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diǎn)推薦 > 濰坊市各縣市區(qū)地名由來

濰坊市各縣市區(qū)地名由來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濰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77年)改濰州為濰縣,1949年6月為濰坊市,1984年,濰坊市組建為地級省轄市后,設(shè)立濰城區(qū)。

夏代,寒浞在此建國史稱古寒國。漢王莽后改古國為亭,始稱寒亭,寒亭因此而得名。1983年建寒亭區(qū)。

清末,土堆旁開一客店取名“坊子店”,坊子因此而得名。

因白浪河以東因建有“奎文閣”,故名奎文區(qū)。

因縣城東臨朐山而得名。

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樂縣,以“都昌”、“長樂”兩地名之尾字取名昌樂縣,寓昌盛安樂之意。

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為古“九州”之一。縣級市,隸屬于濰坊市。據(jù)劉熙《釋名》載:“青州在東,取物生而青也!薄端囄念惥邸份d:青州,東方少陽,其氣清,歲之首,事之始也,故以為名。

取故城名而得名。以縣西三十里故“諸縣”為名。

一說為:昔齊宣王田于杜山,閭丘長老進(jìn)而乞壽。意為“以光其壽”。另說為:年長曰壽,地平為光”,相傳歷史上壽光地面人多長壽,地勢平坦廣袤。

西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七月癸酉,封將軍張說為“安丘懿侯”,食邑古渠丘地三千戶,國名“安丘”。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置安丘縣。

因境內(nèi)有密水“其源言之謂高”,故有高密之名。

古稱邑、都昌。春秋時(shí)設(shè)城邑,為齊七十二城之一。