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古時為楚鄢地,故名。 [詳細] |
南營昔稱南營里。傳說,有龐公龐母二神路過,見此處山清水秀,只缺平原,遂發(fā)善心,倒下一籃銀子,填平溝壑,地面遂成平原,人們就把此平原叫“籃銀”。后諧音為“南營”。早年有李、胡二姓在距南營2千米處的漢江邊各設(shè)一集市,后因漢江漲水二集市被淹沒,才遷移到此處設(shè)集,仍用“南營”作為集鎮(zhèn)名。 [詳細] |
很早以前,漢江段家河一帶至宜城東北部河堤經(jīng)常潰口,給當(dāng)?shù)匕傩丈敭a(chǎn)造成嚴(yán)重損失。百姓認為:洪水泛濫是蛟在作怪,而龍能降蛟,為保平安,于是人們將宜城新河西岸的老護城堤用石頭護坡,并在堤上立了一對雌雄石龍頭,以鎮(zhèn)蛟避水。清《宜城縣志》載:“新河者,漢江老洪新開之汊河……至樂善橋、磨珠湖導(dǎo)西岡水流注之。由是而下,護城石堤所自起,堤岸甃(意思是“用石頭徹壁”)鎮(zhèn)水石龍首二,故名龍頭!焙蟊阌谩褒堫^”作地名;因街道辦事處駐地龍頭,故名。 [詳細] |
鄭集鎮(zhèn)原名棗林、鄭家集、俗稱老街。1935年,漢江漲大水后,西岸一帶居民遷居此地,棗林隨之消失,后鄭姓人家在此設(shè)雙日集,1943年由縣政府正式命名為鄭家集,簡稱鄭集。 [詳細] |
劉猴原名江家集,后因一名叫劉猴子的人開市競爭,獲勝取代江家集,得名劉猴集。 [詳細] |
因地處潼口河入漢江的河口,古稱潼口或小河口,后簡稱“小河”。 [詳細] |
因孔姓人家大多聚居蠻河之灣,在此設(shè)集市,得名孔家灣,后人簡稱孔灣。 [詳細] |
“流水”指河流名稱流水溝。 [詳細] |
明朝年間(1368-1644),現(xiàn)曾橋村姚家集為一小集鎮(zhèn),多居姚姓。此處有一條東西流向的小溪,人們行路不方便,便在小溪上架了一座小橋。清朝年間(1636-1912),姚姓在此開客棧,為來往商人提供方便,時稱“姚板店”。后因土匪經(jīng)常騷擾,客棧被迫停業(yè)。清朝末年(1912),集鎮(zhèn)向東移至現(xiàn)在老板橋位置,先架木橋,后改石橋,人稱“姚板店”或“板橋店”。因板橋店易叫上口,逐沿此名。 [詳細] |
因其政府機關(guān)所在地名稱叫王集,且該集鎮(zhèn)王姓人家居多,故名。 [詳細] |
因鎮(zhèn)政府原駐于“雷家河”而命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