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十方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十方鎮(zhèn)各村社區(qū)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設(shè)高梧鄉(xiāng)樂畬保,建國初改為樂畬村,1958年成立樂畬大隊;1984年建立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

民國時期設(shè)彭背、寨里二個保,建國初為彭寨村。

1952年彭寨鄉(xiāng);1958年設(shè)彭寨大隊,屬高梧公社;1965年屬十方公社;1984年成立彭寨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

民國時期設(shè)熊屋保、新塘保。

建國初為熊屋、彭新二個村,1953年并二個村設(shè)熊新鄉(xiāng);1958年成立熊新大隊;1984年成立熊新委會,屬十方鎮(zhèn)。

宋設(shè)高梧保,明屬在城高泰里,民國時期設(shè)高梧一、高梧二、聯(lián)星、黃柏四個保,初屬高梧區(qū),后為高梧鄉(xiāng)。

建國初為賴坊村,1952年改為高梧鄉(xiāng),均屬十方。

1958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屬高梧鄉(xiāng),人民公社化后成立高梧、黃寨二個大隊,屬高梧公社。

1965年合黃寨稱高梧大隊,屬十方公社。

1984年成立高梧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

境內(nèi)以小溪為界分東、西兩片,東片,民國時期設(shè)肖一、肖二保,建國初合西片為黎畬村。

1952年為黎畬鄉(xiāng),1956年并入十方鎮(zhèn),1961年從十方鎮(zhèn)析出分為黎畬、黎明二個大隊,此地屬黎畬大隊,1965年又并二村黎畬,1979年再次分開,1984年成立黎畬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地名沿用至今。

境內(nèi)以小溪為界,分東、西兩片,屬西片。

民國時期設(shè)肖三保,建國后合東西兩片為黎畬村,1952年為黎畬鄉(xiāng),1956年并入十方鎮(zhèn),1961年從十方析出后,分為黎明、黎仚兩個大隊。

此地屬黎明大隊,1965年又并二個大隊為黎畬大隊,1979年又分開,1984年成立黎明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地名沿用至今。

南宋時,此地建有西湖寺,以寺名村。

原來周圍都是荒崗墓地,一片荒涼,1933年,修筑縣城至上杭和通往廣東蕉嶺的公路后,這里成為武平的交通樞紐,商人在此建商店。

1941年,辟為圩場。

此后發(fā)展成武平東南最大的圩場,實行保甲制后,設(shè)西湖保,建國初為西湖村,1952年并大山里和葛藤坪為十方鎮(zhèn),屬十方區(qū),1956年并入黎畬鄉(xiāng),1958年成立十方大隊,1961年析出黎仚,1984年成立十方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地名沿用至今。

民國時期設(shè)三坊保,解放初期,并入集賢村,1955年單獨成立三坊鄉(xiāng),1958年成立三坊大隊,1984年成立三坊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地名沿用至今。

民國時期設(shè)白土一、二兩個保。

建國初為白土村,1952年為白土鄉(xiāng),1956年并入十方鎮(zhèn),1958年成立白土大隊,1984年成立白土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

民國時期設(shè)來福保,建國初為來福村。

1952年設(shè)來福鄉(xiāng),1958年成立來福大隊,1984年成立來福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

1952年稱中和鄉(xiāng),1958年分為中和、和平兩個大隊。

1984年成立中和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

民國時期設(shè)和義保,屬中赤區(qū),建國初與忠地、三嶺合為中和村,1952年為中和鄉(xiāng),1958年從中和析出,單獨成立和平大隊,1984年成立和平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

民國時期設(shè)處明保,1952年為處明鄉(xiāng),1958年成立處明大隊,1984年成立處明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

民國時期設(shè)葉坑二保。

建國后1952年設(shè)梅坑鄉(xiāng),1958年成立梅坑大隊,1984年成立梅坑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

民國時期設(shè)葉坑保,建國初為葉坑村,1956年稱葉坑鄉(xiāng),1958年成立葉坑大隊,1984年建葉坑村委會,屬十方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