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饒平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饒平縣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歷史沿革

宋、元、明、清四代,黃岡鎮(zhèn)一直為粵東軍事重鎮(zhèn)。

據(jù)《三陽志》記載,宋淳祐癸卯年間(1243年),潮州知府鄭良臣奉旨在黃岡創(chuàng)立城寨;李遇繼任知州后,便增設軍房,以石砌城,至己巳年(1245年)完成,屯兵百名。

宋代的黃岡城寨,為潮州府重要軍事門戶,轄至鮀浦水軍寨。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黃岡巡檢司。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屬宣化都黃岡堡。

明嘉靖戊申年(1548年),因?苒`蹂,居民余廷仁等呈請當?shù)乐怯堋?/p>

潮州知府郭春震重建。

城內(nèi)外皆甃以石,周長1200余丈,四門,計費銀七千余兩。

官三(成)民七(成),越明年工乃竣”。

自此,黃岡也稱甕城,即潮州府重要軍事拱城,捍衛(wèi)東南海疆。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潮州府于黃岡設海防館。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黃岡增設通判一名,并移潮州右營到此鎮(zhèn)守。

清順治元年(1644年)年間,饒鎮(zhèn)總兵吳六奇又重建黃岡城。

城垣再度加厚加固,圍650丈,高1丈余,城墻堅固倍昔,但城的規(guī)模比舊城縮小近半。

清康熙三年(1664年),政府下令饒平隆眼城、宣化、信寧三都居民內(nèi)遷50里,并拆毀黃岡城(大城所也同時拆),從此黃岡城荒廢八年。

清康熙八年(1669年),始準內(nèi)遷移民回籍復業(yè)。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潮州知府宋徵壁再次重建黃岡城。

城仍分4門,東門在今百貨商場東向地方,城垣從菜場頂繞環(huán)城路經(jīng)北門、西門、南門、沿丁末路至今百貨商場相接,成一橢圓形。

清代,設潮鎮(zhèn)黃岡協(xié)左右兩營,左營設副將、都司、守備各一員,千總二、把總四,兵578名,馬58匹;清末,柘林司也設在黃岡東門內(nèi)。

民國十七年(1928年),黃岡始立政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建鎮(zhèn),民國時期,黃岡鎮(zhèn)一直為饒平三鎮(zhèn)之一。

1950年曾為黃岡區(qū),下轄山楚、霞繞、區(qū)北、大河、大新、鴻江、鴻程、林村、東界、汫洲10個鄉(xiāng)和黃岡鎮(zhèn)。

1951年8月饒平縣人民政府在黃岡鎮(zhèn)設立辦事處,黃岡單獨設鎮(zhèn),下設6個辦事處。

1953年1月饒平縣治由三饒鎮(zhèn)遷此,黃岡鎮(zhèn)成為了饒平縣縣城鎮(zhèn)。

1958年9月,黃岡、鳳江、汫洲、聯(lián)山合并成立鳳江人民公社,1959年6月又從鳳江人民公社析出,成立黃岡人民公社。

1983年恢復黃岡鎮(zhèn)人民政府建制。

1986年9月,東界的仙春、碧崗兩鄉(xiāng)和鳳洲區(qū)并入黃岡鎮(zhèn)。

鎮(zhèn)政府駐地原置于丁未路黃岡蔡厝祠內(nèi),1997年改駐地于黃岡鎮(zhèn)沿河北路。

民國時期,設上饒區(qū)。

1957年,改上饒鄉(xiāng)。

1958年,改上饒公社。

1979年,析設上善公社。

1983年,改上饒區(qū)。

1986年,設上饒鎮(zhèn)。

原屬上饒區(qū),1962年屬新豐公社,1973年拆出饒洋公社,1983年撤社改區(qū),1986年改設饒洋鎮(zhèn),沿用至今。

1958年,設置新豐公社。

1983年,改新豐區(qū)。

1986年,設新豐鎮(zhèn)。

清代時期,建饒屬饒平縣弦歌都東洋堡。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附城區(qū)東北鄉(xiāng)。

1951年,屬饒平縣第三區(qū)。

1956年,屬三饒區(qū)溁康鄉(xiāng)。

1958年9月,并入上饒公社。

1962年6月,從上饒公社析出,成立建饒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設建饒區(qū)。

1986年11月,撤區(qū)改為建饒鄉(xiāng)。

1998年11月,撤鄉(xiāng)建鎮(zhèn)至今。

古為光德鄉(xiāng)弦歌都下饒堡,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饒平縣,治此。

翌年筑城,歷為潮州府邊陲要地,粵東屏藩。

民國時期稱附城鎮(zhèn),1953年縣治南遷黃岡后,屬饒平縣第三區(qū),稱三饒鎮(zhèn),1956年撤區(qū)并鄉(xiāng)時,析分為溁康、良田、新塘3鄉(xiāng)和三饒鎮(zhèn),1958年改設三饒公社,1975年拆出新塘公社,1983年改設三饒區(qū),1986年設三饒鎮(zhèn),沿用至今。

明、清屬饒平縣弦歌都下饒堡轄地,民國時期分別屬第三區(qū)、附城區(qū)等。

1951年稱縣第三區(qū),1956年設新塘鄉(xiāng),1958年并入三饒公社,1975年拆出置新塘公社,1983年改設區(qū),1986年設鄉(xiāng),1994年設新塘鎮(zhèn),沿用至今。

古為元歌都東洋堡轄地,初因有一溪水溫高達80℃,名為燙溪,后改為湯溪。

民國以后為浮山區(qū)所轄,1952年為縣四區(qū),1957年設湯溪鄉(xiāng),1958年并入浮濱鄉(xiāng),同年與浮山、新圩合并設浮山公社,1960年設湯溪公社,1961年將所轄區(qū)域并入農(nóng)場,恢復為湯溪公社,1983年設區(qū),1986年設湯溪鎮(zhèn),沿用至今。

明清時期屬饒平縣弦歌都東洋堡。

民國十七年(1928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浮山區(qū)。

1951年8月,與湯溪、坪溪、新安等合并為縣第四區(qū)(河西區(qū))。

1956年底,屬河西區(qū)。

1958年9月,并入浮山公社。

1959年底,劃出徑樓、下安等大隊成立新安林場。

1961年4月,從浮山公社析出建浮濱公社。

1973年,析出東里、夏校、嶺頭等大隊成立坪溪公社。

1983年11月,改稱浮濱區(qū)。

1986年,區(qū)改鄉(xiāng)。

1993年10月,鄉(xiāng)改鎮(zhèn)。

2002年11月,撤坪溪鎮(zhèn),其行政區(qū)域并入浮濱鎮(zhèn)。

2004年3月,新安林場并入浮濱鎮(zhèn)。

明清時期,屬饒平弦歌都東洋堡。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浮山區(qū)。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浮山區(qū)。

1951年8月,屬縣第五區(qū)(浮山)。

1956年底,撤區(qū)析出為浮山、登塔、東山、新圩4鄉(xiāng)。

1958年9月,并入浮山公社。

1961年4月,析出原浮濱鄉(xiāng)、新圩鄉(xiāng)建立浮濱公社和新圩公社。

1973年,析出原東山鄉(xiāng)建立東山公社。

1983年11月,改為浮山區(qū)。

1986年11月,區(qū)改鎮(zhèn)。

明清時期,屬縣弦歌都東洋堡。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浮山區(qū)。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浮山區(qū)。

1951年8月,屬第五區(qū)(浮山)。

1956年底,屬浮山區(qū),稱東山鄉(xiāng)。

1958年9月,并入浮山公社。

1973年,從浮山公社析出成立東山公社。

1983年11月,公社改區(qū)。

1986年11月,區(qū)改鄉(xiāng)。

1993年10月,建東山鎮(zhèn)。

1961年6月設新圩人民公社,1983年11月設新圩區(qū),1986年11月建鎮(zhèn)。

2002年11月漁村鎮(zhèn)并入新圩鎮(zhèn)。

1961年4月設樟溪人民公社,1983年11月設樟溪區(qū),1986年11月建鎮(zhèn)。

宋末時期,錢東地區(qū)還是淺海地帶,海港直達錢東腹地,其時浙、閩、粵等地部分人群南遷至此,均為漢族人,除了紫云鄉(xiāng)百分之九十為同姓氏外,其他屬多姓氏客地,分散定居。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屬饒平縣信寧都陳塘堡;清沿明置,隸屬不變。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錢東區(qū)。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饒平縣行政區(qū)劃設置鄉(xiāng)(鎮(zhèn))下設保、甲。

1951年8月,根據(jù)中南軍政委員會關于劃小區(qū)、鄉(xiāng)的決定,錢東為縣的第七區(qū)。

1953年設錢東鎮(zhèn)居民委員會,屬錢東區(qū)管轄,是潮汕地區(qū)較早設居民委員會的鎮(zhèn)。

1956年底,全縣進行撤區(qū)并鄉(xiāng),錢東區(qū)改為錢東鄉(xiāng)。

1958年9月,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成立錢東公社。

1983年11月5日,錢東公社恢復為錢東區(qū)。

1986年11月,錢東區(qū)改為錢東鎮(zhèn),并對區(qū)劃進行調(diào)整。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嶺。

高堂鎮(zhèn)地域?qū)倌虾?ぁ?/p>

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郡,立義安郡。

義安郡轄海陽、潮陽、妥安、海寧、義招五縣。

高堂鎮(zhèn)地域?qū)俸j柨h。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置義安郡,撤消海陽縣。

高堂鎮(zhèn)地域?qū)倭x安郡。

開皇十一年(591年)始置潮州。

領義安、潮陽、綏安、海寧、義招五縣。

高堂鎮(zhèn)域?qū)倭x安縣。

天寶元年(742年),改潮州為潮陽郡。

領海陽、潮陽、程鄉(xiāng)三縣。

高堂鎮(zhèn)地域?qū)俸j柨h。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

領海陽、潮陽、揭陽、程鄉(xiāng)四縣。

高堂鎮(zhèn)域?qū)俸j柨h。

明清時期置信寧都陳塘堡,高堂鎮(zhèn)地域?qū)傩艑幎缄愄帘ぽ牭亍?/p>

饒平置縣后,隸屬潮州府管轄。

民國元年(1911年)廢潮州府,置潮州安撫使,旋改潮梅鎮(zhèn)守使,轄饒平縣,高堂鎮(zhèn)屬之。

民國(1921年)以后為錢東區(qū)所轄。

1977年,設高堂公社。

1983年,將高堂公社改高堂區(qū)。

1986年,將高堂區(qū)改高堂鄉(xiāng)。

1992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