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期該地域為湖泊,海拔低于溪口文殊村。 始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先后有鄭、張、謝、洪、陳、吳等姓氏遷居此地。 繞附近山腳定居生活。 后因木蘭溪流域的馬安山水流橫斷而經過長年洪水沖刷而逐漸增大。 使水下地形浮出水面成沼澤地。 為利用后天形成的地利,祖輩們依序向外分別構筑碼頭、頂洋、小溪三條溪岸,以此擴家園面積。 明、清時期屬于仙游縣善化鎮(zhèn);民國時期與洋坑、文殊組成錢園保屬善化鎮(zhèn);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稱錢園鄉(xiāng),屬第六區(qū)(大濟);1956年成立輝煌高級合作社;1958年辦人民公社時稱輝煌大隊;1961年體制改革輝煌大隊析出溪車、洋坑、文殊大隊;1984年成立溪車村村民委員會,屬大濟鄉(xiāng)管轄;1992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 |
清乾隆年間(1735-1796),按司鄭遠改稱楊溪;民國時期與溪車、文殊組成錢園保,屬善化鎮(zhèn);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善化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稱錢園鄉(xiāng)屬第六區(qū)(大濟);1950年屬四區(qū);1956年屬城關區(qū);1958年成立大濟鎮(zhèn)人民公社;1962年屬洋坑管委會;1984年成立洋坑村村民委員會,屬大濟鄉(xiāng)。 1992年大濟撤鄉(xiāng)設鎮(zhèn)。 |
清朝時期始稱阮里,屬善化里;民國十七年屬善化鎮(zhèn)稱東里保;1950年屬大濟區(qū);1951年屬六區(qū);1956年屬城關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三會鄉(xiāng)屬仙游縣第六區(qū)(大濟)。 1956年成立七一高級農業(yè)合作社;1958年秋成立大濟人民公社稱高峰生產大隊(高峰管);1961年底,人民公社體制縮編稱阮里大隊,屬大濟人民公社;1984年底成立阮里村村民委員會,屬大濟鄉(xiāng);1992年大濟撤鄉(xiāng)設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善化鄉(xiāng);1950年屬大濟區(qū);1956年屬城關區(qū);1958年先后屬于三會鄉(xiāng),高峰大隊,大濟六區(qū)高峰大隊;1958年到1965年屬大濟人民公社;1962年從高峰大隊析出,設東井大隊;1984年成立東井村村民委員會,屬大濟鄉(xiāng)。 1992年大濟撤鄉(xiāng)設鎮(zhèn)。 |
清代及其以前都是屬于三會村管轄。 民國時期稱會莊保(與三會合保)屬善化鎮(zhèn);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善化鄉(xiāng);1950年稱三會鄉(xiāng)屬仙游縣第六區(qū)(大濟);1956年屬城關區(qū);1958年9月稱三會大隊屬大濟人民公社;1984年屬大濟鄉(xiāng)成立后林村村民委員會。 1992年大濟撤鄉(xiāng)設鎮(zhèn)。 |
宋代至清代,三會村屬善化里;民國時期屬善化鎮(zhèn)會莊保;1949年后改為會莊鄉(xiāng),屬第六區(qū)(大濟區(qū));1950年屬四區(qū);1956年6月改稱三會鄉(xiāng)屬城關區(qū);1958年9月間改為三會大隊屬大濟人民公社;1984年底成立三會村村民委員會,屬大濟鄉(xiāng)人民政府管轄。 1992年大濟撤鄉(xiāng)設鎮(zhèn)。 |
西南村原由三姓氏組成:林氏于宋代末年由莆田義門遷入,始祖林延寧;溫氏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由大濟橋頭遷入,始祖溫國珍;吳氏于明弘治四年(1491),晉江羅溪遷入,始祖吳時進。 清朝時期屬仙游善化里;民國時屬善化鎮(zhèn)管轄下的西湖保、西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六區(qū),稱西湖鄉(xiāng)、西臺鄉(xiāng);1950年屬大濟四區(qū);1955年由小鄉(xiāng)并大鄉(xiāng),與現(xiàn)有的三會,后林、東井、阮里合并為“三會鄉(xiāng)”;1956年拆區(qū)并鄉(xiāng),成立黎星社屬城關區(qū);1958年底改為生產大隊;1961年改稱西南大隊;1984年成立西南村村民委員會,屬大濟鄉(xiāng)。 1992年大濟撤鄉(xiāng)設鎮(zhèn)。 |
2000年從汾陽村析出,成立虎壟村,設虎壟村村民委員會,屬大濟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