社。

1961年后析建羊街、輔處(銀河)、蛇街、松林(松嶺)、嚴家、興隆公社。

1985年改為1鎮(zhèn)、5鄉(xiāng)。

1992年輔處(銀河)、蛇街、松林(松嶺)、嚴家、興隆鄉(xiāng)并入置羊街鎮(zhèn)。

小海原名小海子,清代時得名。

1949年屬小海鄉(xiāng)、龍泉鄉(xiāng)。

1953年析設小海、朱嘎、松山、三道河、金海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建小海公社。

1961年后析建小海、朱嘎、松山、三河、金海公社。

1984年設小海鎮(zhèn)和朱嘎、松山、三河、金海4鄉(xiāng)。

1992年朱嘎、松山、三河、金海4鄉(xiāng)省入小海鎮(zhèn)。

古名魯烘那婁,系彝族部族名。

明置烏撒府,亦名鹽倉府。

明末清初得名鹽倉。

1932年置鹽倉鎮(zhèn),后改永連鄉(xiāng)。

1953年析設永連、可界、四堡、腰站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建鹽倉公社。

1961年后析建鹽倉、四堡(高峰)、腰站公社。

1985年改置1鎮(zhèn)、2鄉(xiāng)。

1992年高峰鄉(xiāng)、腰站鄉(xiāng)并入置鹽倉鎮(zhèn)。

1949年為樂底鄉(xiāng)。

1953年析設硔橋、木城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并入二塘公社。

1962年析建魯章、硔橋、木城公社。

1966年魯章、硔橋合并置東風公社,木城更名草坪(營壩)公社。

1985年改置東風鎮(zhèn)及草坪鄉(xiāng)。

1992年東方鎮(zhèn)、草坪鄉(xiāng)合并置東風鎮(zhèn)。

古稱白歸大家。

清朝時得名二塘,沿用至今。

原屬發(fā)揚鄉(xiāng)。

1953年析設雞場、新勝、新合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并入二塘公社。

1961年析建新合公社。

1985年改置新合、梅花鄉(xiāng)。

1992年合并新合鄉(xiāng)、梅花鄉(xiāng)置二塘鎮(zhèn)。

清朝時得名,沿用至今。

1949年屬發(fā)場鄉(xiāng)。

1953年析設猴場、人民、聯合鄉(xiāng)。

1958年猴場鄉(xiāng)、人民鄉(xiāng)合建猴場公社。

1966年聯合鄉(xiāng)并入改紅旗公社。

1985年分設猴場鎮(zhèn)、人民鄉(xiāng)、聯合鄉(xiāng)。

1992年人民、聯合2鄉(xiāng)省入。

清朝時得名秀水,沿用至今。

原屬果化鄉(xiāng)。

1953年析設秀水、清水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并入觀風海公社。

1962年析建秀水、清水公社。

1985年公社改鄉(xiāng)。

1992年清水鄉(xiāng)并入。

2013年撤鄉(xiāng)置秀水鎮(zhèn)。

清朝時得名雙龍,沿用至今。

原屬雙潮鄉(xiāng)第八保。

1949年為雙潮鄉(xiāng)。

1953年析設雙潮、涼山、耿家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并入小海公社。

1961年析建3公社。

1985年公社改鄉(xiāng)。

1992年雙潮、涼山、耿家合并置雙龍鄉(xiāng)。

2013年撤置雙龍鎮(zhèn)。

清朝時期得名麻乍,至今。

1949年為麻田鄉(xiāng)。

1953年析設麻乍、德磨、嘎利、耿家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并入黑石頭公社。

1962年析建麻乍、嘎利、德磨、富樂公社。

1985年公社改鄉(xiāng)。

1992年將麻乍、嘎利、德磨、富樂四鄉(xiāng)合并置麻乍鄉(xiāng)。

2013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置麻乍鎮(zhèn)。

清朝時得名兔街,得名至今。

1949年為兔街鄉(xiāng)。

1953年增設落腳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并入大街公社。

1962年析建兔街、高原公社。

1985年改置兔街、雨科、高原鄉(xiāng)。

1992年兔街、雨科、高原三鄉(xiāng)合并置兔街鄉(xiāng)。

2015年撤鄉(xiāng)置兔街鎮(zhèn)。

1957年得名海拉,沿用至今。

1949年為大鴉鄉(xiāng)。

1953年析設枧槽、大鴉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建海拉公社。

1962年析建枧槽、新林、海拉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xiāng)。

1992年枧槽、新林、海拉3鄉(xiāng)合并置海拉鄉(xiāng)。

2015年撤鄉(xiāng)置海拉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